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满了光阴的粗瓷碗

盛满了光阴的粗瓷碗

吕 峰

①碗,是人们吃饭和盛食品的器具,每当吃饭时,我们都会用到碗,可是,很少有人留意过碗。其实,碗里大有乾坤,碗里有岁月、有生活、有亲情、有爱情……家的橱柜里有四个外形粗犷的粗瓷碗,是爷爷为了迎接家里添丁而购买的。如今它们盛着满满的光阴,无语也无声,固守着家的温度与热度。

②粗瓷碗是那种最普通的白瓷碗,碗边有两圈蓝色的釉文,口大肚浅,大腹便便的样子。从我有了记忆开始,饭桌上就有了它们的身影。每到吃饭的时候,我喜欢帮着摆碗,一边摆着,一边还念叨着,“这是爷爷的,这是奶奶的……”眼前的碗,对应着一个个正急着往家走的亲人。有时候,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奶奶会捏起一块,放进我的嘴里,母亲则佯装愠怒,瞪我一眼,那种感觉温暖、安详。

③家里有一个规矩,就是做好饭后,第一碗饭总是要盛给爷爷。小时候记得奶奶给爷爷盛饭时总是说,你爷爷是家里的大劳力,家里的活全指望他干呢,这做好饭呀就得先给他……奶奶去世时,面对鬼子刺刀也面不改色,号称铁打汉子的爷爷痛哭流涕,一个劲儿地用手拍打着奶奶的棺木念叨:你走了,谁还给我盛第一碗饭呀!那副悲痛欲绝的神情,让前来吊唁的人无不动容。

④粗瓷碗还见证了父母亲几十年的相濡以沫。没有浪漫,有的是每日三餐、添饭夹菜,虽然平淡,却无限温暖。印象最深的是,无论时光怎么改变,每天早晨母亲都会雷打不动给父亲冲鸡蛋茶。在那个粗瓷碗里,磕上两枚鸡蛋,滴上几滴香油,再加一勺白砂糖,用筷子搅和均匀,将刚烧开的热水慢慢地冲到碗里,边冲边用筷子搅动,那碗里就慢慢形成了一梭又一梭的鸡蛋汤。这是母亲最熟练也是最拿手的活儿,原因很简单:父亲最喜欢喝这一口!

⑤当时,我对母亲的这种做法还不以为然。后来看到台湾作家张晓风写道:“每当看到一对手牵手提着一把青菜、一条鱼从菜场走来的老夫老妻,一颗心就忍不住恻恻地痛起来,一蔬一饭里的天长地久,原是如此地难舍啊!”原来,碗可盛爱啊!白头到老的爱情,所谓的天长地久就蕴藏在每日的一日三餐中,蕴藏在精心盛出的一碗饭里。那一刻也才明白,粗瓷碗中的爱情,因为有日日的惦念,所以才有天长地久的丰盈。

⑥粗瓷碗里除了有爱情,还有亲情。一次,我高烧不止。后来,母亲开了一大包中草药回家煎汤。她守在厨房的煤炉前,严格按照老中医的要求去做,先用微火煮沸,然后用文火细细地熬。历经两个多小时的工夫,那碗黑褐色泛着泡沫的汤药被端到床前时,我只呷了一口,便受不了那份沁入心肺的奇苦,不由得翻江倒海般地呕吐起来。她慌忙为我捶背,清扫秽物,又忍不住焦急万分。望着她辛劳的身影,我内疚极了,尤其感到对不住她煎熬那碗中草药的苦心。

⑦粗瓷碗原本是十个,后来在不经意的迎来送往中,只留下了四个。最后这四个碗也很少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又一套精美的细瓷碗。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做客,碰巧碗不够了。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柜子里的粗瓷碗,便拿出来以解燃眉之急。看着那粗瓷碗,朋友顿时乐了。那天吃了什么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一晚上的话题都没有离开过它。再后来,朋友去日本留学,每次回国,捎来的礼物则是图案各异的碗碟。看着充满心意的礼物,我也知道了碗里还藏着友情。

⑧其实,说人生很复杂,人生又何其简单,简单到只是由两个动作组成的一条线。一个动作是捧起碗,一个动作是放下碗。在捧起碗与放下碗的过程中,生命一点一点变得绚烂。

粗瓷碗里有着作者美好的回忆。梳理文章内容,以“粗瓷碗里盛着__________”为句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结合文章内容,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4分)

在那个粗瓷碗里,磕上两枚鸡蛋,滴上几滴香油,再加一勺白砂糖,用筷子搅和均匀,将刚烧开的热水慢慢地冲到碗里,边冲边用筷子搅动,那碗里就慢慢形成了一梭又一梭的鸡蛋汤。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是如何把这些事件恰到好处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4分)

作者在文中用了不少笔墨描写母亲,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一些歌颂母爱的诗句。你想起了哪一句?先写出诗句,再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