7 火药影响
火药发明自中国,主作烟花寻欢乐。
外邦发展火药技,制成武器打中国。
清廷自诩泱泱国,异族小技奈我何。
及至打破国门后,才思反学强自我。
火药从中国发明,尔后传遍全世界。然而,火药在中国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相反,在几个世纪后才知道火药和学会制造使用火药武器的西方,将火药作为武器的功用发展到了极致。
火药从十三世纪传入欧洲,当时欧洲人多仿制中国火药武器,而到了十五世纪,欧洲人对火药进行不断研发后,制造出了比中国先进的火药武器:手掷弹药和火枪火炮。这时,正是中国的明王朝时期。到了十八、十九世纪的近代,西方国家因西学的领先,由火药到炸药,将火药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将中国火药远远甩在后面。
欧洲人为什么能后来者居上呢?主要是频繁的战争促进了欧洲人对火药武器的大力研制和极速推广。因为战争,欧洲各国大兴武器工业,制造精锐火炮武器装备部队、舰船,使各个国家的军队战斗力倍增。当然,一些国家自恃火药武器强大远航征战,火药武器于是成为这些“强盗”占领、征服殖民地的利器帮凶。
蒙古大军西征至欧洲时,欧洲当时还处于封建割据状态,为了土地、金钱和传播信仰,各国相互征伐,战乱不止。以冷兵器为主的欧洲原始战争不能很快决出胜负,于是一些战争绵延不止,有的数十年,如胡斯战争、意大利战争,有的甚至上百年,如英法战争。蒙古军队的西征为欧洲国家带来了福音。使用威力巨大的火炮,可以很快攻破敌人固若金汤的城堡、要塞,而占领和拥有坚固的城堡、要塞,就能建立起稳固的统治。于是,西方的征服者不惜重金购置火炮和花大力气研制生产火药武器。特别是欧洲各国对大口径火炮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火炮技术的发展,引发了火药武器技术的越级提升。
可以这样说,当近代中国人在玩烟花爆竹大肆娱乐和以简单火药武器加大刀长矛互相内耗的时候,欧洲人却对中国的火药加以研究利用,使其为增强国力、扩大国土发挥了巨大作用。
枪炮口径越来越大,射程范围和杀伤力也越来越大。
在战争推动下,早期的欧洲人以黑火药取代冷兵器,研制出无烟火药、高爆炸药、粒状火药和火帽等,开发出雷击枪、火绳枪、燧发枪,乃至后来更加精准的线膛枪炮。武器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陆地战争、攻城战术、海军舰艇的发展,欧洲从武器到战争都发生了彻底的革命性升级。
而十五世纪前后的明代中国,甚至后来的清王朝,依然秉承儒家思想、程朱理学,以德治国、封建治理,封闭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视界。因此,当时的中国在各种发明和生产发展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多少物理、化学方面的理论支撑,没有进入科学技术范畴。一边是凭着近现代科学发展技术,一边是凭着感知在摸索前进,于是,高级对简陋,近代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包括火药研制发展方面,输给了西方人。
到了清代,中国的火药和火药武器几乎比前人没有多少进步,制造火药的工艺技术和产品品质,与西方人有着极其明显的差距。
十七到十八世纪,欧洲的火药生产不仅有科学理论作为支撑,而且工业革命带来机械化,让火药的品质更为优良。而此时的清朝,自诩泱泱大国,不轻易服气别国,更不愿意虚心向别国的“歪理邪说”“雕虫小技”学习,制造火药依然靠原始的手工作坊和官方的火药工场。于是,清代的中国火药制造无法高度提纯硫和硝,原始药料杂质含量较高;没有先进的粉碎、压制和磨光等机械与工艺,仅以舂碾和手工打磨,制出来的成品火药颗粒较为粗糙,不能充分燃烧。比起品质优良的欧洲火药,清军火药实在劣质,再加上发射火药的枪炮器械也不如欧洲,清军的火药武器在西方武器面前根本就是相形见绌,不堪一击。
人类持续了千年的冷兵器时代告一段落。
火药发明于中国,火药武器起源于中国,然而中国近代火药发展极大地落伍了。火药武器的落后是近代中国落后欧洲的根本原因之一。其结果是,西方人在海岸上架起几门大炮就征服了中国,将中国变成了殖民地国家,给中国带来了百余年的丧权辱国血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