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文化修养的培养

第八讲 文化修养的培养

有的家长认为,文化修养的培养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家庭在这方面可以什么也不做。有这种想法的家长是大错特错了。

有时候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他们非常注意孩子的饮食、衣服、游戏,同时相信孩子在上学之前应该好好地玩,养精蓄锐,而在学校里他将接触文化。

然而事实上,家庭不仅应该尽早地开始文化教育,而且拥有进行这项工作的很多有利条件,家庭应该尽可能好地利用这些条件。

家庭中的文化教育,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这句话只有在下面这样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即如果家长不认为只有孩子才需要文化,不认为培养孩子的文化修养仅仅是他们在教育方面所尽的义务。

在家长自己不读报、不读书,不去剧院或电影院,对展览会、博物馆不感兴趣的那种家庭里,自然很难文明地教育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家长如何努力,他们的努力中总包含着不真诚的、矫揉造作的成分,孩子立即就会发现这一点并马上懂得,这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相反,在有的家庭中,家长自己有着积极的文化生活,书报构成家庭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戏剧和电影中的问题令他们激动。在这样的家庭中,即使家长似乎没有考虑到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依然占据着自己的地位。由此当然不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认为文化习惯的培养可以放任自流,认为放任自流是最好的工作方式。在这件事情上,与在任何其他事情中一样,放任自流都是很有害的,会降低教育质量,遗留下许多模糊不清和错误。有时候家长会两手一摊惊讶地问自己:“怎么会变成这样?”“男孩或女孩从哪里来的这种想法,这种习惯?”放任自流常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如果自觉地、有计划地组织文化教育并有正确的方法和监督,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文化教育才是有益的。在孩子还很小时,早在孩子识字前,在孩子刚刚学会看、听和说、写什么的时候就应该开始对他进行文化教育。

很好地讲故事——这是文化教育的开端。如果每个家庭的书架上都有童话故事集,那是非常好的。最近出版了很多很好的故事集。给年幼的孩子讲故事,许多故事当然需要压缩,修改语言,使孩子能完全理解所讲的故事。

可能家长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听过的故事。

选择故事是很重要的。首先要筛选掉那些讲妖魔鬼怪、女巫、林妖、水怪、人鱼的故事。只有当孩子年龄大一点时,当他们能够抵制古代愚昧的杜撰时才可以对他们讲这样的故事。这种抵制能力使孩子们能够从故事中,看到隐藏在对人类怀着某种仇视和凶狠的各种恶魔后面的艺术虚构。在幼年时孩子有可能把妖魔鬼怪的代表形象当作现实的形象来接受,有可能把孩子的想象力引向阴暗恐怖的神秘主义。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有关动物的故事是最好的故事。在俄罗斯的童话宝库中这类故事很多,也很好。在苏联其他各民族中情况也是一样的,有着丰富的故事资源。随着孩子的成长可以过渡到讲一些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故事。

关于“小傻瓜伊凡”的故事很多,但必须从中挑选出一些故事,这些故事不突出人类的愚蠢,而是幽默地把小伊凡叫做傻瓜。属于这类故事的还有叶尔绍夫的美妙的故事《驼背小马驹》。故事中较严肃的部分反映了富人和穷人之间的斗争,反映了阶级斗争。我们希望家长们在处理这些故事时要谨慎一些:不要讲那些描写好人或孩子死去的阴暗的故事。一般说来,必须优先选择那些能激发热情、自信心、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和对胜利的期望的故事。要同情被压迫者,但不应同时有宿命的、彻底绝望的想法。关于暴力和剥削的残酷形式的悲惨图景,只有对年龄较大的孩子才可以讲述。

看插图对发展孩子的想象和开阔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必为此而专门选择儿童杂志,可以利用任何复制的图片、版画、照片,只要它们的内容合适就行。孩子在看这样的图片时一般会问许多问题,对细节、相互关系、原因感兴趣。回答这样的问题的方式必须是孩子能够理解的。如果这时提出了一个确实不能回答的问题,那么应该这样说:“你还不懂,等长大了,就明白了。”这样的回答不会有任何坏处,它们让孩子养成习惯,即使在提出问题时也要衡量自己的力量,并引起他对更有趣的和严肃的未来的兴趣。这样的图片可以在半月刊杂志中以及诸如《下一代》、《火星》之类的杂志中找到。

只有在例外的情况下,才可以带年幼的孩子去剧院和电影院观看专为这样的孩子上演的戏剧和电影。一般来说,在这样的年龄期最好不要带孩子去剧院和电影院,因为适合他们观看的戏剧和电影很少。例如,象征派作家梅特林克〔14〕的剧本《青鸟》对年幼的孩子就不适合。显然,家长会认为,既然写出了故事《青鸟》,就应该让孩子看。实际上这部剧本年幼的孩子根本就看不懂,其中某些地方连稍大一点的孩子也看不懂。在这部剧本中含有复杂的、紧张的象征意义,事物和动物的复杂的特性,性格中许多臆想的和牵强附会的形象(“恐怖”一幕)。

在儿童学习读写时,家庭在培养孩子的文化修养方面的工作的转折期就来临了。通常这个转折是在儿童集体的环境中,在学校中实现的。这一时期对儿童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孩子进入了书本和印刷文字的领域,他有时很不情愿地进入这一领域,很难克服字母和阅读过程本身给他带来的技术上的困难。当孩子刚开始学识字时不要强迫他们,但是也不应助长在与困难作斗争中出现的懒惰。

儿童读物应该是最浅显易懂的,用大号字印刷,有许多插图。甚至当孩子还不能读懂它们的时候,不管怎样它们仍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和克服识字困难的愿望。

在学习识字时开始童年的第二阶段,这是致力于学习和获得知识的阶段。在这时学校在儿童的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但这决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忘记自己的职责和只依赖学校。恰恰是家长的文化工作和家庭中的普遍的文化氛围,对儿童在学校的工作、对他的学习质量和学习热情、对与教师、同学和整个学校组织建立正确的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正是在这时,报纸、书籍、剧院、电影院、博物馆、展览会和其他文化教育形式才获得了巨大意义。下面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报纸 当孩子还不识字时,当他只能听懂别人朗读的东西,报纸就已应该在他的印象中占有牢固的地位。家庭应该订一份报纸。读报时不要远离孩子,家长不应每天只为自己翻阅报纸。要在孩子在场的情况下在每张报纸中找到可以朗读的、可以议论的东西,即使这些东西不是专为孩子写的。如果您在谈论读过的东西时的神态好像没有专门考虑孩子似的,那就更好。他反正什么都听到了,您越不做作,孩子的注意力就越集中。在每张报纸中您都可以找到类似这样的材料:国际事件、劳动者在节日的游行庆祝、边境的情况、斯达汉诺夫运动的成就、一些人的英雄事迹、城市的建设和美化、新的法规。

此后随着儿童的发展,特别是从他已学会自己阅读时起,报纸应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如果能为孩子订一份少先队报当然很好,但是如果由于什么原因不能这样做的话,也没多大危害:苏维埃的报纸是用所有识字的人都能懂得的语言写的,在这些报纸中总是能找到孩子感兴趣的材料。应该努力让孩子自己去读报,让报纸成为他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是必须对读过的东西在家中进行讨论,至少要谈谈它们。任何时候都不可使这样的讨论形式化,给它规定一定的时间,更不必为此花费很多时间。在交谈时,家长不可使用特别的教训语气。

对读过的东西进行的讨论应具有自由谈话的性质,如果这样的谈话似乎是由某件家务事,甚至是由某个人说的某句话而无意地引起的,那就更好。如果没有找到这样好的机会,那也可以直接问今天报上有什么有趣的事。

在孩子年龄较大时,报纸应成为苏维埃公民的文化修养的习惯性的必要标志,成为男孩或女孩对他(她)的祖国所怀有的积极而充满朝气的、亲切而热烈的兴趣的一种完全习惯了的和不可缺少的标志。

书籍 对书的熟悉也应从朗读开始。以后不管孩子的识字程度有多高,朗读仍然是家庭使用得最广泛的措施之一。最好是要使这样的朗读成为家庭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喜欢的、已成为习惯的、经常做的事。如果最初由家长当朗读者,那么随后这项工作就应该转交给孩子们。但是无论在最初还是在以后,如果这样的朗读不是专门为孩子听众进行的,而是在家庭的圈子中,是为了引起集体的反响和交换意见,那都是很有益的。只有借助于这样的集体朗读,才能引导孩子的阅读趣味,并使他养成批判地对待所阅读的东西的习惯。

不能依赖朗读,必须逐渐让孩子养成愿意自己去读书的习惯。孩子的独立阅读主要由学校负责指导,尤其在孩子年龄稍大时,但是家长如能关心这样的阅读也能够带来许多好处。家长的关心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应监督书籍的选择,因为即使在现在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家长不知道孩子手中的书是从哪里来的。

2.家长应该知道孩子是怎样读书的,尤其要防止孩子不假思索地一目十行地翻书,不由自主地只追逐书籍的表面趣味,追逐所谓的情节。

3.最后,必须让孩子养成爱惜书本的习惯。

许多家长对书籍的态度过分谦虚。他们认为,为了研究书籍必须专门进行学习,成为书籍专家。这是不正确的。我们的苏维埃读者的研究经验表明,我们的人都善于很好地分析书籍,往往一点也不比有名的评论家逊色。在任何情况下有关书籍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得到教师和图书馆管理员的辅导,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会拒绝提供这样的辅导。

电影 在我们的时代,电影不仅对儿童,而且对成人都是最有力的教育因素。在苏联每一部影片都是由国家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即使有的影片在艺术上很不成功,也不会给儿童观众带来很大的危害。

我们的影片绝大部分是优秀的、具有很高艺术水平的教育手段。然而,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在数量上不加限制,并在毫无监督的情况下让孩子去看电影。

首先家长应该注意孩子对电影的态度。有时会发现电影成为儿童的主要生活内容,孩子由于看电影而忘却了自己的其他职责和学校的工作,他们不放过任何一部影片,在看电影上花掉了自己的所有零用钱,甚至花掉了从家里偷拿的钱。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还能发现这种迷恋的其他一些不良方面。孩子习惯于消极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往往是不由自主的视觉印象,孩子仅仅是“看看”而已,艺术印象也是过眼云烟,没触及个性,没引起思索,没向他提出任何问题。这样地看电影益处是微不足道的,有时甚至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要求家长在看电影方面经常指导孩子。

我们建议孩子每月看电影不超过两次。14—15岁之前最好与家长或哥哥、姐姐一起去看电影。必须这样做不仅是为了监督孩子的行为,还为了达到与我们在建议与孩子一起阅读时提出的同样的目的。

每部影片都应该成为家里讨论和谈话的主题,即使只有几分钟也好,家长应让孩子谈谈自己对影片的意见,说说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什么给他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如果这时家长发现吸引孩子的仅仅是外部事件、有趣的情节、某个英雄的冒险历史,就应该用一两个问题把孩子引导到影片的更深刻的、更重要的方面。有时甚至不用向孩子提出任何问题,而只需要在他在场的情况下家长谈谈自己的意见。引导孩子最好看哪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应由家长作出选择。几乎总是能碰到这样的人,他看过了一部电影后总能对它说出些什么来。有些影片必须回避是因为它们的主题很难懂,孩子搞不清楚;另一些影片的主题可能会引起不好的反应;还有些影片以爱情和医学为主题,这样的主题对孩子来说是太早了。在选择影片的时候自然应该考虑孩子的状况、他在学校的工作、他的行为。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如果孩子表现不好或经常不完成学校的作业,可以推迟看电影的时间。而常常是恰恰观看了一部好的影片,帮助孩子恢复了对学校和工作的正确态度。

戏剧 适用于电影的以上全部论述同样也适用于戏剧。而戏剧的主题更多的是儿童的智力和情感所不能理解的。应该承认,像《奥赛罗》、《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戏剧,应绝对禁止儿童观看。让孩子去看某些芭蕾舞剧家长也必须十分谨慎。在我们的社会中,首先通过禁止一定年龄以下的孩子去观看晚间演出的戏剧来做到这一点。

选择剧目的问题并不困难,因为在我们的许多城市里有专门的儿童剧院和专门的儿童剧目。到这些剧院去观看演出是非常好的现象。在剧院里观看戏剧要求儿童的注意力更集中、更持久和更紧张,在这一点上戏剧比电影要复杂得多。戏剧是一幕一幕上演并有间歇(幕间休息),能使观众更注意剧情的细节,并进行更积极的分析。

观看戏剧需要整个晚上,在某种程度上它构成儿童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家长应特别注意利用这一特点。

去剧院看戏回来比看电影后,更应在家中进行讨论,交换意见。

博物馆和展览会 几乎在我们的每座城市里都有某种博物馆和陈列馆。在有些城市有很多博物馆,但家长很少利用它们。然而博物馆、展览会、陈列馆是很重要的教育手段。这些场所要求儿童专心致志,娱乐的因素在那里是微不足道的。它们组织儿童的智力活动并激发丰富的、深刻的情感。需要做的只是要努力不使参观博物馆变成“走马观花”,关于这一点我们在谈论电影时已经说过了。所以大的博物馆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只参观一次。莫斯科特列基亚科夫画廊必须参观几天。革命博物馆也必须参观两三天。

其他形式的文化教育 我们只涉及了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而且是由苏维埃国家组织的那些形式。在这一方面家长不必再多考虑什么,只要尽可能好地利用我们国家的所有这些文化设施就行了。

如果家长充分利用了报纸、书籍、电影、戏剧和博物馆,那么他们就能在知识领域和性格培养方面给予自己的孩子很多东西。

但是家长仍然能够增加很多东西。家庭中的文化教育形式比初看起来所觉得的要多得多。拿冬季或夏季的一个普通的休息日来说吧。去城外散步,了解大自然、城市、乡村、各种各样的人,熟悉诸如城市改建、住宅建设、道路建设和厂房建设这样的重大题材,——所有这些都是度过休息日的好题材。当然没有必要为这些题材组织专门的讲座或报告。散步就是散步,它首先是休息,不必强迫孩子并迫使他聆听您的教诲。但是,在这样的散步过程中,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他所看到的东西,您的几句加深这种印象的话语,甚至是玩笑话,与过去说过的故事相似的某个故事,甚至是个可笑的故事,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起着大作用。

家庭应采取一切措施去鼓励儿童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但注意不要让这种兴趣变成旁观的捧场者的兴趣。如果您的儿子热衷于所有的足球比赛,知道所有的创纪录者的姓名和他们的编号,然而自己不参加任何一个体育运动小组,不滑冰,不滑雪,不知道什么是排球——对体育运动这样的兴趣的好处是微乎其微的,而往往几乎是有害的。如果您的孩子自己不下象棋,然而对象棋却很感兴趣,这样的兴趣同样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每个家庭都应努力使自己的孩子成为运动员,不仅对运动有兴趣,而且有亲身的运动经验。如果家长自己也参加体育运动,当然这就更好了。对于渐入老境的家长来说,这个要求可能已提晚了,但是年轻的家长完全有条件参加某一项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孩子的体育道路也将安排得更好。

这里还需要再说几句。我们的父亲们对体育运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而我们的母亲们则很少参加体育运动,然而运动对于年轻的母亲是很有益的。我们的女孩子们的体育运动,同样也比男孩子们少得多。

家庭中除了散步和体育运动外,还可以有以下这样的文化教育形式:组织家庭戏剧表演,出版墙报,记日记,组织与朋友的通信,让孩子参加政治活动,让孩子参与改善住房的设施,把院子里的孩子们组织起来,组织孩子的聚会、游戏、散步,等等。

在所有的各种家庭文化教育中,从内容到形式都应有所区别。在每种工作中都必须让儿童发挥最大的积极性,不仅必须培养他看和听的能力,并且要使孩子有力争胜利的愿望和希望,培养克服困难、帮助同学和年幼孩子的能力。同时这种积极的方法的特点应该是关心同伴,没有任何的傲慢、自大。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刚在某项工作中取得了成功,他就夸大了对自己力量的认识,看不起其他人,养成迅速求胜的习惯。这会使他以后有可能不能克服长期的困难。所以如果家长向孩子提出近期计划,引起孩子对此计划的兴趣并监督计划的完成情况,这样做是很好的。在这份计划中可以包括读书和读报、看电影和看戏、参观博物馆,等等。

在任何情况下,家长都应该关注在文化教育的实践中,不应出现娱乐和消磨时间的兴趣占上风的情况。当然每一种文化活动都应该带来快乐。把这种快乐与更大的教育利益结合起来的能力,应该是家长的主要能力。在这方面需要家长有一定的创造性,就创造性的性质而言这并不困难。

即使在读报时也可以包括进儿童感兴趣的,对他来说是许多新的东西。例如,可以促使儿童按一定的问题做剪报,可以教他如何制作表明战线情况的家庭用西班牙地图。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按某个问题把剪报和杂志上的图片编辑成小册子。

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把家庭中的文化工作变得很有趣,很重要,对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家长和儿童在任何文化题材、任何事情后面都必须明确地看到苏维埃人民和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的所有工作都应该保持从文化的积极性向政治的积极性发展的方向。儿童应越来越感到自己是我们国家的公民,应该看到我们人民的英雄业绩,应该看到祖国的敌人,应该知道他和其他人能过上自觉的文化生活应归功于谁。

〔1〕马卡连柯应全苏广播电台编辑部关于“家长教育宣传”节目的约稿撰写了此讲座稿。当时在《红色处女地》杂志上从第7期起选载了《父母必读》。广播讲座(讲座被称作“关于家庭中儿童教育问题的谈话”)从1937年的9月开始,大概于12月结束。第八讲又名为“家庭中的文化工作”。
《儿童教育讲座》是马卡连柯的最主要的教育著作之一。与他的关于家庭教育问题的其他著作和讲话一样,《儿童教育讲座》超出了家庭教育领域的范围,是对共产主义教育的一般理论和方法论作出的重大贡献。马卡连柯在重视家庭教育的特点的同时,把家庭教育的任务和手段密切地与共产主义教育的总目的和一般原则,与苏维埃公民的全部行为规范联系在一起。
他揭示了家庭教育的新的基础:苏维埃家庭与资产阶级家庭的根本区别、在苏维埃制度下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全新的相互关系。他利用家庭的材料继续研究儿童和成人的统一的劳动教育集体问题、研究培养道德上合理的需求问题、加强教育者的作用的问题,等等。在注意了家长的教育态度并在注意发挥家长在智力和实践方面的积极性之后,马卡连柯向家长们指出了创造性地进行教育的途径。可以将此认为是向广大家长听众宣传教育知识的新举措。
在家庭教育的专门职能中,马卡连柯把学前教育、情感修养的培养、未来公民的培养推到第一位。
这部著作的结构是这样的:每一讲都反映尤其在当时家庭教育中面临的尖锐问题,这些问题对现代的家长教育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马卡连柯在批评教育家“笨拙的”语言的同时,自己善于用简明的、确切的、通俗的语言阐述复杂的教育思想。

〔2〕应莫斯科广播电台的约稿而撰写的简评《关于教育学的谈话》,对马卡连柯的系列广播谈话作出了概括的评述,该文刊登在1937年9月2日的《广播节目报》上。

〔3〕马卡连柯认为,必须组织再教育,它是完全合格地形成个性的一个独特的方面。

〔4〕马卡连柯指的是,在我们的社会中没有剥削阶级,没有资产阶级。

〔5〕马卡连柯根据自己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建立多子女的家庭。他的这一主张显然不符合我国目前的人口政策。但他指出的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值得我国的家长们注意的。

〔6〕“彼佳”、“玛鲁夏”,是俄罗斯人的小名,一般是长辈用来称呼晚辈或朋友、熟人之间的称呼,而其正式名字是“彼得”、“玛丽亚”。

〔7〕在捷尔任斯基工学团中奖励学员是相当稀有的现象。在马卡连柯的实践中奖励的最高形式,是在重大的节日期间,公社社员隆重列队,予以通令嘉奖。

〔8〕现代研究表明,从个体游戏向群体游戏过渡的年龄开始得要早一些。在幼儿园中,许多孩子在3岁前就更喜欢群体游戏。然而,马卡连柯以下的论点仍然是有意义的,马卡连柯认为个体游戏与群体游戏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是正确地组织能保证儿童充分发展的活动的必要条件。

〔9〕设计箱是一种装在一个玩具箱中的成套玩具材料,这些材料包括各种可以搭配成不同玩具的零件。

〔10〕以上论述是马卡连柯对他本人关于新的社会纪律的本质所作的阐述的重要补充。

〔11〕马卡连柯在1922年对纪律所下的定义是更为正确的:纪律不只是教育过程的一般结果;应把纪律看作是培养纪律的过程和培养纪律的全部手段的总和。后来在“纪律的辩证法”中他对纪律作了这样的解释:“……这首先不是教育的手段,而是教育的结果,以后才能成为手段。”

〔12〕斯达汉诺夫是苏联早期群众性生产革新运动的首创者,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他是苏联顿巴斯矿区的一名采煤工人,由于采用了新的采煤方法,在1935年8月30日夜间一班工作时间(5小时45分)里掘煤102吨,超过普通定额14倍,以后又不断增加。苏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更好地利用技术设备,在当时斯大林提出的“技术决定一切”和“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的推动下,在全国掀起了以斯达汉诺夫命名的社会主义竞赛运动——斯达汉诺夫运动。这场运动首先在顿巴斯煤炭采掘工业中发起,后来在各个工业部门、交通运输业和农业中也开展了创造生产纪录的运动。

〔13〕在俄罗斯的民间传说中,鹳能送子。

〔14〕梅特林克·莫里斯(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