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解决企业合作机制滞后的误区

解决企业合作机制滞后的误区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很多地方对建立医养结合实体机构热情较高,但部分机构特别是大型机构的实际运行效果不及预期。相对而言,医养服务结合是以现有养老和医疗机构为载体,通过签约、托管、联盟等方式建立合作机制,运作更加灵活、成本也更低,但发展较为缓慢。我们认为,推进医养结合重在实现既有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高效整合和深度利用,关键是要构建两种资源打通使用、一体化服务的新机制,而不应过分追求新机构的建设。

解决企业合作机制滞后的误区

目前,很多地方对建立医养结合实体机构热情较高,但部分机构特别是大型机构的实际运行效果不及预期。从养老机构举办的医疗机构来看,由于专业性要求较高,一些养老机构办的护理院、康复医院和养老社区配建的大型医院往往面临医疗专业人员匮乏、就诊患者数量有限、综合服务水平较低的困境,很多养老机构“养不住”医疗机构。比如某主打“医护型全程化养老社区”特色的养老社区于2004年配建的医院,自开办以来员工流失严重、持续盈利能力较低,2016年底由于资不抵债停止营业。从医疗机构举办的养老机构来看,二、三级医院开办的护养中心等机构对老年人确有吸引力,但也容易成为“第二住院部”,给医院带来较大的运转成本,并产生过度医疗问题。相对而言,医养服务结合是以现有养老和医疗机构为载体,通过签约、托管、联盟等方式建立合作机制,运作更加灵活、成本也更低,但发展较为缓慢。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养老服务机构2.8万个,但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的只有4000个左右,而且合作方式比较单一、相关制度有待完善。

我们认为,推进医养结合重在实现既有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高效整合和深度利用,关键是要构建两种资源打通使用、一体化服务的新机制,而不应过分追求新机构的建设。河南省郑州市的一家医院联合全省36家养老机构成立了河南省老年医养协作联盟,依托其老年医学专业技术和服务优势,为全省各地养老机构提供人才培养、义诊巡诊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业帮扶,并与成员单位形成了完善的双向转诊机制,医院床位周转率和养老床位利用率都大幅提高。应继续探索丰富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的合作模式,强化出诊、巡诊、会诊、转诊、绿色通道等服务对接机制建设,推动医疗机构定期对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实行专业指导,加快构建机构间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可以大型医疗和养老机构为骨干,整合周边各类医疗照护、社会组织社区服务等分散资源,推动形成结合紧密、覆盖广泛的医养服务网络。(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