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

企业长期用工需求策略

资本数量的变化,必然引起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在资本数量改变的条件下,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变动规律。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分析是建立在生产要素可替代的基础上的。如果企业在扩大产量时,投入的劳动和资本的组合比例改变了,OA线将是一条曲线。
理论教育 2023-06-13

教育投资:成本与收益

在对30个低收入国家的研究中,初等教育的平均社会收益率超过24%,中等教育则超过15%。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是指由教育投资所产生的为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的收益。人们对大学教育的投资决策较大程度会受到人力资本收益率的影响。一般来说,与基础教育相比,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是不低的,私人收益率则会高于社会收益率。高等教育的收益率已经相当甚至稍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理论教育 2023-06-13

西方经济学的前提假设

它构成西方经济学论证和引用的核心,被认为是经济学领域最为伟大的发现。人是合乎理性的人或经济人构成了西方经济理论的第一个基本前提假设。西方经济理论就是在上述几个基本前提假设下,微观经济学证明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宏观经济学证明了萨伊的“供给会创造需求”的定理,奠定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为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选择和塑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理论教育 2023-06-13

人力资本投资的核算方法与意义

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知识和技能的存量来影响未来货币和物质收入的活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分成投资阶段和产出收益阶段。人力资本投资的利益像物质资本投资一样发生在未来,投资成本与收益是在不同时间产生的。通常来说,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更具有滞后性和长期性。为了正确地选择贴现率,经济学家们往往用一种密切相关的、替代的方法评估人力资本投资。研究表明,人们做出上大学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人力资本收益率的影响。
理论教育 2023-06-13

劳动力相关概念的界定

劳动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劳动的起因和动力在于人类自身的需求。人口是向国民经济提供劳动力的源泉。如前所述,并不是任何人都是劳动力的承担者,只有在一定成熟程度范围内的人,才是劳动力的承担者,这种成熟程度的基本标准就是年龄。而当人继续成长发展逐步衰老,进入丧失劳动能力的年龄,是劳动年龄的上限。处于劳动年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人口即是劳动适龄人口。由于各国的经济条件不同,具体规定也是不同的。
理论教育 2023-06-13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分析

在此基础上,应用前面个人劳动力供给的理论,研究将个人作为整体来看待的市场劳动力供给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关系。向上倾斜的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说明,市场劳动力供给量与工资率是正相关关系,工资率越高,劳动力供给量越多。
理论教育 2023-06-13

宏观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美国1929—1957的实证分析

表5—3 1929—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中:(#)表示按1929年不变价计算的1957年劳动者应得收入。舒尔茨采用不同教育程度的毕业生工资的差别与本级教育人均费用之比来计算各级教育投资收益率。但是,丹尼森认为,受不同教育的劳动者的工资差别,并不完全是由受教育程度不同而造成的,大约只有60%是来自于教育。舒尔茨和丹尼森的分析,都得出了教育投资具有巨大的投资效益和经济价值的结论。
理论教育 2023-06-13

韦茨曼的收入分享经济:解决失业问题的突破口?

(一)如何计算分享工资韦茨曼教授“分享”工资的精髓在于,作为工人工资来源的“分享基金”与雇主的利润或收入直接相关。一旦工资低于工人在其他地方可以获得的工资率,实行纯收入分享制的企业尽管它对劳动“饥渴”,但不能吸引工人。因此,韦茨曼教授认为,实行收入分享经济,就可以解决计时工资制所伴随的似乎是普遍的、几乎不变的失业现象,从而解决或缓冲失业问题。
理论教育 2023-06-13

劳动力流动趋势及影响因素

劳动力迁移和流动不仅缓和流入地区的劳动力供需矛盾,而且还能促进流入地区的劳动力竞争,有利于转变传统僵化的择业观,增强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劳动力区域间流动的规模和范围较大程度受到直接流动成本的影响。劳动力流量大,市场工资就能较合理地反映劳动力供求状况。年龄是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一个最重要因素。
理论教育 2023-06-13

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的分析介绍

制度不同,劳动投入经济效益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在产品经济体制下,劳动投入经济效益只用劳动生产率来反映。在此种条件下,有时也使用工资利润率这样的指标来反映劳动投入经济效益,但它的实际内容是用价值量表示产量,用工资量表示劳动消耗量之比所表示出的劳动生产率。到目前为止,评价劳动投入经济效益所使用的标准有:1.经济效益理论。以上三个条件被劳动经济学认为是三个从劳动需求方面评价劳动投入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
理论教育 2023-06-13

个人偏见导致歧视的理论模型

假设Mp表示某一特定劳动力市场上所有工人的实际边际生产率,d表示妇女的这一生产率被主观贬低的程度。雇主歧视模型的第二个含义关系是WM和WF之间的差别量。因此,工资差别部分地取决于遭受偏见的群体的人数。当然,WM与WF之间的均衡差额还取决于雇主对妇女偏见的程度和分布。因此,有些人认为,雇主歧视模型实际上只适用于不受市场力量影响的垄断或寡头雇主。
理论教育 2023-06-13

市场劳动力供给的弹性特点分析

设E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Δ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Δ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则有:通常在考察市场劳动力供给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值分布在0到无限大(∞)之间。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类:1.供给无弹性,即ES=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绝对值大于零。
理论教育 2023-06-13

企业劳动力需求模型的主要类型详解

按照假定条件的不同,可以建立起不同的企业劳动力需求模型。企业劳动力需求的短期模型是指在所分析的时期内,企业只能改变劳动投入量,而不能改变资本投入量。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指企业出售商品和招聘劳动力的市场都是竞争性市场。完全竞争模型是在企业面对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假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劳动力需求模型,用来分析这类企业的劳动力需求行为,以及劳动力需求量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它们的劳动力需求规律。
理论教育 2023-06-13

劳动力流动的决策与收益成本分析

劳动力流动和迁移作为人力资本的投资形式具有内在合理性。获得预期较大的收益是劳动力流动的决定性原因。因此,劳动力流动及其流动规模和范围是劳动者在预期流动收益与成本之间做出权衡选择的结果。劳动力的流动决策以及流动欲望的强烈程度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在C点以后,E1曲线的高度表示变换地区或职业后获得的收入量。
理论教育 2023-06-13

劳动力流动的必要条件与市场流动性

劳动力的流动从本质上说,是劳动力的自主选择行为。(二)劳动力流动的条件劳动力的流动不能认为是偶然的和无条件的,尽管有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也并不意味着劳动力都要进行流动。这种社会分工使劳动者失去对自身劳动的控制,从而成为迫使劳动力流动的社会强制因素。如果具备上述四个劳动力流动的必要条件,劳动力市场就会呈现出较高的流动性。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能是保护劳动者的利益,而不是限制劳动力的流动。
理论教育 2023-06-13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