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抉择——郑州的形成和发展

1 穿越千年的抉择——郑州的形成和发展

推介语

郑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它起起伏伏,历经衰落和繁荣,始终难掩其芳华。那么,郑州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决定其命运的历史事件呢?又是哪些因素影响着郑州的形成和发展呢?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吧!

学习目标

● 查阅郑州市发展历史,说出郑州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典型历史事件。

● 结合相关图表,分析地形、土壤、水源、气候、交通、位置、政策等因素对郑州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区域资源—课程标准双向对照表

教学设计流程

教学实施

任务1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等因素对郑州形成的影响。

【资源】

郑州商代遗址。

【情境】

第一幕:商王迁都

时光穿梭机首先把我们带到公元前,正值商前期,商王仲丁把国都从亳迁到嚣。但是,爱搬家的商朝并没有停止迁都的步伐,之后都城又相继迁往相、邢、庇、奄等地,直到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商朝都城才稳定下来。

【活动】

材料1:冲积扇是河流从山口流出,挟带碎屑物堆积而成的扇形地貌。太行山东麓发育有华北平原冲积扇,这里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自古就是重要的农耕区。古代先人在这里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商朝历史上的几次迁都大多位于此处。

图1-1 商朝形势图

1.分析商朝都城所在地区有利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条件。

2.说出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并举例说明。

阅读

商朝为何屡次迁都

商朝从汤开始,到纣灭亡,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近六百年。商朝历史上有一个很显著的现象,就是都城屡迁。汤最初建都于亳,其后五迁:仲丁迁都于嚣,河亶甲迁都于相,祖乙迁都于邢、庇,南庚迁都于奄,盘庚迁都于殷,至此商朝都城才稳定下来。

关于商朝前期多次迁都的原因,史学界有几种说法:

1.贵族在旧都太奢侈,迁都是为了节俭;

2.洪水泛滥,冲毁旧都;

3.商是游牧民族,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都城也迁来迁去;

4.商朝农业落后,土地肥力耗尽,须迁都换耕地;

5.贵族之间为了争夺王位,长期进行政治斗争。

其中,洪水泛滥和贵族间政治斗争的说法较为合理。

任务2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交通因素对郑州发展的影响。

【资源】

郑州二七纪念馆。

【情境】

第二幕:京汉铁路选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跟随时光穿梭机,我们来到1889年冬天。当时,洋务运动正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两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政府奏请修建京汉铁路。很多大臣建议铁路从开封经过,因为开封正好位于北京到汉口的直线上,并且开封是省会。但是,张之洞却力排众议,让京汉铁路向西拐个弯儿,从西面的郑县(今郑州)经过。

【活动】

材料1:1889年,张之洞在给慈禧太后的奏折中历数修建京汉铁路的八大好处,力排众议,阐述了京汉铁路从郑县经过的理由:“德济一路,黄河岸阔沙松,工费太钜。臣以为宜自京城外之卢沟桥起,经河南达于湖北汉口镇。豫、鄂居天下之腹,中原绾毂,胥出其涂。铁路取道,宜自保定、正定、磁州,历彰、卫、怀等府,北岸在清化镇以南,南岸在荥泽口以上,择黄河上游滩窄岸坚经流不改之处,作桥以渡河,则三晋之辙下于井陉,关陇之骖交于洛口,西北声息刻期可通。自河以南,则由郑、许、信阳驿路以抵汉口,东引淮、吴,南通湘、蜀。语其便利,约有数事。内处腹地,不近海口,无引敌之虑。”[1]

图1-2 黄河开封段“地上河”示意图

材料2:1906年,京汉铁路竣工后,张之洞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认为南北方向有铁路,东西方向也该有,于是经过郑县又修了汴洛铁路。至此,京汉铁路和汴洛铁路在郑县交会。一个县城有两条铁路经过,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郑县立即成为全国的交通枢纽,商业日渐繁荣。据史料记载:“今因郑州火车交通商务日见发达,各处药商均各改而至郑,其余豫南骡马会,宛南汴省之绸丝会,怀庆孟县桑坡孟津之皮货会,亦均随同至郑。据熟于商情者言,将来郑州商埠,当不下汉口云。”[2]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在郑县设立郑州市。郑州作为全国的交通枢纽,交通优势明显,发展速度一日千里,城市地位不断提升,发展潜力不可估量。为了便于指导全省工作,1954年,河南省将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

图1-3 1909—1953年郑州市范围变化图

材料3: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军阀吴佩孚的武力阻挠。为抗议军阀暴行,总工会决定举行罢工。2月4日,全路两万多工人举行大罢工, 1200千米铁路顿时瘫痪。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引起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恐慌。2月7日,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新中国成立后,郑州市政府将发生惨案的旧址扩建为二七广场,在广场中央修建了一座63米高的仿古连体双塔——二七纪念塔。

1.说出二七纪念塔修建的缘由。

2.说出京汉铁路选址时,张之洞主张弃开封、选郑县的理由。

3.说出京汉铁路的修建对郑县的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阅读

百年汴洛铁路,改变数城命运

清末年间,从开封至洛阳修通了一条铁路——汴洛铁路。这条铁路建成之初,是作为京汉铁路(京广铁路的前身)支线存在的。1899年11月,清朝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以“预筹干路还款、保全支路”为理由,呈请清政府筹款建造。1905年,汴路铁路以郑县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同时开工,1909年正式完工。

汴洛铁路建成后,向东西方向不断延伸,慢慢形成了如今的陇海铁路。这条铁路的建成,改变了河南数个城市的命运,比如,开封因无交通优势而丧失省会地位,郑州则凭借交通优势异军突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郑州作为商埠逐渐兴盛起来。1954年省会搬迁,郑州迎来了数以万计的各行各业人才。随后棉纺厂、油脂化学厂、面粉厂等一批工厂也在郑州相继建成。四面八方的工人来到郑州,郑州人口一度达到14.8万,城区面积达到11.5平方千米。经济很快跃升到全省第一,远超开封。

任务3

请结合图文资料,分析位置、政策等因素对郑州发展的影响。

【资源】

郑东新区CBD。

【情境】

第三幕:国家中心城市的确定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们跟随时光穿梭机来到2016年12月,国务院正式发文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消息一出,众说纷纭,一些落选城市提出质疑,因为从当时的经济数据来看,郑州的经济实力并不算强,但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也有自己的优势条件。

【活动】

材料1:2020年,郑州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米字高铁”的城市。以郑州为中心,600千米范围内,可达北京、武汉、南京、济南、西安等大城市;1500千米范围内,可达国内70 %的城市。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立,定位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材料2:2013年7月,郑州到德国汉堡的货运铁路班列正式运营,这标志着郑州沟通世界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由此打开,开启了中国与欧洲的“陆上新丝绸之路”。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卢森堡首相时指出,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2025年全面建成后,将成为连通欧亚、辐射全球的空中经济廊道。

1.找出一幅河南省政区图,读图并结合以上资料,说出郑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位置优势。

2.总结影响郑州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3.请你为郑州未来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

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概念,最早在2005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提出。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中指出: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在我国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门户作用。国家中心城市应当具有全国范围的中心性和一定区域的国际性两大基本特征。

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的规划和定位;2016年至2018年,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相继被明确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学习评价

1.假如商王、张之洞乘坐时光穿梭机来到郑州,和郑州市市长神奇地相遇了,他们对郑州的形成和发展会有什么感慨呢?请大胆想象,完成小剧本《豫见,遇见》。(要求:包含影响郑州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以某城市为例,研究影响其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查找资料,完成小论文。

本节教学实施评价要点

任务1

【活动】

1.黄河中下游地区位于华北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邻近黄河,水源丰富;考古资料证明,商朝时期,该地的气候比现在还要温暖。

2.在古代,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有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等,比如中国八大古都大多位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之地。

任务2

【活动】

1.二七纪念塔是为了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中牺牲的烈士,继承和发扬京汉铁路工人的革命斗争精神而建。

2.铁路通过黄河要修黄河大桥,黄河开封段河道较宽,土质疏松,修桥花费巨大。而且,黄河在开封段是地上悬河,如果发生水患,可能冲毁铁路。黄河郑州段河道窄且大堤坚固,更适合修建黄河铁路大桥。

3.京汉铁路修建以后,又修建了汴洛铁路,郑县成为交通枢纽,吸引各种商人在此过境,促进了商业的繁荣;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范围也不断扩大,促使城市升级,郑县发展成郑州市,然后又成了河南省会,发展潜力巨大。

任务3

【活动】

1.(1) 相对位置优势: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河南位于我国中部,承东启西,望南向北。郑州在我国经济格局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2) 交通位置优势:材料1说明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铁和航空线四通八达,不仅引领中部,而且辐射全国大部分地区。材料2说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郑州处于陆上丝绸之路和空中丝绸之路的双枢纽地位,已经成为连通欧亚、辐射全球的经济走廊。所以,郑州位置优势明显,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对带动和协调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意义。

2.通过本节学习,我们知道了影响郑州形成和发展的要素有:地形、土壤、水源、气候、交通、位置、政策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影响因素,比如郑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40余种。

3.略。

学习评价要点

1.剧本情节合理,对话符合人物设定,内容包含影响郑州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小论文主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性强。

【注释】

[1]摘自《清史稿》卷一百四十九 志一百二十四.

[2]《东方杂志》第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