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市场经济中的棍棒教育与经济规律相辅相成

市场经济中的棍棒教育与经济规律相辅相成

更新时间:2025-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同时表现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他看来,除了价值规律以外,市场经济还具有平等自愿规律和竞争规律。在经济学界中有一句话叫作“棍棒打不死经济规律”,其所说的正是经济规律的这种客观性。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棍棒”必不可少,但真正维持市场正常运行的依然是市场中的经济规律,只有以经济规律为主,“棍棒”教育为辅,才能促进市场健康向上发展。

在2025年的一天,美国的一家肉类食品公司的老板在看报纸时发现了一篇报道。该报道提到墨西哥发生了畜类瘟疫,这一消息让这位老板一下子变得坐立不安。

在他看来,如果墨西哥真的发生了瘟疫,一定会很快传播到相邻的美国城市,得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将会成为第一批受影响的地区。而对这位老板来说,这两个州是美国最为主要的肉类食品供应地,一旦发生瘟疫,政府肯定会下令禁止这两个州的肉类食品外运。

为了弄清楚墨西哥瘟疫的真实情况,这位老板派自己的私人医生前往墨西哥进行考察,很快便得到了墨西哥发生瘟疫的确切消息。而且墨西哥不仅发生了畜类瘟疫,情况还十分严重。了解到这一情况,这位老板迅速在得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购买了大量的牛肉和猪肉,迅速运到美国的东部地区。

几天之后,墨西哥的瘟疫果然传播到了美国,得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也迅速颁布了禁运肉类食品的禁令。一时间,美国市场上因为肉类产品的短缺而导致了价格暴涨,当然这位老板凭借前期购进的肉类食品获得了巨额的利润收入。

在大多数情况下,市场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它的运转并不会以经营者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对于经营者来说,虽然无法改变市场的运行规律,但却可以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去为自己创造利益。正如上面故事中的老板一样,他便是利用了各种经济规律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才在市场中获得高额的收益。

经济规律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经济活动会表现为不同的经济现象,而各种经济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经济规律。

上面故事中所蕴含的经济规律就是价值规律,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同时表现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一件商品价格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二者表现为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美国肉类食品价格的上涨,正是由于瘟疫的影响,使得市场上肉类食品的供应减少,但这种价格的上涨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当人们看到肉类食品有利可图时,往往会向市场大量投放这类产品。随着肉类产品的逐渐增多,很可能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美国肉类食品的价格会因为供过于求而出现价格下降。而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在价值规律的影响下,价格最终仍然会回归到与价值相适应的水平上。

马克思认为,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比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更为发达、更为复杂的经济形式,它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在他看来,除了价值规律以外,市场经济还具有平等自愿规律和竞争规律。

“在任何情形下,在商品市场上,只是商品所有者与商品所有者相对立,他们彼此行使的权力只是他们商品的权力,商品的物质区别是交换的物质动机,它使商品所有者互相依赖,因为他们双方从没有他们自己需要的物品,而有别人需要的物品。”马克思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是平等的主体,而每一个市场主体之间又相互并存、相互对立,每一个人手中都拥有别人所需要的物品,也正是这一原因,使得交换成为可能。

每一个商品的所有者都不拥有任何的特权,所以交换往往是自由的、自愿的行为,这也是平等自愿规律的一种重要表现。(https://www.daowen.com)

在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竞争规律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运行规律,有市场经济就会存在竞争。很多时候,正是竞争规律在调节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马克思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划分为卖主之间的竞争、买主之间的竞争和买主与卖主之间的竞争。

同一种商品的卖主会相互竞争谁能够卖出更多的商品。他们会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来保证自己在竞争中获胜,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商品的销售价格。同一种商品的买主之间也会发生竞争,每一个买主都希望能够买到更多的商品,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这种竞争会导致商品价格的上涨。

买主与卖主之间的竞争,则更复杂一些。卖主希望能够将商品卖出一个好价钱,而买主则希望能够尽量通过最低廉的价格来获得产品。这种竞争的结果往往要根据双方对比关系来决定。

列宁曾说:“马克思把社会运动看作服从于一定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些规律不仅不以人们的意志、意识和愿望为转移,反而决定人们的意志、意识和愿望。”不仅是社会运动,在经济活动中这一论断依然成立。

马克思所提到的这些市场经济的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都是客观过程的内在联系,无论是产生还是发展,都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在主观上是否承认经济规律,它都会客观存在,同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很多时候,一个社会有着怎样的经济条件,就会产生出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规律。对于这些经济规律,人们能够发现、认识和总结,然后利用经济规律为自己进行经济活动服务,但是却没有办法创造、改变和消灭经济规律。

在经济学界中有一句话叫作“棍棒打不死经济规律”,其所说的正是经济规律的这种客观性。经济规律往往存在于市场中,市场中的任何个体都没有办法改变经济规律,即使是依靠行政的强制力去取代经济规律,也不会产生任何作用,还可能会遭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想要让经济正常发展,就必须让市场自己做主,市场能够根据自身的经济规律来调节其中每一个个体的活动,这样市场才能够健康发展。当市场由于经济规律的局限性而无法正常运转时,政府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来进行适当的调节,这样便可以更加稳定地保障市场的运行。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棍棒”必不可少,但真正维持市场正常运行的依然是市场中的经济规律,只有以经济规律为主,“棍棒”教育为辅,才能促进市场健康向上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