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1931年古巴的华侨华商:历史回顾与考察

1931年古巴的华侨华商:历史回顾与考察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糖价暴跌,对于依靠蔗糖出口立国的古巴经济遂遭严重打击,古巴华侨无论工商和生活均陷入困境。1921年,由于受到多家银行倒闭影响,华侨商业蒙受巨大损失,众多糖厂关闭,加上甘蔗园机器收割的推广,失业者一时骤增,很多华侨被迫回国。

1931年古巴的华侨华商:历史回顾与考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世界糖价暴跌,对于依靠蔗糖出口立国的古巴经济遂遭严重打击,古巴华侨无论工商生活均陷入困境。1921年,由于受到多家银行倒闭影响,华侨商业蒙受巨大损失,众多糖厂关闭,加上甘蔗园机器收割的推广,失业者一时骤增,很多华侨被迫回国。据当年领事馆统计,在古巴华侨为11 372人,整体经济形势非常严峻。

1931年,驻哈瓦那总领事馆总领事于焌吉、副领事梅景周和随习领事王显庭三人,巡视了古巴各个商埠,调查华侨商业和生活情况,并发回了“驻夏湾拿总领事馆人员调查全古侨务之经过”的调查报告,为我们了解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的古巴华侨商业经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5]

马坦萨斯(Matanzas):有侨民约在380人左右,洋货铺4间,餐馆6间,洗衣馆27间,生果铺7间,菜园8间,修理汽车兼售汽油铺1间,小贩100人,糖寮工人7~8人,麻寮工人3~4人,失业工人在100人以上,大概因古巴工商业萧条所致。

科隆(Colon):华侨最多时已达200余人,此后逐年减少,最多不超过160人左右。华人店铺有杂货铺25间,洗衣馆4间,餐馆4间,糖果店1间,菜园3间。失业工人有60~70人左右。

佩里科(Perico):华侨约有80人,杂货铺13间,洗衣馆2间,菜园2间。

圣克拉拉(Santa Clara):华侨约300人,埠内有华人杂货铺10间,洋货铺1间,餐馆7~8间,洗衣馆10多间,旅馆6~7间,生果铺20~30间,上街小贩3~4间,各行失业工人20~30人。

圣斯皮里图斯(Sancti Spiritus):华侨约40~50人,华人杂货铺10间,餐馆2间,洗衣馆4间,菜园4间,沿街小贩4人,糖寮工人之前有50多人,自从世界糖价暴跌后,失业者达到30多人,大多投奔他处寻找生机。

谢戈德阿维拉(Ciego de avila):华侨最初人数并不多,华人团体组织从1912年开始组建,现有国民党分部(党员100人以上)、致公党分部(党员约400人左右)、联义堂(致公党组织之俱乐部)、溯源分堂、陈颍川分堂等。现有华侨约1 400人,其间商辅有100多间。杂货铺30间,洗衣馆40间,洋货铺3间,广货铺3间,剪发铺1间,菜园14间(每间菜园雇佣工人4~5人,最少3人),餐馆2间,西式旅馆4间,商店资本最充足者在万元之上。附近糖寮开工时,约有华工600人,没有工会组织,失业人数在500人以上。

彼德雷西塔斯(Piedrecitas):市面相对萧条,举目荒凉,虽有火车经过而乘客稀少,今非昔比。现有华侨30多人,失业工人10多人,生活较为艰辛。餐馆3间,洗衣馆4间,杂货铺5间,菜园2间,咖啡馆1间。

佛罗里达(Florida):有华侨300人,其中入团体会者约130人,华人杂货铺23间,餐馆8间,洋货铺2间,洗衣馆11间,菜园13间,剪发铺2间(当地又有日本人所设者3间),各个行业中只有杂货铺尚能赢利,其他行业都只能维持开支,古巴整体经济状况不好,不仅仅是该埠如此。

卡马圭(Camaguey):有华侨1 000人以上,洋货铺3间,洗衣馆6间,餐馆2间,菜园30间,糖寮工人400人,失业者有半数之多。

维多利亚(Victoria de las Tunas):有华侨100人以上,杂货铺2间,餐馆7~8间,洗衣馆6~7间,菜园3~4间。(www.daowen.com)

索里亚诺(Palma Soriano):有华侨150人,华人团体1间,华侨开设的店铺有餐馆1间,洗衣馆10多间,杂货铺30多间,洋货铺1间。

巴亚莫(Bayamo):有华侨120人,以广东南海、商要等邑人士为多,恩平开平、台山、新会等邑次之。华侨店铺有洋货铺1间,杂货铺25间,洗衣馆7间,餐馆3间,菜园4间,过街小贩10人。华侨在各个行业均有相当势力,尤其是杂货业占全埠之牛耳,虽然面对西班牙人的竞争,但也不是华人的对手。

圣地亚哥市(Santiago de Cuba):在古巴人华侨人数,除了哈瓦那之外该埠为最多。华侨在该埠历史悠久,现有华侨2 000多人,以恩平、开平两县为最多,次之则为九江及台山。2 000人当中工人占60%~70%,商人占30%~40%。沿街小贩有50~60人,工人失业者约700人,生活比较艰苦。华工每月可得工资25~30元,每日工作14小时,还没有工会组织。现在因为古巴工商业萧条,失业者有700人。各项商业也仅能维持生活,表7-4是圣地亚哥市商店情形的具体情况。

表7-4 1931年古巴圣地亚哥市各类商店统计表

(续表)

资料来源:“驻夏湾拿总领事馆人员调查全古侨务之经过”,《外交部公报》1931年第3卷第11期。

关塔那摩(Guantanamo):有华侨140人,洗衣馆19间,杂货铺17~18间,洋货铺1间,餐馆7间,菜园23间,剪发铺2间,小贩30人。华工失业者70~80人,要等到糖寮开工的时候才有工作机会。

美国军港:现有华侨150人,其中50多人为长工,甚余都是短工。最近因美国舰队即将抵达军港,所以临时添雇华工,以应需要。华侨餐馆3间,剪发铺1间,洗衣馆2间,生果铺1间,平时营业有利可图。最初只有华人厨师数人,其后辗转介绍经美当局允可陆续入港。

古巴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其贸易结构,向海外输出农产品,并从海外进口消费品。据1931年驻古巴哈瓦那总领事馆发回的报告“古巴对外之贸易概况”[6]显示:古巴对外输出货物以糖为最大宗,烟叶和雪茄次之,上述三项货物的出口几乎占到出口总额的全部。而进口贸易主要依赖于海外商品,国内没有什么制造业。由于中国和古巴路途遥远,直接贸易额较小,但从贸易商品的流向中也能看出一些中国商品流入古巴的痕迹。古巴所需的粮食主要来自南洋、香港、美国和日本。豆类主要来自中国天津和牛庄,由美国商人在中国采购运到古巴,而不是由中国和古巴商人直接交易。鸡蛋大多来自美国,其中由美国商人从中国采购后转运至古巴的也有相当比重。食品类则较少使用中国食品,咖啡销量巨大,甚至超过中国人饮茶,咖啡主要来自巴西和波多黎各。衣服原料主要来自美国,法国次之,再次是意大利、德国、日本等,中国衣服进口很少。因为西式衣服多用绒纱和麻,中国缺乏这些原料,所以不能和西方商人竞争。最近也有中国丝绸,特别是山东绸,由美国商人从中国采购,在美国染色加工成外套运入古巴。瓷器是中国出口大宗商品,但由于图案、色彩、做工远不如人,所以在古巴畅销的只有大花罇、山水人物挂墙花盘。

从中国驻古巴总领事馆的几次调查可知,华侨华商在古巴人数不多,资本较小,商业活动相对集中在“衣食”领域,主要开设杂货店、餐馆、洗衣店、生果店、菜园等行业。由于排华政策及其资金等因素,华侨华商很难进入其他高收益的领域,古巴经济实际上控制在英国商人、美国商人和西班牙商人手中。绞糖制酒以及公共事业等主要产业大多为英国商人、美国商人所控制,大商业及其零售业一般为西班牙商人所控制,中国商人大多只能从事日用品零售行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