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词滥调之三:应该或者不应该谴责以色列
以色列的近邻长久以来否认其存在的权利,对此以色列无法负责。以色列许多公开发表的声明中存在妄想的成分,我们要理解其原因则不可低估以色列受围困的感觉。
如此一来,以色列养成了一些难以控制的习惯就不是那么奇怪的事情了。在这些习惯之中,破坏性最大的是它经常会动用武力。因为长久以来武力一直能够解决问题,其建国初年轻松取得的胜利更是在民间记忆中根深蒂固,以色列因而很难构想出别的应对方法。另外,2000年戴维营谈判的失败更是加强了以色列的信念,即“没有能够与之谈判的对象”。
但是,谈判对象是有的。正如美国官员私下所承认的那样,以色列(或者是其他国家)迟早要跟哈马斯进行谈判。从法属阿尔及利亚到南非再到爱尔兰共和军临时派,这样的事情一直在重复: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起初拒绝承认“恐怖分子”的合法性,“恐怖分子”却因此变得更强大;然后该国与他们秘密谈判;最后,“恐怖分子”获得权力或者独立,或者拥有谈判的资格。以色列最终将与哈马斯进行谈判,唯一的问题是,为什么不是现在开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