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城市的变迁——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3 两座城市的变迁——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推介语

河南省有这样两座城市:

一座,曾经只是小小的县城,如今是河南省的省会,并且入选了国家中心城市;另一座,是历史上曾经辉煌无比的北宋都城,以前是河南省的省会,如今却稍显落寞。同学们猜到是哪两座城市了吗?

没错!这两座城市分别是郑州和开封。

1954年,河南省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造成两座城市的发展落差。为何省会要迁郑?是什么让两座城市的命运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学习目标

● 根据开封市发展历史,说出开封古城兴盛与衰落的原因。

● 根据郑州市发展历史,分析郑州由小山村“郑县”摇身变为新一线省会城市的原因。

● 根据城市发展和目前现状,推测在郑汴一体化背景下,郑州和开封未来的城市形态。

课程小贴士

实践地点

北宋东京城遗址、郑州火车站

推荐实践季节

室外观测活动为主,夏、秋季节最佳

课程建议时长

1天

实践装备

徒步鞋、运动长裤、遮阳帽、写字板、记录本、手机及指导老师要求的其他必带装备。

安全事项

以小组为单位统一行动,一切行动听从教师和景区工作人员指挥;不私自做决定,有问题报告带队老师。

区域资源—课程标准双向对照表

教学设计流程

教学实施

任务1

探究开封古城的兴盛与衰落。

【资源】

清明上河图、北宋漕运相关资料、北宋东京城遗址。

【情境】

北宋画家张择端画了一幅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描绘了12世纪北宋全盛时期,都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在清明时节的繁华热闹景象。如今,盛景不复,背后是什么力量在主导着王城的兴衰?

【活动】

材料1:汴河水引自黄河,在大运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沟通了中原地区和江南,能够将江南地区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开封。北宋每年冬季都征发汴河沿岸民工,疏浚淤浅的河道。此项工程可谓耗资巨大,动员征召的来自各地的民工,最多时有三十万。清明是冬季清淤之后,朝廷规定的漕运头船进入汴河的日子。

1.“清明”与汴河有何关联?

2.为何汴河容易淤塞?

材料2: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入侵,破开封城,汴河清淤工程被迫停止。

分析开封走向衰落的原因。

任务2

探究交通运输改变城市形态的内在机制。

【资源】

郑州火车站、郑州城市空间形态、历史卫星图像。

【情境】

通过查找相关论文、走访有关部门、访问长辈等方式,我们能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郑州的城市空间形态。下图中,用不同颜色的画笔勾勒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郑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这些色块组合的变迁与交通条件变化有着怎样的微妙联系?

【活动】

探究双V字形铁路线的布局对郑州的城市空间形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为什么双V字形铁路线内侧的发展比较滞后?

2.交通条件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把以下关键词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土地的通达性改变、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变化、用地类型变化、土地价值变化、功能区改变、城市空间形态变化

任务3

探究交通布局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资源】

郑汴一体化相关资料。

【情境】

几十年前,省会的搬迁让郑州和开封的发展拉开差距,但两座城市共饮黄河水,“打断骨头连着筋”,合作发展才能共赢。2006年,郑开大道建成通车,标志着郑汴一体化建设正式启动。2014年,郑开城际铁路正式通车,两城的联系更加密切。

【活动】

郑汴一体化:共创美好未来

1.郑开大道和郑开城际铁路将对郑开两地及中间区域的城市形态产生怎样的影响?请你们大胆猜想,在交通图中,描绘出郑州和开封之间未来可能的城市形态。

2.郑州、开封的同学,请你谈谈郑开大道、郑开城际铁路开通以后,你感受到了哪些变化。

学习评价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江苏扬州、湖南株洲城市形态的演变,说明交通运输条件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本节教学实施评价要点

任务1

【活动】

材料1:

1.清明是冬季清淤之后,北宋朝廷规定的漕运头船进入汴河的日子。

2.因为汴河是人工运河,河床较浅。水源长期引自黄河,泥沙含量大。

材料2:清淤工程停止,汴河淤塞,漕运功能丧失,物资运输中断,开封走向衰落。

任务2

【活动】

1.由于铁路阻隔,交通不便,发展长期滞后于其他区域。

2.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变化→土地的通达性改变→土地价值变化→用地类型变化→功能区改变→城市空间形态变化

任务3

【活动】

1.示例:

2.例如:在郑州上学的开封同学周末乘坐城际铁路只要20分钟就能到家,以前沿途都是农田,现在沿途有很多工厂和楼盘;郑州同学晚上可以乘坐城际铁路去开封逛夜市,节日的时候可以看灯展。

学习评价要点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