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好莱坞电影:家庭电影新选择

好莱坞电影:家庭电影新选择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这种转变,好莱坞利益集团先是厌恶和抵制,后来勉强地接受,最后则欣欣然敞开了欢迎的怀抱。他们忽视了两个因素:最明显的是,如果这个家庭能看到他们想看的任何电影,而不是局限于当月正在推广的寥寥几部新片,那么他们投入到电影中的总时间和总花销将有爆发之势;再者,如果《ET外星人》能被数百万人看到,而且他们无须花上20美元之多,那么这部片子的总盈利也有剧增的可能。

好莱坞电影:家庭电影新选择

另一种将被长尾世界的力量彻底改变的视频内容就是电影。说到电影,我们已经见识过划时代的巨变。电影世界也经历过从大众化转向小众文化领域的过程,最伟大的转变之一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这要归功于新传播工具的普及——首先是录像机,更重要的是影碟出租店。在这之前,一个中产阶级美国人每天晚上没有几部电影可选,无非就是电视上的三四部片子和当地影院里的那些东西。

影碟出租业的出现等于让每一个晚上的每一个起居室都有了数千部可以选择的影片。于是,“强迫”媒体(强迫你打开电视或走进本地的影院)变成了“诱惑”媒体。消费者们突然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影片了,这样的自由度和随意性,恐怕连当年的沃尔特·迪斯尼都想象不到。

这种选择大爆炸也带来了电影欣赏成本的巨变。此前,一个人一张票是标准;但现在,花一点钱就可以让许多人看到一部片子,只要你能在一间屋里塞进这么多的人。面对这种转变,好莱坞利益集团先是厌恶和抵制,后来勉强地接受,最后则欣欣然敞开了欢迎的怀抱。(想当初,电影的零售标价曾是70~80美元之高,这是根据电影院的标准计算出的:也就是说,一个典型家庭得花70~80美元才能在电影院里把最喜欢的片子看上两三遍。)

早期数字音乐服务网站Listen.com的创始人罗布·里德解释了这种转变的经济意义:

一个消费者的支出必须跟一定的媒体使用量相匹配,这个微观层次的价格和利润水平必须根据这样的匹配原理来制定——而不是这个消费者投入到电影产品上的总时间和总花销。

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新技术把电影消费的基本单位从电影院中的一夜变成了家中的一夜——在这种情况下,电影市场急需“发行”多种多样的新选择来满足这个新的需求领域。在家中度过一个电影之夜的成本更低,但这样的夜晚何其之多。(www.daowen.com)

最初,好莱坞认为一个五口之家只花不到20美元就能欣赏一部自选的电影几乎有悖美国的传统(自选的电影跟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选择的电影可不一样,收看电视上的电影当然是没有成本的——如果你认为忍受三四十分钟的商业广告不算一种精神成本的话)。因此,电影公司相信(事实证明,它们想错了)一个消费者的支出必须跟一定的媒体使用量相匹配,这个微观层次的价格和利润水平必须根据这样的匹配原理来制定——而不是这个消费者投入到电影产品上的总时间和总花销。

换句话说,当电影公司发现一个花20美元观看《ET外星人》的五口之家(不是四口之家——别忘了这是80年代)租一盒《ET外星人》肯定花不了20美元时,他们吓坏了。他们忽视了两个因素:最明显的是,如果这个家庭能看到他们想看的任何电影,而不是局限于当月正在推广的寥寥几部新片,那么他们投入到电影中的总时间和总花销将有爆发之势;再者,如果《ET外星人》能被数百万人看到,而且他们无须花上20美元之多(比如说,他们可以花2.95美元租一盒),那么这部片子的总盈利也有剧增的可能。

录像机和出租店的出现预示了无限选择时代的到来。这些出租店把每一个周六之夜的电影选择空间都扩大了上百倍。有线电视也把电视选择空间扩大了上百倍。今天,Netflix把选择空间扩大了上千倍。互联网则会把选择空间扩大无数倍。

不管是录像机还是互联网,每当一种新技术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消费者们都会对它趋之若鹜。我们的愿望就是有更多的选择,而且很明显,这一直是我们的愿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