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点学科选介
南方科技大学金融系
南方科技大学金融系设置经济学类本科大类,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目前设有金融学专业及金融工程专业两大专业,是目前国内高校中率先开展金融科技教学的院系之一。金融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现代金融发展前沿方向,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金融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本专业重视国际交流和金融实践,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能深入分析和解决中国金融实际问题,尤其能引领中国资本走向世界的高端国际人才,并为创新前沿领域如互联网金融、创业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输送优秀人才。金融工程专业旨在培养优秀的金融科技人才,通过精心挑选教材和授课内容,力图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将来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而以问题为导向,高效地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本专业培养具有如下品质和技能的高端人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开放经济环境,具备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计算机技术与良好的英语水平,系统掌握金融科技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思想、业务、文化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和应用能力,能在创新前沿领域如数字货币、电子支付、智能投顾、大数据金融等领域工作。
南方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工程系
信息系统与管理工程系(以下简称“信管系”)紧密结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发展需求,培养兼具商业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信管系将以最先进的课程确保提升学生在科技基础、明辨思维、合作沟通、项目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技巧。面向本科生开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拥有系统化管理思想和较高管理素质,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以及信息与工程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满足现代管理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面向研究生开设商务智能与大数据管理专业,“商务智能与大数据管理”是研究大数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商务智能方面的一门学科,它利用包括数据挖掘在内的信息技术对商务过程和决策进行优化而实现商业价值。
深圳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
深圳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商务英语和德语三个本科招生专业均在国家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申报并重点建设,强调学科交叉和融合,同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深圳技术大学办学特色,重点培养学生的外语实际运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其中英语专业设跨文化领导力、英语教育与技术和多语种翻译三个特色方向,德语专业设德国工业文明与技术文化和科技德语翻译两个特色方向。与此同时,在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翻译学研究基础上,深圳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还结合学校对标德国、瑞士等国家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特色,在国别与区域研究框架下成立了德国工业文明研究中心,通过对德国工业文明体系的研究,为德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
深圳技术大学商学院
深圳技术大学商学院对接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发展需求,借鉴德国应用技术类大学先进教学理念,重点建设国际商务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开拓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该专业学生可在跨国企业、金融机构、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及政府机构从事金融、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商务管理工作。在拥有3—5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后,学生将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可进行企业战略规划的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该专业要求掌握国际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在熟练掌握统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国际经营与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金融学等知识从事商务管理工作。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企业管理、国际金融以及财务管理等学科是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知识领域。
国际商务专业将深入实践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的教学和研究模式,秉承“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双元制”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稳健推进专业实践。为满足将来国际化商科课程的教学需求,学院将积极搭建跨学科、跨地域的教学平台以及相关课程教学实验室,高效率用好校内校企合作平台资源,充分发挥它们在提高培养质量方面的独特效能。该专业将依托学校现有的校企合作计划、较完备的3个院内实训教学基地(会计实训室、商业模拟实训中心、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中心)辅助教学实践(2021年已完成“会计综合实训中心”的初步建设),逐步建立有效的产学研校企合作机制。此外,基于德国、瑞士等欧洲先进国家高校应用技术理念及模式,注重高水平实践的应用型学科。同时,商学院教师拥有国际化师资水平及全球性视角,可为学生传授与产业活动紧密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商业见解。在本科专业教学过程中,学院依托深圳技术大学驻德国雷根斯堡国际合作办公室,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海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学生将有机会赴海外进行研学、实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可充分了解学习国外学术知识与文化,并收获宝贵的商业实践经验。2021年,商学院的两大新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申请已获批,并于2022年秋季开始招生。
暨南大学深圳校区旅游管理专业
暨南大学深圳校区的旅游管理学科是广东省攀峰重点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下设的二级学科。旅游管理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
暨南大学深圳校区旅游学院(原暨南大学中旅学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于1993年建立,设置旅游管理专业,1996年正式招收本科生。2001年11月,旅游管理本科专业通过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委员会(WTO Education Council)的资格认证,成为我国内地首家通过此项认证的高等旅游院校,此后分别在2004年、2011年和2017年以高分通过该组织的续认证,体现出本专业打造精品、追求卓越的优秀办学传统。
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始终坚持国际化高标准的办学定位,不仅获得了教育部“国家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还是广东省内诸多旅游管理专业中唯一的省级名牌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在全国排名位于前十(全国380个院校开设此专业,前3%),其中2018—2019年位列第三名,跻身国内一流专业行列。2019年旅游管理专业申报并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在2021年上海软科发布的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六,全球排名第76—100名。在2021年上海软科发布的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暨南大学有6个专业被评为A+,其中,深圳校区酒店管理专业在内地高校旅游管理类A+层次中位列第二,旅游管理专业在内地高校旅游管理类A+层次中位列第八。
旅游管理专业是教育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暨南大学卓越未来旅游业界精英孵化基地,具有以下特色优势:有24年的办学经验积累;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科设置完备,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拥有旅游管理本硕博一体化学位系统;师资力量雄厚,师资队伍有着多学科交叉背景,教学科研能力强;旅游管理专业立足于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有强有力的教学改革项目支撑;具有国内领先的产学研协同平台,与国内著名的文旅企业华侨城集团具有长期合作的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平台,优势明显;学生能力卓越,毕业生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国际化特色突出,深圳校区与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如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建立了学生交换与实习项目,本科生有机会前往美国迪士尼公司实习。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共建中美旅游与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开展联合研究等合作渠道。此外,2018年9月7日,世界旅游联盟(WAT)在杭州召开年会,暨南大学深圳校区成为该联盟全球首批九个学术界会员之一,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声望与影响力。
2021年暨南大学深圳校区旅游管理专业积极稳步推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该学科专任教师现主持7项国家基金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经费总额为184.9万元;主持16项省部级项目,经费总额为100万元;在Tourism Economic、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和《旅游学刊》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8篇,包括SSCI收录8篇,国内权威期刊论文10篇;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高质量著作1部;主持21项规划咨询课题,合同总经费达259.8万元,为旅游、酒店管理、文化创意产业、景观设计等多个行业提供咨询与技术服务。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包括: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与乡村振兴、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信息工程与电子商务、旅游企业管理等。
旅游管理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与数字化工程、旅游空间生产、体育旅游、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乡村和古镇旅游、文学旅游地消费、事件与会展旅游等。
未来旅游管理专业将走国际化、特色化和高端化的发展道路。在世界旅游组织(UNWTO)本科教育质量认证的基础上,对接国际标准,继续完善国际化联合育人体制,不断融入新的国际合作渠道,培养极具国际视野的旅游管理高级人才。与华侨城集团共建更紧密的产学研一体化育人体系,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需求,建设更好服务国家、地方和企业的新旅游管理学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程和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旅游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