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善画宋皇帝
第二十一节 知书善画宋皇帝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称帝建立宋朝,后经多年征战统一了全国,经济开始复兴。文学、书画、艺术亦呈现繁荣景象。书画在晋唐的基础上一振而起,涌现出大批名家,书评著作繁多,帖学大兴,开帖学之先例。这些都和宋代历朝皇帝喜爱书画有直接关系,其中以徽宗、高宗最为有名,书画都有一定成就。
宋太祖赵匡胤留心翰墨,众臣募购历代帝王、名臣、名家墨迹敬献,尽藏宫中。太宗淳化三年,侍书大臣王著受诏将淳化阁中的藏书和南唐《建业帖》摹刻于禁中,共10卷。当时大臣登二府者皆得赐一部。这就是有名的《淳化阁法帖》。以后各朝皇帝都摹刻过法帖,不下10多种,内容大都是在此基础上或增或减,质量皆欠佳。其中有宋徽宗大观三年摹刻的《大观帖》为优。原《淳化阁帖》为木板刻制,年久断裂,加之王著学识不高,帖中失误较多。帝出内府所藏墨迹,命龙大渊更定编次,蔡京主其事,标题都是蔡京手书。刻石立于太清楼下。
宋徽宗即位之初,命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广泛征召全国各地优秀书画家于宫内,扩建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命米芾为书画学博士。每年定期以唐诗句为题,召试民间画家,优者嘉奖。考试题目,如“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在多”“竹锁桥边卖酒家”“踏花归去马蹄香”“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等等,至今在画史上传为佳话。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然而赵佶在书画艺术上却聪颖过人,才华横溢。书画皆有成就,留名于我国书画史。他擅长工笔花鸟,注重写实,以师造化。善于观察花鸟的动态形神。相传他画花鸟,用生漆点鸟的眼睛,尤为生动。
有一年,宣和殿前的荔枝树果实累累,一只孔雀展翅正要飞上藤墩,赵佶急命画家们将这一情景画下,各尽其能。事后一一过目,评道:“都画得好,可惜都画错了。”听此言众人不知其然,他便解释道:“孔雀升墩,先举左足,而你们画的孔雀都是先举右足,不是画错了吗?”众画家皆佩服皇上敏锐的观察力。
又有一年春天,新建的龙德宫落成,皇上命画家们去画宫里的屏壁。画完之后,他到宫中各处查看,一言不语,最后在一幅月季花前凝视多时,问左右是谁画的。得知是一位新进宫的少年画家所作,加重赏赐。众人莫名其妙又不敢发问。过后一个近侍问及此事,答曰:“月季花月月开,春夏秋冬,清晨、正午、黄昏,它的花瓣、花蕊、花叶、形态与色彩各不相同,要仔细观察才能画好。那位少年新秀的月季花,正是春季正午时分的状态,所以应该嘉奖!”此语传出,众皆悦服。可知赵佶的绘画才能在众人之上。
赵佶还善书法,擅长真、草书,有《千字文卷》传世。他早年在宫中习书,尽学汉魏晋唐名家。在学习唐人褚遂良、薛稷、薛曜的基础上创“瘦金书”体,此书细瘦挺拔劲健。后学者不乏其人。
赵佶传世的画迹存《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有些珍迹已散到国外。
高宗赵构对作画习书亦终生所爱。书学有一定成就,著有《翰墨志》,书中自称习书50余年未有一日间断。珍爱王羲之的《兰亭序》,对其中每个字的结构笔画都能背记出来,一点都不忘却,可谓学书用功勤苦。

赵佶的《欲借风霜二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