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交互:产品促进人际和谐

社会交互:产品促进人际和谐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任何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行为都存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语境。社会性的宏观互动,人与人之间多层面的交流、沟通和理解,是广义交互设计应该关注的焦点。人性的本质不仅在于其生理结构和机能,更在于它的“社会性”,这就要求在新的信息技术背景下,设计的目标应该从经济效应转向社会效应,从物的创造转向对过程、行为的塑造及情境的创建,以支持人机、人际之间更和谐的交流和互动。

社会交互:产品促进人际和谐

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任何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行为都存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历史语境。设计价值不仅要关注作为用户的人,还要关注作为社会的人。因此,交互设计不仅要关注用户如何与产品进行互动,还要关注用户如何利用产品作为媒介,影响他们与其他人之间的社会交互。当代“负责任设计之父”维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认为,“设计是为了达成有意义的秩序而进行的有意识而又富于直觉的努力”,秩序不仅体现在产品物理要素之间的系统性,还应涉及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广义交互的动态关系。意义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实用性和用户个体化的体验,还应涉及产品影响的社会关系和秩序。无论技术和功能如何强大,完全自由膨胀、无秩序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人类社会的正常规范,影响到社会和谐与道德危机。比如,随着交互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交流越来越便捷,但却突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愈发明显,甚至邻里之间、亲朋好友之间、同学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愈发生疏,相互之间愈发难以沟通和理解。产品设计只强调科学和交互技术的应用是不够的,要确保交互技术能造福人类,而不应成为阻隔社会交流和造成自我封闭的道具。

广义的产品交互设计逐渐从以技术交互为中心走向以自然交互和社会交互为中心,从信息设计转向服务设计,从关注设计品本身扩展为关注用户、物品、过程、环境和服务体系等多方面的系统品质,不仅要关注设计如何帮助商业获得成功,更要关注设计如何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利用产品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成为广义交互设计社会伦理价值的核心。社会性的宏观互动,人与人之间多层面的交流、沟通和理解,是广义交互设计应该关注的焦点。日用物品的创造要利于人类和谐地悠然同存,应将设计的价值创造置于“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关系之间,促进其有序发展,进一步从“人性化设计”走向“仁性化设计”。例如,家庭智能厨房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具有良好交互效率可用性的工作场所,更应该成为不同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场所。这种从服务方式上整体构思的交互产品不仅为使用者带来人性化的帮助(比如舒适和符合人机工效学的操作),还能成为家庭交流、亲子互动、教育与培养孩子、亲朋好友聚会与合作交流的场所,有助于减少家庭口角、促进家庭和睦,甚至协调邻里关系。而基于老年人社区的公用整体厨房,甚至能有效推动社区内众多老年人之间的生活交往,改变他们的晚年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菲利普·斯塔卡(Philippe Starck)为阿莱斯(Alessi)公司设计的“Juicy Salif”柠檬榨汁机也是面向社会交互价值的,斯塔卡有这样一段自述:“在这个设计案例中,柠檬榨汁机创新的核心不是它如何工作(榨汁)。有时,你需要一些和谐的服务,比如,在一个特殊的晚上,刚结婚的一对年轻人邀请新郎的父母共进晚餐,新郎与父亲正在看着足球赛,初次见面的婆媳在厨房里略显尴尬,而这款榨汁机就会引发她们之间一个新的话题……”(www.daowen.com)

人性的本质不仅在于其生理结构和机能,更在于它的“社会性”,这就要求在新的信息技术背景下,设计的目标应该从经济效应转向社会效应,从物的创造转向对过程、行为的塑造及情境的创建,以支持人机、人际之间更和谐的交流和互动。创新不只局限于推出新型的实体产品,还包括开发出新型的流程、服务、互动或娱乐模式。与传统的技术功能和经济价值相比,广义交互价值更加强调人性的“社会性”。人在社会化的成长和经历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以及在社会情境中形成的人际社会关系,是影响人的“社会性”的重要因素。人们总是与社会环境中的其他人和物接触和交流,由此形成各种经验。经验不仅有助于促进产品的认知及用户与产品之间的友好交互,还有助于培养用户的情感价值观。基于用户经验和认知习惯,创造人与物之间最自然的交互方式,在思维方式层面减少“认知和情感隔阂”,创建人机和谐,是当前交互设计的核心价值之一。同时,人的思维和情感方式不仅受到自己已有经验的影响,还与人际之间的社会交往密切相关。以技术性的物质产品为媒介,创造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的空间和情境,支持人际间的和谐交往,也是当前交互设计的核心价值取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