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日韩产业合作:挑战与机遇

中日韩产业合作:挑战与机遇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而言,中日韩达成FTA谈判对日本和韩国的发展机会可能更多。但是,中国仍处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中日韩深化经济合作提供机遇。许朝友认为,中日韩产业垂直分工关系还将持续,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需求的多样性,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仍然需要大量日韩产业转移。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理想模式应该加强供应链垂直分工,不仅要废除关税壁垒,还要深化产业合作。

中日韩产业合作:挑战与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认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经济趋于内外均衡,为外资进入中国创造了有利环境,扩大了中日韩更高层次产业合作的空间,但也会改变原有东亚产业分工格局。中国在东亚价值链的位次不断提升,将促使合作方式改变。同时,也为欧美企业进入中国创造了空间,如金融、公共服务、电信环保行业等,欧美企业越来越显现其竞争力,日韩企业将面对越来越多的欧美企业挑战。宋志勇认为,从产业互补性来看,目前日本优势仍然最大,韩国也有机会,而中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所处位置属于正在从低端向高端走的过程中。总体而言,中日韩达成FTA谈判对日本和韩国的发展机会可能更多。

笔者认为,近年来,中韩贸易增长较快,呈现赶超中日贸易之势。2014年一季度,韩国对华投资规模超过日本。日本经常项目持续逆差,越来越多的韩国企业分享了中国经济红利,近期中欧经济合作发展势头很猛。中国逐渐摆脱了对外资和技术进口依赖,开始从主要依靠“引进来”的单向资本流动,逐渐变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存的双向资本流动。中国与发达国家产业分工,也开始由过去垂直分工转向水平分工。但是,中国仍处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中日韩深化经济合作提供机遇。许朝友认为,中日韩产业垂直分工关系还将持续,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需求的多样性,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仍然需要大量日韩产业转移。东亚经济一体化有助于该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更有利地位。

福川伸次认为,在中日韩产业合作过程中,农业、制造业、信息业和金融业曾是先导性行业,今后人的价值将变成新的发展方向,例如:健康、保健、医疗、护理、体育育儿等将得到优先发展。还有文化产业,例如:时装设计、城市景观、舞台艺术和影视文化等都有很大潜力。日立制作所执行役常务田边靖雄认为,2008年,日立曾遭遇生存危机,现仍在调整业务结构,重点是成本控制和外包业务,将供应链延伸到海外。与中韩合作让日立公司受益匪浅,日立希望尽快达成中日韩FTA谈判,降低关税和物流成本;同时也希望中韩政府扩大开放采购市场,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未来三国应加强在水资源、环境保护、清洁能源信息技术、粮食和养老服务等领域的合作。(www.daowen.com)

崔炳镒认为,中日韩经济发展在制造业、电子信息、金融服务等方面还有20年左右的差距。目前中韩服务业效率相对较低,东亚地区都在朝着老龄化社会迈进。因此,要转向创新型经济,推动服务业的合作。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理想模式应该加强供应链垂直分工,不仅要废除关税壁垒,还要深化产业合作。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副院长郑恒昆认为,中日韩产业有很大相似性,竞争越来越激烈,短期内还难以大幅度降低某些领域关税,如农产品;中国服务业部门开放度不够,阻碍了日韩企业进入。本质上讲,中日韩FTA就是结成经济联盟,但是目前来自政治方面的阻力太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