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城市:开放交汇 创优竞争的精神演变

上海城市:开放交汇 创优竞争的精神演变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城市精神。也有研究者认为,改革开放40 年造就的上海精神品质,与以下五个关键词息息相关。把上海建设好,是对两千多万名市民的庄重承诺和神圣责任,是回应人民关切的结果。上海以其巨大的包容性和整合力,成为中外文明融合的典范。[3] 上海城市居民特性与城市精神,不同历史阶段各有不同,但也有贯穿始终的相同或相通之处,即开放、交汇、竞争、创优。

上海城市:开放交汇 创优竞争的精神演变

历史学家熊月之认为,上海城市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1]

(1)古代上海居民特性。近代开埠以前,上海居民特性有三:第一,重商。上海设县原因,即与通商贸易有密切关系。第二,奢华。奢华常常是重商社会的重要特征。第三,开明。就是对外来人口、外来文化能持比较开放、平实、平等、理性的态度。

(2)近代上海居民特性。第一,开放包容。即海纳百川,来者不拒。第二,自由自治。市民享有较多自由,自治色彩浓郁。第三,争优创新。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带来了竞争与创新。第四,趋新崇洋。主要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之新及之洋。第五,重然诺守法规。讲究诚信法制。第六,爱乡爱国。具有爱国精神与天下情怀。

(3)计划经济时代上海城市精神。第一,艰苦奋斗。在超乎寻常的困苦条件下做出非凡业绩。第二,追求卓越。上海在近代形成的追求卓越的传统,依然有着巨大的惯性。第三,循规守纪。坚决落实、执行中央决策与部署,遵守党的纪律。第四,服务全国。作为中国工业最发达、技术最先进、科技人才最密集的上海,被国家赋予服务全国的特别使命。

(4)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城市精神。第一,开明睿智地恢复海纳百川传统。第二,在艰苦奋斗中追求卓越。第三,与时俱进地服务全国。

也有研究者认为,改革开放40 年造就的上海精神品质,与以下五个关键词息息相关。

(1)格局。上海是全国的上海。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全国发展大局中,把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家战略视为己任。这种格局或者说大局观、全局观是上海使命意识的内在源泉。(www.daowen.com)

(2)情怀。把上海建设好,是对两千多万名市民的庄重承诺和神圣责任,是回应人民关切的结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进动力。

(3)视野。改革开放过程中,每遇大事、新事、难事,上海总能虚心向兄弟省市学习,也能认真研究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敢于把上海放到国际舞台上比拼,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铸就了上海的开放品质、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

(4)创新。改革开放带来活力,活力带来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上海以其巨大的包容性和整合力,成为中外文明融合的典范。这种城市基因在在过去40 年间得到发扬光大。

(5)务实。作为一个由江南文化、现代文明滋养的城市,上海把求真务实、精耕细作的精神贯穿到了改革开放之中。

总之,胸怀全局、勇于担当,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坚忍不拔、善作善成,求真务实、追求卓越,是上海40 年改革开放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2]

千年的文明传承,积淀着城市的文化和传统;百年的沧桑轨迹,则奠定了城市功能、空间格局乃至城市的精神基础。 [3] 上海城市居民特性与城市精神,不同历史阶段各有不同,但也有贯穿始终的相同或相通之处,即开放、交汇、竞争、创优。其中开放是前提与基础。没有开放,就无从交汇,无从搭建起中外文化和国内各种区域文化的交流、交融平台。没有高度开放与充分交汇,就难以产生体现全球或全国水平的竞争,也难以创造出全球、全国第一流的物质或精神产品。 [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