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计划经济下的中国农村反贫困措施

计划经济下的中国农村反贫困措施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针对农民占有与使用土地资源的权利予以扩大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分配是极其不均衡的,依照有关数据推测,在1934年,占农村人口总数百分之四的地主占据农村百分之五十的农耕地,而占农村人数百分之七十左右的贫困农户只占有农村百分之十七的农耕地。[4]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不断推出一系列农村土地变革运动,将地主占有的大量土地平均分配给广大的贫困农户。

计划经济下的中国农村反贫困措施

(一)针对农民占有与使用土地资源的权利予以扩大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分配是极其不均衡的,依照有关数据推测,在1934年,占农村人口总数百分之四的地主占据农村百分之五十的农耕地,而占农村人数百分之七十左右的贫困农户只占有农村百分之十七的农耕地。[4]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不断推出一系列农村土地变革运动,将地主占有的大量土地平均分配给广大的贫困农户。这次土地改革赋予了广大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到1952年,中国农村长期具有的不同阶层人员之间占有土地不均匀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消除,从整体上避免了农民无地这种情况对国家社会发展的阻碍和影响,也给之后中国大规模的农村扶贫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详细而具体的实践基础。从1950年之后,中国政府实行了农村合作社制度,将农民所有的土地变为合作社所有,随后又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施下,形成了农村土地三级所有的制度。在农村生产关系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管理权以及经营权也出现了很多次的调整,但是在法律规定层面上来说,农民依旧是其所在农村集体管理土地的一个重要主体。

(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自1950年至1975年期间,全国政府采用多种形式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并积极发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下的农民积极性,在全国区域广泛实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农村水利灌溉设施以及交通运输情况,在该时期内,全国范围内的公路通车里程长度增长了九倍之多,水利设施的灌溉范围也增加了1.25倍之多。

(三)提高农村基础教育以及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自1949-1978年,全国范围内的小学数量增长了1.6倍之多,中学数量增长了28倍,小学入学比率由之前的51%增长至96%;构建了以农村医生为核心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系统,恢复和新建了5万左右个乡级医院,可以为全国农村的68%的农户治病,对于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大力推行传染病职业病以及寄生虫病等不同类型疾病的介绍、告知以及管理、治疗等活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村缺少医疗的缺陷,保证了当地居民的基本身体健康。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至1981年的报告中强调,中国的农村医生制度给偏僻农村区域带来了基本医疗护理保障,是其他欠发达国家提升医疗发展能力的模板。

(四)建立农村科技服务网络,推广农业技术(www.daowen.com)

在此期间,我国农村共建立了4万多个农技推广站,这些直接延伸到村的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在一定区域内进行育种、施肥、农药以及种植方面的介绍和推广,构建了一个能够涵盖全国所有农村地区的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很多先进有用的农业知识和技术被广泛了解和应用。

(五)构建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合作信用体系

直到1978年,中国全国范围内已构建了由六万多个乡镇、县级农村合作信用社和三十五万个农村网点的农村合作信用体系,总体上给农民带来了1373亿元的农业扶助资金。

(六)形成初步的农村基本保障体系

积极落实农村的五保户制度,给农村那些欠缺劳动能力和无法保证基本生活要求的贫困人口带来最基础的社会保障和最低水平的生活帮助。

此外,在此阶段,政府还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设立了全国范围内的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落实计划生育等措施,给之后改革开放的农村发展和反贫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