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力资本投资的核算方法与意义

人力资本投资的核算方法与意义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知识和技能的存量来影响未来货币和物质收入的活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分成投资阶段和产出收益阶段。人力资本投资的利益像物质资本投资一样发生在未来,投资成本与收益是在不同时间产生的。通常来说,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更具有滞后性和长期性。为了正确地选择贴现率,经济学家们往往用一种密切相关的、替代的方法评估人力资本投资。研究表明,人们做出上大学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人力资本收益率的影响。

人力资本投资的核算方法与意义

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知识和技能的存量来影响未来货币和物质收入的活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分成投资阶段和产出收益阶段。在投资阶段,人们付出各种投入,对人力资源进行加工和改造,输入知识,提高能力,形成人力资源的资本存量。在产出和收益阶段,经过资本投入的劳动者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将人力资本转化为产品和劳务,对社会和个人形成贡献和收益。人力资源是不同于物质形态的特殊资源。人们向自身投资以增加资本存量是一种经济活动的决策行为。

人力资本投资的利益像物质资本投资一样发生在未来,投资成本与收益是在不同时间产生的。通常来说,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更具有滞后性和长期性。因此,投资主体,即政府、企业或个人都存在如何按经济方法合理投资的问题。现值和收益率的计算是做出投资评估决策的重要工具。

(一)收益流量现值

人力资本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假设前提是:每个人都是依据对预期的收益和成本的比较来做出是否进行投资的决定的。但投资的收益和成本的货币价值在不同的时点其价值是不同的,因而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因此,简单地把各年的收益加总起来与成本进行比较是不正确的。因为成本产生于现在而收益却实现在未来。为了使收益能够同成本进行比较,必须把收益换算成现值。

现值所反映的是未来支出和收入的价值。它所隐含的基本经济含义是:在确定的情况下,一定量的货币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价值等于该资产所产生的收入流量的现值的价值总和,即未来获得的任何货币数量都小于目前时期的同等数量,因为利息率是正的。与未来值之间的精确关系可以通过一些代数运算推导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找出目前金额的终值叫做复合,找出终值金额的现值叫做贴现。假定给定的利息率为i,n年以后的货币总额Y的将来值则为:

FV=Y(1+i)n 式(5—1)

今天所投资的货币总量,在给定利率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将来值的计算则正好相反。在给定利率的条件下,n年以后的货币值在今天的价值PV,可列成下列公式:

计算高中和大学毕业生的收益流量现值比上面的公式要复杂一些。这是因为他们的收益或支出并不是在一年内全部实现的,而是从18岁至65岁的每年中逐年得到的。那么,经过计算后每年收益的总和的现值是多少呢?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整个一生收益流量现值的一般计算公式是:

式(5—3)中的t表示18~64岁中的任何一年的年龄,i表示市场的年利率。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收入流量的现值一般计算公式则是:

在式(5—4)中,大学毕业后头四年里每年的收入流量量是YC,这里的C是学费、书费和其他费用等直接费用。

现值的计算公式揭示了现值的两个重要的经济特征:

第一,获得收益的期限越远,其现值就越小。这是由于因子(1+i)t随t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使用的贴现率i越大,任何未来收益流量的现值就越小。因此必须正确地选择贴现因子。

为了正确地选择贴现率,经济学家们往往用一种密切相关的、替代的方法评估人力资本投资。这就需要找出投资的内部收益率。内部收益率的确定方法是未来收益现值正好等于成本时的贴现率,它是下列方程的解。(www.daowen.com)

一般来说,未来贴现收益相对于成本越大,i*就越大。由于贴现与复合之间是相应的,i*可以解释为人力资本投资C获得的利率,即在i*利率下, C投资在t年后将增长到等值于实际收益流量的数额。一般的规律是:i*越大,投资越好。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可以把i*与可以借到的资金的利率相比较,如果内部收益率较大,则投资于教育就是有利可图的。

那么中学毕业直接工作与读完大学再工作,哪一种投资战略是最优的呢?产生于同一个答案的两个原则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个原则是比较收益流量的净现值并选择其中最大的那个战略决策,这样选择的结果是经过折扣的收益流量最大的人力资本投资。

第二个决定上大学与否的投资原则是计算上大学的投资内部收益率并与市场利率相比较,如果投资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市场利率,投资就是有利的。

(二)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上述比率是私人收益率,它仅仅反映了由个人投资而获得的可以衡量的收益和个人因此而付出的成本。

经济学家认为上大学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收益率:私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两者的区别在于对于成本和收益变量的精确定义不同。区分私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对于决定有关教育补贴的公共政策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在国外,私人收益率是个人投资大学教育所获得的收益,它的成本只包括学生实际支付的直接成本。高中和大学的收益变量只包括税后收益,因为只有这部分是个人投资于高中和大学教育所获得的人力资本的实际收益。社会收益率用于衡量社会把资源用于高等教育所产生的收益。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的实际社会成本要高于私人成本。从收益方面来看,经济学家计算社会收益率用的是高中和大学毕业生的税前收益。假定企业支付给员工的收益等于他们的生产率,社会从它所投入的教育资源中获得的额外产出并不等同于高中和大学毕业生的税前收益。

大量的研究成果对各类教育的私人收益率已经做出了估计。在1950—1960年,投资于大学教育所产生的个人实际收益率一般是在10%~18%左右。

研究表明,人们做出上大学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人力资本收益率的影响。理查德·B·弗里曼(Richard B.Freeman)提出了大学毕业生收益与大学入学率两者之间密切关系的精确的经济计量学证据。表5—1是弗里曼计算的1969年和1974年在青年中选择上大学人数的百分比。弗里曼估计,大学毕业生的工资相对于高中毕业生的工资增加1%,就会引起18~19岁的青年的入学率增加3.71%。

表5—1 18~19岁年龄中上大学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理查德·B·弗里曼.劳动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