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内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探析

国内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探析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日益高涨的国际背景下,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理论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这些都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化反映,也体现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区域性、多样性和多元性。

国内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探析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日益高涨的国际背景下,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理论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1992年,由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和农业部农业区划司首次逐渐开展了“中国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研究”,在全国不同类型地区建立了24个县级试验区,重点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示范与实践,最后提出了全国6大类型区共25种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如人多地少丘陵旱地持续发展模式(四川乐至)、平原集约持续模式(河南扶沟)、岩溶山区可持续发展模式(贵州平坝)、低平原盐碱缺水治理模式(河北曲周)、粮猪主产区种养加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湖南娄底)、东部沿海亚热带丘陵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模式(浙江临安)和沙漠化边远地区治沙兴农模式(新疆阜康)。

这些都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化反映,也体现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区域性、多样性和多元性。实际上国内学者对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模式与途径的认识,归纳起来有四种观点:一是发展生态农业,强调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二是集约农业,主张在有限的土地上以增大农业投入为突破口,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提高产出水平,走“高投入、高效率、高产出”的道路;三是高效率农业,强调农业持续发展应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来挖掘资源潜力,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保持永久发展的能力,走“高效率、高循环、低消耗”的道路;四是高技术农业,认为全球性农业科技革命在孕育之中,国际竞争加剧,未来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使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极大的困难,科技将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应走“高技术、高效率、产业化”的道路。然而,这些模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无本质的区别。鉴于我国人多地少、区域差异明显、环境问题突出、技术落后和生产力水平低的特殊国情,可持续农业模式的选择可以是多元的,但应体现地域性、综合性和公平性的原则,强调因时因地制宜。总体而言,21世纪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必将选择以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以农业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其效率的提高为重点,以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产业化为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具体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农业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内容是:既吸取西方生态农业的有益经验,又依据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把经济发展目标与资源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以生态效益为第一性中心、经济效益为第二性中心,运用生态经济原理指导和组织农业生产,把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纳入生态循环链内,参与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轮流交换和物质循环,以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建成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是一个系统,以保持和改善该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为指导思想,合理地安排物质要素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原材料)输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林牧副渔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输出,从而达到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再生利用、经济效益提高四者统一的综合性效果。这种模式既重视生态学原理的根本特点,又强调追求高的生产力,要求必要的物质和能量的较多投入,这就决定了它对生态脆弱区和大河流域源头区、沿江河平行分布的平原区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我国已摸索出许多适合不同类型地区和不同经济技术水平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牧立体结构生态经济模式;南方水稻田生物物种(动植物)共生的生态经济模式;种养加结合的基塘系统物质循环生态经济模式;物质、能量多层次分级循环再生利用的生态经济模式;多样性、有序性增加抗灾能力的生态经济模式;多系统、多种群结合提高整体效应的生态经济模式;多功能、多部门联合的产业型生态经济模式;以庭院为主的院落立体经营(包括家庭沼气)的生态经济模式;山地综合开发的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模式。中国生态农业把实践的目标建立在如何维系一个高产和持续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之上,从而使中国生态农业呈现出“整体优化、循环再生和稳定持续”的基本特征。

2.集约型可持续农业模式

农业集约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同国家因国情的差异,对农业集约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国人多地少,在人口持续增长和农副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大的双重压力下,长期以来依靠劳动力和密集投入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集约利用,因而产生了世界上程序和水平最高的复种及其间作套种农业种植制度。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在我国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兴起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化程度及其物化集约投入的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www.daowen.com)

这种模式是指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来管理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改进资源利用方式,增加农业投入,持续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实现集约化经营的资源节约型农业。它适合于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经济、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的传统农业区域。一般有劳动集约型、资金集约型、劳动和资金结合集约型三种形式。其具体目标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实现持续增长的生产率;开展多种经营,持续提高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合理利用、开发和改善农业自然资源,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于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在我国中部传统农业区和粮棉主产区较适合推广这种可持续模式。具体包括:常规式可持续高产农业技术,主要有高产复熟间作套种技术、规模化集约式饲养技术,高效水产养殖技术和高产农业新品种开发技术等;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主要有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精密平衡施肥节肥技术、节药与生物农药开发技术等;土地整理与中低产田改造技术,主要包括土地整理与复垦技术、坡改田或新造地培肥技术、水土保持技术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等;资源多级循环与再生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农林复合、基塘系统等发展生态农业的系列适用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它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最具推广价值的技术,包括转基因病虫害防治技术、生物育种技术等。

3.高效率农业模式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协调解决全国性人口持续增长与耕地锐减的矛盾与问题,以提高资源转换率和农产品有效利用率为主要目标的高效农业被提上议事日程,集中体现在中央所强调的两个“转化”上,一是农业经营实现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型转化;二是农业生产实现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我国兴起的高效农业是建立在生态农业基础上的,强调生态性、社会性与高效性的统一,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模式。它以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利用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与加工增殖为手段、以获取高产出与高益为目标,具有科技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特征。高效农业对区位条件、市场状况和投入水平等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与要求,因此,虽然在国内的许多地方都有高效农业的实践,但相比之下最为理想的区域是城镇郊区。城郊区可以利用其区位与市场的独特优势,以资金和技术的高投入换取农业土地利用的高效益,特别是以“名、特、优、新、稀”为特色,以绿色果菜、花卉精品、优良种畜、珍稀动物和观光农业经营为主要内容的高效农业正方兴未艾,进一步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成为郊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新门路。

4.高技术农业模式

中国的高技术农业是以农业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产业化农业,经过十多年的示范研究,如今已初步进入实践探索的阶段。生物技术作为中国国家科技攻关和“863”高技术计划的重点,“八五”期间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在农作物及水产业细胞工程育种、转基因植物试种、快速繁殖技术开发、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有用物质和微生物技术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开发出的新的品种、品系、种质,在农业产业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地区出现了以生物化、信息化和产业化为标志的高科技集约农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例如,北京智能化农业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可使小麦增产6—20%,而生产成本可降低5%—7%;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科委工厂化高技术农业示范基地,该运用高科技兴办农业工厂,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可使土地产出效益高出普通地30余倍。然而,中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依然很低,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率更低,还难以形成较强大的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因此,在我国全面推广高技术农业的条件尚不成熟,但它指明了未来持续农业的方向与潜力,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高技术模式是指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手段的农业。它利用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农作物品种,利用生物电子自控综合设施系统,利用自动控制光、温、水、肥、气等环境条件,调控作物生长发育,获得高额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即保护物种资源、基因资源、生态系统资源;它要求与现代农业设施、工厂化环境相结合而从事农业生产。其农业的产业化程度较高,因此很适合于技术、资金相对密集的都市城郊和沿海较发达城镇。我国的高技术农业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蓬勃发展的高技术农业不但净化了环境,实现了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提供了高产量的“洁净”食品,而且通过出口赚得了外汇,大大提高了农业比较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