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形势下的进口替代战略探析

新形势下的进口替代战略探析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形势下,国内外双重推力或可为解决这些问题找到突破口。从国内推力来看,俄罗斯从自身粮食安全现状出发,为解决资金问题推出了进口替代战略。根据俄农业部部长尼古拉·费奥多罗夫2014年8月关于食品价格、进口商品替代和新粮食规划的讲话,进口替代战略包括三项具体措施:一是短期措施,即解决农业部门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欠款问题。首先,乌克兰危机及其连锁反应改变了俄罗斯的农产品进口结构。

新形势下的进口替代战略探析

加入世贸组织后,俄罗斯农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与较强的谷物产业相比,俄罗斯蔬菜、肉类和奶制品产业尚属“幼稚产业”。在世贸组织的规则之下,这些产业因得不到国家足够的保护而在国外同类产业面前相形见绌。如上所述,俄罗斯的肉类、蔬菜和奶制品自给一直无法达到安全标准,沦为俄罗斯粮食的“短板产业”。这些“短板产业”停滞不前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资金问题,二是国内产品竞争力不足。在新形势下,国内外双重推力或可为解决这些问题找到突破口。

从国内推力来看,俄罗斯从自身粮食安全现状出发,为解决资金问题推出了进口替代战略。根据俄农业部部长尼古拉·费奥多罗夫2014年8月关于食品价格、进口商品替代和新粮食规划的讲话,进口替代战略包括三项具体措施:

一是短期措施,即解决农业部门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欠款问题。俄已在一年内将360亿卢布欠款降至70亿卢布,而这70亿卢布也要尽快偿还。2012—2014年农业投资项目拖欠银行大量贷款,国家需要对这些项目施加补贴以偿还贷款利息。这样的项目数以千计,共需要115亿卢布。除此之外,还要尽快资助那些从事作物栽培和畜牧业的企业,这需要总金额为53亿卢布的流动资金作为短期贷款。

二是中期措施,这些措施的前期成本投入巨大,效果将在一段时间后显现。建设农产品批发配送中心、仓储和冷藏设施每年需要约100亿卢布。这些建设需要地方预算的支持,国家也将为批发配送中心的建设提供信贷利息补贴或承担部分成本。

三是长期措施,涉及奶制品行业和畜牧业。近年来,禽肉和猪肉生产状况不错,俄罗斯开始寻求这些产品的出口。根据计划,国家在2015年和2017年分别对禽肉生产者和猪肉生产者实施财政资助,并支持牛肉生产。[14]

诚如尼古拉·费奥多罗夫所言,农业发展资金严重短缺以及由此导致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有望得到缓解,这将有利于相关产业扩大生产。“短板产业”的尴尬处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进口农产品的冲击。相对于进口食品,国产食品竞争力差、销售疲软,势必对相关产业造成不良影响,使之难以充分发展起来,导致自给率长期徘徊不前。因此扩大对国产食品的需求也有利于俄罗斯农业产业的持续强劲发展。然而压缩生产成本空间有限,实行贸易保护又因明显违反世贸组织规则而招致制裁。因此在世贸组织规则的框架内,俄罗斯要提升部分农产品的自给率仅靠内部推力还略显不足。

发展“短板产业”的外部推力来自2014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俄乌关系骤然恶化让俄罗斯粮食安全面临双重压力:其一,乌克兰是俄罗斯重要的食品进口国,乌克兰危机封闭了这一进口来源;其二,由于欧美制裁,卢布暴跌,俄罗斯进口成本剧增。但是压力同时伴随着机遇,俄罗斯面临的困境促使农业进口替代政策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对突破食品供应方面的一些瓶颈起到某种积极作用。

首先,乌克兰危机及其连锁反应改变了俄罗斯的农产品进口结构。

俄罗斯年食品进口额约为450亿美元,其中从乌克兰进口约为20亿美元。乌克兰危机直接破坏了俄乌之间的贸易。与此同时,欧盟和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而俄罗斯也实施了一系列反制裁措施,从而大大改变了俄罗斯的农业进口方向。(www.daowen.com)

2014年8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要求俄联邦各国家机关及法人实体在未来一年内禁止或限制从对俄制裁国家进口部分农产品、原材料及食品,同时增加俄国产商品的供应,旨在“以特定经济措施确保俄联邦的安全”。这显然是俄罗斯对欧美经济制裁的一个反制裁策略。然而仅仅作为一个反制裁的行动,食品进口禁令的作用是有限的:虽然俄罗斯是仅次于美国进口欧盟农产品的国家,但俄罗斯仅占欧盟农产品出口的10%,而且俄罗斯的市场似乎已经达到了饱和。欧盟生产商的目光开始锁定迅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对欧盟而言,俄罗斯的反制裁将不会是一场灾难。俄罗斯的农业进口对于美国而言同样不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俄罗斯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总额为12亿美元,这一数字还不足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15]因此,普京仅限于农业方面的进口禁令不是要打击欧盟和美国的粮食出口,而是有其他目的:一方面,还西方以颜色,表示俄罗斯不屈服的立场;另一方面,通过强制措施催化国内相关产业的成长。

尼古拉·费奥多罗夫认为,进口食品份额的下降对俄罗斯来说是一件好事。强制禁令封锁了食品进口的渠道后,零售企业将不得不关注之前不重视的国产农产品。这些国产农产品因为价格等因素长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现在它们的需求量将有可观的提高。这也为俄罗斯本国农业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强制性的进口禁令以及进口替代政策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进口食品可以很容易由国内产品所取代,但是这种替代应当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依照总统令,所有这些反制裁措施都立即生效。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平衡商品市场,防止农产品和食品价格过快增长,并确保国内的粮食供应。总之,如果要实现进口替代,实现从进口到自给的平稳过渡,强有力的政府调控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卢布贬值对农业产业成长带来的催化效应。

卢布大幅贬值产生两种后果:一是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几倍,居民无法购买相对昂贵的进口商品,转而购买本国商品;二是以美元计价的收入大幅下降,本国民众没有能力购买外国商品,转而消费本国商品。[16]同理,在卢布缩水的情况下,所有以美元结算的进口农产品都会受到冲击。因此尽管俄罗斯也在寻求粮食进口的多元化(如2014年夏,俄罗斯曾就食品进口问题与阿根廷、巴西、智利、巴拉圭、乌拉圭、厄瓜多尔等拉丁美洲国家接洽),但开辟新的进口源并不能改变卢布缩水和高额运费所导致的高昂价格,而这势必影响外来农产品的竞争力,恰恰为俄罗斯本国的农产品销售带来机遇。受利益驱动的食品销售商在这个时候会更倾向于选择国内农产品,如同从前他们青睐进口农产品一样。因此卢布贬值反而给俄罗斯弥补农业生产的短板带来了契机。通过政府政策和财力支持的推力以及扩大内需的拉力,俄罗斯有望使肉类、蔬菜和奶制品等几种农产品达到之前拟定的自给目标。

在上述内外因的共同推动之下,俄罗斯能实现更高程度的自给自足:肉类自给率将从之前的79.7%提升到2020年的85%,牛奶自给率将从之前的76.4%提升到2020年的90%。需要指出的是,无论进口禁令还是进口替代政策都明确违反了世贸组织原则,俄罗斯的这种行为可能招致制裁或其他贸易领域的报复。

但有意思的是,由于乌克兰危机,西方已经使用非常严厉的手段制裁了脆弱的俄罗斯经济。在这种情况下,世贸组织还有多少手段来进一步制裁俄罗斯的违规行为呢?因此俄罗斯农业如能在卢布暴跌、经济惨淡的背景之下获得更大程度的独立性,或可看作是不幸中的万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