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取豪夺”的由来
2025年10月14日
第五节 “巧取豪夺”的由来
“巧取豪夺”出自调辉《清波杂志》:巧偷豪夺,故所得为多。这个成语比喻用卑鄙的手段占有别人的财物或权利。
宋朝著名的书画家米芾,有个嗜好,那便是专爱收藏名人字画,为此,他不惜采用欺骗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平日,只要听说谁家有名人字画,他就千方百计把它借来,说是观赏,其实是临摹。他可以临摹到和原作一模一样,达到以假乱真的水平,然后把临摹品还给人家,自己留下真迹。有时他甚至把原作和临摹品同时给原主挑选,原主还往往上当,误选了他的临摹品。一次和蔡攸一起乘船游玩,蔡攸取出一幅王羲之的《王略帖》让米芾看。米芾见了爱不释手,要求蔡攸将此藏品送给他,或与他交换。蔡攸不同意,米芾跃上船舷,大声说:“你若不给我,我不如跳江死了算了。”蔡攸见状,只得把《王略帖》送给他。当时的人便把米芾这种伎俩,叫做“巧取豪夺”。
米芾喜欢石头,看见好的石头常常鞠躬拜石,这成为流传很广的故事,他自己则被人称为“米癫”。

米芾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