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防火对策:电缆与管道防爆安全措施

防火对策:电缆与管道防爆安全措施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4-6-2-1电缆与各种管道最小允许距离单位:mm3)制粉系统的防爆门避免直接朝向明敷电缆。4)动力与控制电缆应敷设于不同支、托架上并用耐火板或罩盖分隔。1)通向控制室电缆夹层的所有墙孔和竖井口均用耐火材料严密封堵。7)隧道与主控、集控、网控室连接处应设带门的防火墙,并能在失火时自动或远方手动关闭防火门。防止电缆故障自燃。2)保证电缆头制作工艺,在电缆头集中处用耐火板分隔,在接头盒附近的电缆涂刷防火涂料。

防火对策:电缆与管道防爆安全措施

(1)离开热源和火源。

1)缆道尽可能离开蒸汽及油管道,电缆与各种管道最小允许距离见表4-6-2-1。当小于表4-6-2-1中距离时,则应在接近或交叉段前后1m处采取保护措施。

2)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管沟中不应敷设电缆。如无隔热措施,热管沟中亦不应敷设电缆。

表4-6-2-1 电缆与各种管道最小允许距离 单位:mm

3)制粉系统的防爆门避免直接朝向明敷电缆。

4)有爆炸和着火的场所(如制氢站、油泵房等)不应架空明敷电缆。

(2)隔离易燃易爆物。

1)在易受外部着火影响的区段,如汽机头部、制粉系统防爆门、排渣孔及高温管道附近,应采用防火槽盒、罩盖等保护电缆。

2)带油电气设备(如高压电流电压互感器)附近电缆沟盖应密封好。

(3)分隔不同机组及系统。

1)每条缆道所通过的电缆,一般应符合以下原则:

发电机容量为200MW及以上时,为一台机电缆;

②发电机容量为100~125MW时,为1~2台机电缆;

③发电机容量为100MW以下时,为2~3台机电缆。

2)同一机组双套辅机之间及工作、备用电源之间尽可能分道敷设。当只能敷设于同一缆道时,则应分别布置于有耐火板分隔的不同支(托)架或缆道两侧支架上。

3)全厂性重要公用负荷(如有Ⅰ类负荷的水泵房、化水及消防泵等),其同类负荷不应全部集中在同一缆道内,当无法分开时,则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沟内应用耐火墙板分隔或填沙;

②部分电缆敷于耐火槽盒或穿管;

③部分电缆涂刷防火涂料或包防火带。

4)动力与控制电缆应敷设于不同支、托架上并用耐火板或罩盖分隔。

(4)封堵电缆孔洞。(www.daowen.com)

1)通向控制室(主控、集控、网控)电缆夹层的所有墙孔和竖井口均用耐火材料严密封堵。

2)电缆穿越不同车间隔墙及楼板处亦应封堵。

3)所有屏、柜、箱下部电缆孔洞间均应用耐火材料封堵。

(5)设置防火墙及阻火段。

以下部位电缆隧道、沟及托架应设置防火隔墙或阻火段:

1)不同厂房或车间交界处。

2)室外进入室内处。

3)配电室母线分段处。

4)不同电压配电装置交界处。

5)不同机组及主变压器的缆道连接处。

6)长距离缆道每隔100m处。

7)隧道与主控、集控、网控室连接处应设带门的防火墙,并能在失火时自动或远方手动关闭防火门

8)厂区围墙处隧道应设带锁防火门。

架空水平布置的中低压电缆在三层以下时可不设阻火段。

(6)防止电缆故障自燃。

1)防止电缆构筑物积灰、积水,必要时采用架空或穿管敷设。

2)保证电缆头制作工艺,在电缆头集中处用耐火板分隔,在接头盒附近的电缆涂刷防火涂料。

3)高温处选用耐热电缆,个别重要回路如消防、报警、事故照明等部分选用难燃电缆或进行难燃处理。

4)控制隧道温度,必要时(损耗达150~200W/m)设置机械通风。

5)明敷在厂房内或沟、隧道内电缆不应带麻被层。

(7)设置灭火和消防报警装置。按《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设备、电缆及油系统火灾检测与灭火设计暂行规定》,在电缆夹层、电缆隧道的适当位置,装置火灾报警及灭火装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