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者永固
①“诚”之为何?《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中庸》又云:“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找到“善”的东西之后,牢牢抓住,一心不二,勤而行之,矢志不渝,这就是诚。
②诚者必真。真诚能够打开锈蚀千年的心锁,让不共戴天的宿敌“吴越为一体”;能够感天动地,让固若金汤的长城在忠贞之妻痛不欲生的哭声中塌为平地;能够让坚不可摧的金石变为肉泥,令“飞将军”李广一箭入石。发自内心出之肺腑、生死与之的至真至诚,让一切不可能变成人间奇迹。
③诚者必实。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一切凭事实说话,实实在在本就是宇宙天地存在的根本,只有老老实实,表里如一,才符合“道”,才能长久。汉代韩婴更言:“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如果对人诚实,哪怕原来关系疏远也会亲密起来。反之,如果对人虚伪,即使原来关系亲近也会渐渐疏远。宋代鲁宗道为太子老师时,曾布衣去酒馆喝酒,正巧真宗皇帝有事亟召,使者去他家等了好半天他才回家。使者对他说,朝廷有规定,官员不可以私自去外边的酒馆饮酒,皇上怪罪下来如何答对呀?他很平静地说,你就实话实说,使者说,那样说您可能会获罪。可是他仍然没有改变态度:“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对他的诚实不欺,皇帝不仅没有怪罪,反倒认为可堪大用。诚者无伪,不欺心,不隐瞒,惊涛骇浪中岿然不动的礁石就是这样的性格。
④诚者必信。《周易》曰:“人之所助者,信也。”《战国策》记载了这样一个守信的故事,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基层官员约好时间一起去打猎,可巧这天魏文侯大宴群臣,而天不作美又下起雨来,文侯一看约定时间到了就准备去赴约,官员们纷纷劝阻,可文侯说:“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我与人家约好了的事,哪能因为这里有乐子,就失信爽约呢?遂停止宴会,如约前往。
⑤诚者必忠。诚与忠历来密不可分。有诚,则有“精忠报国”;有诚,则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诚,则有“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有诚,则有“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有诚,则有大气磅礴不朽于世的《梅岭三章》……
⑥诚者无伪。伪则虚,说一套,做一套,无中生有,信口雌黄。伪则假,言不由衷,善于变脸,心怀鬼胎,却信誓旦旦,是典型的“变色龙”和“两面人”。伪则诈,古今中外一切大奸巨狡皆精通此道。伪者,多巧饰,常使疏于防范的善良人们大上其当。诚者则恰恰相反,多以拙示人,也常常被伪者不屑一顾,甚至嗜之以呆、迂、蠢、笨等,但看似处处吃亏却往往能够笑到最后,而善于表演的巧诈一族则往往因为狐狸尾巴没有藏住而贻笑大方,聪明反被聪明误。曾国藩一生推崇拙诚,笃信至拙能破至巧,无论招兵还是用人,皆重只做不说的实诚人,行军不管多辛苦,必定于营外深挖壕沟,沟外再置三层障碍,谓之“扎硬寨”;交兵不尚用奇,坚定奉行一步也不踏空的“打呆仗”,终成功勋卓著、影响深远的一代名臣。诚者有原则,有风骨,有信念,有坚守,多不会人云亦云,见风使舵,因而常常不讨人喜欢,但“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水落石出后,一切尽在不言中。
⑦诚者犹如那默默无言的大山,无论冰霜雨雪,还是风雨雷电,始终在那里巍然屹立。诚者恒久,诚者永固,万代诚作基。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作者:马军。有删改)
A.诚就是信,是善良的品质,然后牢牢抓住,一心不二,贯彻到底。
B.第③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论证了诚实可以让我们人保持密切的关系。
C.第⑤段运用排比句式,使论证更有力,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D.第⑦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请简要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选文语言风格多样,请以第②段为例简要分析。(要求:写出两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