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王夫之论教师教人明者须先自明

王夫之论教师教人明者须先自明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负着重大责任,起着主导作用。因此,王夫之主张教师应做到“恒教事”、“知自明”、“不泥古”。(二)“知自明”王夫之认为,教人明者须先自明。教师“以己昏昏”是不能“使人昭昭”的,自己明然后才能明人。(三)“不泥古”王夫之要求教师,既要“诲不倦”,又要“学不厌”。(四)“正言”、“正行”、“正教”王夫之非常重视教师自身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

王夫之论教师教人明者须先自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负着重大责任,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如何对待教学工作,就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王夫之主张教师应做到“恒教事”、“知自明”、“不泥古”。

(一)“恒教事”

王夫之认为,教师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像园丁培育花卉和农夫耕耘自己的土地一样,不等待“云雷丽泽”之天,而总是孜孜不倦于“教事”,即“经纶草昧太虚,不贷于云雷丽泽,讲习君子,必恒其教事”。[26]他认为,教事即是“教人明”。他的教人明有三方面的要求,即“悉知之”、“决信之”和“率行之”。教学达到了这种要求,既知且行,才算是教学生明白了。

(二)“知自明”

王夫之认为,教人明者须先自明。教师“以己昏昏”是不能“使人昭昭”的,自己明然后才能明人。他说:“欲明人者先自明。”他认为,教师要自明,“必先穷理格物以致其知”,“博学详说”以自勉,然后再“力行”以“验其实”,使所教所作,皆“晓然具著于心目”。教师对教材领会到知其当然,亦知其所以然,达到“由来不昧,而条理不迷”,融会贯通的地步,才算“自明”了。他还认为,教师对“教事”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生要“持之有故”,以“所学知者开学者以聪明”,不可华而不实,也不可守旧不放。(www.daowen.com)

(三)“不泥古”

王夫之要求教师,既要“诲不倦”,又要“学不厌”。学习除了“解析万物,求物之理”以外,还要学习书本知识,接受过去的文化遗产。但是,不能唯古为信、食古不化,更不可“泥古非今”,温故是为了知新。他说:“君子之学,诲以之则不厌不倦”,“习教事者,温故而知新”。[27]为此,王夫之主张以“今知”去顺通“古知”,做到“新故相资而新其故”,“推故而别致其新”,即从过去的文化遗产中择取还有生命的东西,并加以发展,给予新生;而对于过时的、无用的东西,则予以排除。

(四)“正言”、“正行”、“正教”

王夫之非常重视教师自身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他说:“立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谨教有术,正道为渐摩之益。”[28]他认为,教师必须要实行“身教”,即“躬行”。“躬行”是“不言之教”,所谓“圣人有独至,不言而化成”。鉴于此,他强调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即“正言”、“正行”、“正教”去教育和影响学生。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