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总结苏东社会主义挫败的历史经验:深层次矛盾分析与社会主义优越性缺失

总结苏东社会主义挫败的历史经验:深层次矛盾分析与社会主义优越性缺失

更新时间:2025-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平同志认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社会主义凝聚力的增强,必须要有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凝聚力不能脱离实际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对穷社会主义抱怨不多。我们老干部、老知识分子、广大党员对社会主义信念坚强,穷一点,也服社会主义,寄希望于未来。因此,应正确总结历史经验。

小平同志对于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原因,既指出其国际原因,国内政治的、思想的原因,特别是党的领导及其所制定的路线的原因;小平同志指出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把经济搞上去,没有很好解决现阶段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从而使社会主义凝聚力减退弱。

小平同志认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社会主义凝聚力的增强,必须要有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凝聚力不能脱离实际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对穷社会主义抱怨不多。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毕竟提高了一头。主要对未来充满希望,但等了几十年,还是原来那个样子不行,特别是在当代世界,人们是从进行国内外经济比较中来认识社会主义的,在物质上,差别越来越大,一些人就会失去信心。即使在发展,但是发展得慢,老是掉在后面,人们难以树立起信心,因而,社会主义吸引力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发展、完善的基础上。

我们老干部、老知识分子、广大党员对社会主义信念坚强,穷一点,也服社会主义,寄希望于未来。共产主义者,胸怀理想,对物质生活不介意,也不想当万元户,老教授多发奖金不敢拿,发点牢骚,仍是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不迷信西方。但人民群众有层次,不是都一样,群众还是从来善待社会主义,为什么苏东年轻人“西方”热,向和平演变,西方宣传起了作用,但根本上还是经济未上去,更深原因是,多数群众对社会主义发生动摇,排长队生活提高慢,与世界差距大,退休者生活困难,从而产生对社会主义的迷惑,甚至失信、动摇。总结经验,找最根本原因,要从经济上去找。这样分析问题,才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能就事论事:责怪群众觉悟低,青年人与老一辈的代沟,对社会主义信念的动摇,当然这些均是问题,但还有更根本的东西。(https://www.daowen.com)

因此,应正确总结历史经验。苏联解体不只是政治、思想上的原因。看问题要看本质,找原因要找深层原因,苏联解体最根本原因是几十年未能很好地把经济搞上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