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外部性的含义及其种类的介绍

外部性的含义及其种类的介绍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3.2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在不存在外部性的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能够达到最优。具体来说,对造成外部

外部性的含义及其种类的介绍

8.3.1 外部性的含义及其种类

8.3.1.1 外部性的含义

外部性是指单个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人带来某种利益或者危害,而该行为主体又没有为此而得到报酬或进行补偿的现象。

一般来说,当某个人的私人行为对其他人产生影响的时候,就会出现外部性问题。进一步看,这种影响有好有坏。当一个人的私人行为给其他人带来利益,产生好的影响的时候,就说这种外部性为正外部性,又称为外部经济。当一个人的私人行为给其他人带来损害,即产生坏的影响的时候,就说这种外部性为负外部性,又称为外部不经济。

8.3.1.2 外部性的分类

外部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生产的外部经济

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经济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经济。例如,一个企业对其所雇用的工人进行培训,而这些工人之后可能转到其他单位去工作。该企业并不能从其他单位索回培训费用或得到其他形式的补偿。

(2)消费的外部经济

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经济。例如,当某个人对自己的住宅周围种花植树,清新宜人的环境使他的隔壁邻居从中得到了不用支付报酬的好处。

(3)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例如,一个企业可能因为排放脏水而污染了河流,或者因为排放烟尘而污染了空气。这种行为使附近的人们和整个社会都遭到损失。

(4)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不经济。例如,吸烟者的行为危害了被动吸烟者的身体健康,但并未对被动吸烟者予以补偿。

为什么外部影响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当?当外部经济对外带来的好处无法得到回报则具有外部经济的物品供应不足,从而使得物品消费或生产的收益小于应当得到的收益(社会收益),即物品消费或生产成本大于应当支付成本(社会成本)。例如教育和新技术。相反外部不经济对外带来的危害无法进行补偿则具有外部不经济的物品供应过多,从而使得物品消费或生产收益大于应当得到的收益(社会收益),即物品消费或生产成本小于应当支付的成本(社会成本)。例如乱扔或乱倒垃圾。

注意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区别。

8.3.2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在不存在外部性的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能够达到最优。然而,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经济行为人对自己造成的外部影响既不用承担成本,也不能获得收益,这会导致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达不到最优状态。

我们举一个负外部效应的例子。假定某一化工厂从事生产活动,每生产一袋化学试剂,化工厂消耗的边际生产成本为200 元。每生产一袋化学试剂所排放的废气和污水将给周边环境造成损害,并使得处于下游的养鱼场产量减少。经过测量,环境损害和养鱼场产量减少的价值损失共计100 元。我们把由化工厂消耗的生产成本称为私人成本,把环境损害和养鱼场产量减少的价值损失称为外部成本。私人成本与外部成本之和才是社会承担的总成本,我们称之为社会成本。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里,化工厂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那么,化工厂将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规律从事生产活动。假如一袋化学试剂的市场价格为200 元,自私的化工厂将维持现有产量,牟取利润最大化。因为对它而言,200元就是生产一袋化学试剂的边际成本。但是生产一袋化学试剂的真正的社会成本是私人成本和外部成本的总和,即300 元(社会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成本+外部边际成本,即200+100=300)。对整个社会而言,300元的边际成本已经远大于200 元的边际收益,化学试剂被过度生产,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没有实现。(www.daowen.com)

为了直观理解这一点,我们用图解来说明。图8-2中,D或MR代表完全竞争市场中化工厂的需求曲线或边际收益曲线,MC 代表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MSC 代表社会边际成本。当存在负外部效应时,私人边际成本低于社会边际成本,因而MC位于MSC的右下方。

图8-2 生产的负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

化工厂的均衡产量应该是私人边际成本曲线MC 与边际收益曲线MR 的交点E1 所表示的产量Q1,但如果化工厂要支付全部社会成本,那么均衡点将是社会边际成本曲线MSC 与边际收益曲线MR 的交点E2,相应的均衡产量为Q2。由此可见,如果化工厂不用承担全部社会成本(比如没有承担污染处理费用这项外部边际成本),那么该厂商提供的产品将比应有的供给多,Q1 >Q2,结果是造成该产品生产规模过大,成本大于收益,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同理可以分析正外部性的情形。一般而言,在存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有一观点认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罗伯特·巴罗在1970年提出),传统上被认为是准公共物品的教育,可以被看作公共物品。因为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不但对自身有利,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如果没有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补贴等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教育的成本可能大于收益,教育的供给就会不足。

8.3.3 政府为纠正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所采取的措施

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造成市场失灵,因此需要政府用“看得见的手”进行干预。经济学家提出了政府解决外部性的四种政策干预方法。

第一,政府直接管制。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环境污染严重,外部性的核心问题是污染者无需支付其污染的外部成本,因而缺乏将其污染量控制在社会最优污染控制水平上的内在动力。政府直接管制的手段之一,就是政府硬性规定法定最高污染排放标准,任何部门、企业和个人都必须将其污染量控制在这一法定水平上。政府对污染企业采取行政审批制度,在行政区域内,控制污染企业的数量。政府采用法律手段控制环境污染,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我国环境保护法规要求污染企业执行“三同时制度”——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第二,庇古方法。庇古是旧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按照他的观点,应该对造成外部性的经济行为人征“税”。具体来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或负外部性的个人或企业征税,但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个人或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得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如对污染企业征收污染治理费等政策。另一方面,应对造成外部经济或正外部性的个人或企业给予津贴,使得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相等。总之,通过征税使得私人成本(收益)等于社会成本(收益),就能保证资源配置达到最优,这种征税叫作“庇古税”。

第三,外部效应“内部化”方法。该方法主要提倡受关联影响的企业进行合并。假如一个企业的生产影响到了另外一个企业,如果这种影响是正外部性,那么第一个企业的生产就会不足;反之,如果这种影响是负外部性,则第一个企业的生产就会过度。但是,如果将这两个企业合并,此时外部效应所产生的影响就被“内部化”了。因为合并后的单个企业,为了使自己的整体利润最大化,会把原来的外部效应的影响计算在成本与收益之中,从而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四,产权方法,又称科斯方法。按照这一方法,如果政府能够明确界定产权,那么许多外部影响可能不会发生或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拓展资料

为什么对汽油征收的税如此之重

在许多国家,汽油是税负最重的物品。例如,在美国,司机付的汽油费中几乎有一半归汽油税。在许多欧洲国家,税赋更重,汽油价格是美国的三倍或四倍。

为什么这种税如此普遍?一个答案是,汽油税是一种旨在纠正与开车相关的三种负外部性的庇古税。

拥挤:如果你滞留在一辆汽车接一辆汽车的公路上,就会希望路上的车少一些。汽油税通过鼓励人们乘用公共交通,更经常地集中乘车,并拉近工作地和住地距离来减少拥挤。

车祸:只要一个人买了一辆大型车或跑车,就使自己较为安全了,但却使邻人处于危险中。根据全国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局的说法,一个开一辆普通车的人如果被一辆跑车撞了,死亡的可能性是被另一辆普通车所撞的五倍。汽油税是当人们的大型耗油型车给其他人带来危险时使人们进行支付的一种间接方式,这使他们在选择购买什么汽车时考虑到的这种风险。

污染:普遍认为汽油之类的矿物燃料的燃烧引起全球变暖。专家们对这种威胁的危险有多大,看法并不一致,但毫无疑问,汽油税通过减少汽油的使用而降低了这种危险。

因此,汽油税并不像大多数税收那样引起无谓损失,而是实际上使经济运行得更好。汽油税意味着较少的交通拥挤,更安全的道路以及更清洁的环境。

资料来源:徐美银:《经济学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