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石羊河流域:生态灾难与拯救之路

石羊河流域:生态灾难与拯救之路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6.9石羊河上中游进入下游水量石羊河进入下游的水量不断减少,而下游地区无序开荒,地下水超采严重,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石羊河流域:生态灾难与拯救之路

6.4.4.1 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灾难

石羊河是我国较大的内陆河,是河西走廊三大水系之一,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冷龙岭,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石羊河流域自东向西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八条上游支流及其汇集而成的下游石羊河干流组成,流域总面积4.16万km2。早在西汉时期,石羊河流域中游就开始了屯垦引水灌田,发展农牧业生产,有 “银武威”之称。下游的民勤绿洲,延伸于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夹缝之中,阻挡了两大沙漠的合拢,是大西北的天然屏障。古代著名的潴野泽蓄水量高达150亿m3,即使20世纪50年代,民勤县境内的苇湖、蔡湖、柳林湖还湖水满盈,最下游的青土湖在50年代尚有存水,碧波荡漾,芦苇丛生,野鸭、天鹅畅游其上,但于1959年干涸,目前已全被沙丘填埋,唯留下一片片荒草滩。

石羊河流域深居大陆腹地,水资源紧缺,开发利用程度达154%。随着流域上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进入下游民勤绿洲的水量逐年减少。20世纪70年代以前进入下游的水量占出山口各支流水量的比例高达30%以上,年均5亿m3左右。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减少,到90年代,实际进入下游的水量1亿m3左右,所占比例仅为10%以下,2000年进入下游水量仅0.73亿m3、2004年仅0.65亿m3。各年代进入下游水量见表6.9。

表6.9 石羊河上中游进入下游水量

石羊河进入下游的水量不断减少,而下游地区无序开荒,地下水超采严重,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民勤红崖山水库以下现状绿洲面积1312.66km2,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288.94km2。据统计,武威盆地泉水出露量由50年代的7.3亿m3减至90年代初的2.8亿m3;而通过红崖山流入民勤盆地的石羊河水量,由50年代的5.46亿m3减至80年代的2.23亿m3,90年代更减至1.43亿m3。民勤绿洲灌区为补充地表水源不足,从70年代初期开发利用地下水,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到90年代初地下水的年开采量已达6.21亿m3,年超采量3.91亿m3。20年来民勤盆地累计超采地下水约45~50亿m3地下水位普遍下降了4~17m。绿洲内部形成了总面积近1000km2的三个大型地下水下降漏斗,北部湖区地下水矿化度由原来的1.0g/L左右上升至3.5g/L,有的地方高达4.18g/L,不能供人畜饮用和农田灌溉。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和水质恶化,造成土地旱化和防风固沙植物衰败枯死,引起再度沙漠化。据民勤县林业局统计,维系民勤绿洲生死存亡的110万亩固沙植被,70%已经衰败;绿洲周围沙丘植被覆盖率由50年代的44%降至目前的15%以下;一度达到110万亩的人工沙枣林和梭林,已有74万亩衰败死亡并全部沙漠化;由于缺乏地表淡水和地下水盐化,绿洲最北部湖区近20年来已有40万亩农田弃耕,并风蚀沙化变为沙漠395万亩草场退化,生态重灾区的湖区四乡镇,耕地由上世纪50年代的43万亩减少到目前的18万亩。近10年来,人口外流达3.2万人,整个村整体外流,有的村只剩一两户,沦为生态难民。石羊河流域已成为我国生态恶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若持续下去,民勤将有可能变成第二个 “罗布泊”,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的生存,也将对整个区域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6.4.4.2 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灾难的拯救行动(www.daowen.com)

针对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灾难,近年来,国家和甘肃省采取措施致力于遏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编制了石羊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提出:石羊河流域治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 《水法》和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立足本流域实际,从战略高度着眼,以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线,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为核心,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本流域水资源为主,辅以适量外流域调水,强化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流域水权制度体系,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高强度节水和废污水治理措施,把抢救下游、修复中游、保护上游有机地结合起来,上中下游统筹兼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必须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明确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的事权划分,建立健全高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控制灌溉面积与降低灌溉定额相结合,以降低定额为重点;渠系节水与田间节水相结合,以田间节水为重点;工程节水与管理节水相结合,管理优先;常规节水与高新节水相结合,积极发挥高新节水的示范作用;农业节水与综合节水相结合,推动全流域节水。

规划到2010年的治理目标是:建立健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度,在流域内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压缩耕地面积,减少地下水开采,调整农业用水,增加生态用水,正常年份使民勤蔡旗断面水量不少于2.7亿m3,基本实现民勤盆地地下水采补平衡,使民勤生态系统不再恶化,到2020年,建立起流域初始水权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在正常年份民勤蔡旗断面水量不少于3.0亿m3,使民勤盆地地下水位有所恢复,北部湖区逐步出现有限范围的旱区湿地沼泽,中游地区生态有所修复,民勤生态系统明显好转。

在编制石羊河流域治理规划和启动应急工程的同时,甘肃省加大了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力度,成立了石羊河流域管理委员会,由省政府常务副省长任组长,主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省有关厅、局和流域市政府副市长为委员,负责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节约的宏观指导和监督;协调跨流域调水工程有关事宜;审批流域年度水量调度方案;研究决定流域综合治理的其他重大事项。在甘肃省水利厅成立石羊河流域管理局,作为石羊河流域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同时,甘肃省政府制定颁布了《石羊河流域地表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关于石羊河流域地表水量调度和地下水削减开采量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责任制的规定》、《石羊河流域水事协调规约》、《关于加强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

为尽快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甘肃省启动了西营、清源、环河三个灌区的节水改造、西营河向民勤蔡旗专用输水渠和水资源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等应急工程,实施了水量统一调度,2006年通过集中调水,两次向民勤调水2600万m3。力争平水年使蔡旗断面全年泄水量达到1.08亿m3,拯救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灾难的行动正在逐步展开。2007年3月完成的春季调水,西营水库出库水量1507.82万m3,蔡旗断面调水量793.44万m3。当前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关井限采,遏制地下水继续下降的趋势;退牧还林、退耕还草,恢复植被;在生态脆弱区,有计划地实行生态移民;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