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欧盟:现代能力建设发展的成功典范

欧盟:现代能力建设发展的成功典范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盟进一步提出,到2010年,要使欧盟的教育与培训成为世界教育质量的参照系。“博洛尼亚进程”规范了欧盟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框架,为欧盟各国推行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指导,也推动了欧盟的科学研究与能力建设的进程。这个思想一直渗透在欧盟委员会的各种教育政策文本之中。根据这种开放式协调方法,欧盟明确了成员国制定政策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政策实施的时间表。

欧盟:现代能力建设发展的成功典范

作为全球资本主义经济的发源地,欧洲各国曾经拥有着辉煌的过去,然而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美国逐渐取代欧洲各国,掌控世界经济政治的霸主地位,而战后日本经济的兴起,也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另一极。作为昔日世界霸主的欧洲各国开始感受在经济上落后于他国,在全球经济政治决策中受制于他人的冷落,因此,它们开始寻求重振昔日辉煌、推动自身发展之路。

早在战后初期,欧洲各国已经尝试开展在欧洲各国之中推进协作,加强欧洲各国之间的融合,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通过力量的联合,在国际经济与政治领域共同对抗美国,这方面突出的代表就表现在欧盟的诞生。与此同时,欧盟各国还在其政策制定中大量运用创新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通过政府的有效政策,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一点就在于欧盟各国在其推行的政策决定中,把能力建设的发展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就是其博洛尼亚进程的推进与里斯本战略的推行。

早在欧盟诞生之时,欧盟委员会就对欧盟教育与培训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与详细的规定。如早在1991年,在推动欧盟成立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Treaty of Maastricht)中,就明确地规划了欧盟各国发展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发展。如在马约的第126条中规定:共同体将在充分尊重各成员国教学内容和教育体系的组织以及各自文化与语言多样性的同时,通过鼓励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促进高质量教育的发展,并在必要的时候支持和补充其行动;第127条规定:共同体在充分尊重各成员国对于其职业培训内容与组织责任的同时,实施支持和补充各成员国行动的职业培训政策。

1999年,29个欧洲国家共同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Bologna Declaration),其目的就在于逐渐在民族国家之内建立起“欧洲高等教育区”。“博洛尼亚进程”在实行的过程中,欧洲的各种会议、报告、政策宣言以及各种教育的改革,都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该进程对欧洲的高等教育格局产生了影响。此后,2002年,欧盟31个国家签署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合作的《哥本哈根宣言》。欧盟进一步提出,到2010年,要使欧盟的教育与培训成为世界教育质量的参照系。从2003年开始,欧盟共同的高等教育标准逐渐开始建立,并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继而又建成了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网络(ENQA) 。2005年,在卑尔根召开的部长级会议上,欧洲高等教育联合会(EUA)宣布过去的5年中,“博洛尼亚进程”给欧洲高等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博洛尼亚进程”规范了欧盟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框架,为欧盟各国推行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指导,也推动了欧盟的科学研究与能力建设的进程。

“博洛尼亚进程”中明确指出,大学教育目标是个人的发展,同时也是社会的发展。这个思想一直渗透在欧盟委员会的各种教育政策文本之中。在“博洛尼亚进程”的推进中,欧盟委员会将学习视为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就是为个人和社会积累和创造财富的过程。同时,欧盟委员会通过政策引导,更加明确高等教育应促进个人和社会的经济效益增长。欧盟委员会的高等教育政策,要求大学培养的人才要适应市场和工业化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高级的劳动力,知识被生产然后被销售出去,教育也只是一种商品,研究人员是商品的制造者,学生是消费者。

早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阿姆斯特丹条约》(Treaty of Amsterdam,1997)中,欧盟已经将发展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作为其主要责任。在巴塞罗那春季议会中,决定在欧洲委员会的协助下,将欧洲高等教育打造成“高质量的教育世界”。所以欧盟委员在对大学的支持方面,更加倾向于支持高质量的科研机构和优秀的研究者来进行研究活动。同时,在“博洛尼亚进程”中,欧盟委员会竭力打造一个消除国家之间学生与学术交流的障碍的体制,把世界各地更多的优秀学生与人才吸引到欧盟国家,从而保证欧盟的教育与科研水平的持续提升。

“博洛尼亚进程”和与之相适应的科研计划,也更加明确地强调合作的精神。欧盟委员会通过建立大学联盟支持大学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学习和研究相互合作和相互促进的活动;建立与企业的合作关系,鼓励欧盟各国之间在科研方面的协作,通过内部的合作,以促进个体的能力的增强,从而在国际领域获得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2000年3月,欧盟各国首脑齐聚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推出了一整套志在推动欧盟发展的战略计划,也就是“里斯本战略”。它提出,要在2010年实现“使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富竞争力的、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最具有活力的经济体,在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远大目标。欧盟委员会提出教育与培训能够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出重要贡献,欧洲的教育与培训体系既需要与知识社会的要求相适应,也需要与提高就业水平和质量的要求相适应,注重人力资本投资成为欧盟主要的政策着力点。(www.daowen.com)

“里斯本战略”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教育与培训领域推行开放式协调方法(the open method of cooperation),并将其作为各成员国之间交流实践经验、实现更大程度聚合及欧盟重大目标的手段。所谓“协调性原则”,是指在成员国各不相同的教育政策之间建立一种协调机制,以便使各国教育政策能够更好地衔接起来,从而减少因一体化引发的教育政策摩擦。虽然鉴于成员国经济和文化的多样性,建立“统一政策”是不可行的,但设立欧洲教育区,即建立一个欧洲教育模式,却是实现欧洲一体化所必需的。根据这种开放式协调方法,欧盟明确了成员国制定政策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政策实施的时间表。此外,这种新的方式通过应用各种指标与基准将各成员国的状况与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并通过阶段性的监督与回顾对其发展情况作出评估。

在“里斯本战略”的指导之下,此后几年,欧盟委员会发布并实施了多项有关教育与培训方面的政策与措施,致力于在欧盟内部打造一个新型的教育与培训模式。

2001年初,欧盟理事会首先颁布了一项决定,明确阐述了欧盟教育与培训政策的未来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增加投资;将只接受了初级中学教育的年轻人数量减少一半;明确实现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增加对资格学习与培训学时认证的透明度等。并通过实现欧盟教育与培训政策的统合,创建出“博洛尼亚进程”所倡导的统一的欧洲教育区,最终实现以上目标。

2002年,欧委会与欧盟理事会针对欧洲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后续发展目标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计划》(Work Program),该计划不仅为欧盟在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发展进程设定了更为具体的目标,而且也为达成这些目标设立了里程标及衡量进展状况的标准。在该《工作计划》的导言部分,也明确了欧盟教育和培训与经济成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指出“教育与培训在经济增长、创新、可持续就业和社会和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开了教育与培训的贡献,欧盟就不可能实现成为世界上占领先地位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实体的目标”。而在 《工作计划》的主体部分,欧盟委员会则提出了3个明确的战略目标,即提高欧盟教育与培训系统的质量和效益;使全民都能进入教育与培训系统接受教育与培训;将欧盟的教育与培训体系向全世界开放。

在“博洛尼亚进程”和“里斯本战略”的指导下,近年欧洲委员会又提出一项关于终身学习领域的新的整合行动计划,把学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培训与成人教育都纳入到欧盟统一的高等教育体系之中统筹安排。

2003年5月,欧盟理事会采纳了5项基准,作为到2010年欧盟在教育与培训领域的政策目标:将参与终身学习的成年工作人口比率至少提升至12.5%;将辍学学生的比率减至平均10%以下;将15岁低阅读能力人员的比率至少降低20%;将22岁人口中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至少提高至85%;将数学自然科学及技术类毕业生的总数至少提高15% 。

近年来,欧盟在高等教育方面所推行的这一系列政策都有力地推动了欧盟的教育水平的提高,提升了欧盟的国际竞争力,也使得欧盟在新世纪中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有生气的一支力量。而这一切都必须归功于从“博洛尼亚进程”到“里斯本战略”欧盟在能力建设方面,尤其是教育与培训方面所做出的种种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