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布艺的发展历史及艺术色彩丰富多样

布艺的发展历史及艺术色彩丰富多样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布艺是女红的一种,女红在中国民间又被称为缝纫、刺绣。与此同时,各种头饰、服饰、手饰甚至脚饰,纷纷争奇斗艳,促成了布艺手工艺的迅速发展。在元代,为了防止损坏,朝廷对外国的诏书用的都是刺绣。布艺作品“布老虎”,属于儿童布艺作品。信息库布艺和布艺品布艺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涉及刺绣、拔花、缝贴、缠挑等许多工艺,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瑰宝。近年来,布艺增添了新的艺术色彩。

布艺的发展历史及艺术色彩丰富多样

走进布艺

一、布艺作品欣赏

二、布艺的历史演变和现实意义

人类早期的服饰,大致具有护体、御寒、遮羞和装饰等功效。在原始社会,人们并未把服装作为衣食住行的主流,原始人可以赤身露体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但却不能没有装饰。他们将兽皮、兽角、宝石、羽毛、贝壳等装饰在自己身上,除了供人观瞻,也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炫耀自己的本领和能耐。这种原始的装饰品,其所具有的审美功能,就是中国女红产生和发展的起源。

布艺是女红的一种,女红在中国民间又被称为缝纫、刺绣。勤劳而又聪慧的中国妇女,将自己特有的审美感受和对亲人的各种情感,注入缝制的制品之中,作为装饰自己、馈赠亲人和美化环境的手工艺作品。于是,源自家庭世代传承的,以传统的手工艺装饰品为主的刺绣和布艺制品,便开始逐渐形成了。

最早的布艺来自少数民族,如白族彝族布依族等民族的图腾崇拜。他们自称为虎的祖先,于是开始用各种布料(主要是褐,一种用兽毛和粗麻编织的布)制作老虎,这些老虎就成了最早的布艺制品之一。与此同时,各种头饰、服饰、手饰甚至脚饰,纷纷争奇斗艳,促成了布艺手工艺的迅速发展。

作为古代少数民族图腾和儿童玩具的布老虎,具有把玩和实用两种功能,不但寄托了人们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像老虎一样勇敢强壮、健康成长的期望,并且还寓意平安吉祥。

布艺作为一种手工艺品,自然离不开对兄弟艺术的借鉴学习和与之相互融通,它和绘画及刺绣艺术息息相关。

中国的绘画在原始社会就已表现出惊人魅力,像仰韶文化中的陶罐绘画、少数民族地区的岩画,无不体现了古代原始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但中国画真正成熟并且获得长足进步的是在宋代。宋代的帝王都嗜好书画,他们设立画院招揽人才,并且竭力加以提倡,更加重视书画艺术作品之中的理趣,使得书画艺术臻于前所未有的高峰,艺术精神也逐渐摆脱实用的束缚。明清以后更是名家辈出,加上帝王将相、知识分子的追捧,使得中国画不仅发展迅速,而且由过去的怡情养性,开始步入市场,成为了商品。这样一来,既扩大了画家的队伍,也使得作为女红的这一手工艺作品以此为蓝本,获得了长足发展。

首先,是刺绣工艺。它起源很早,据《事物纪原》记载,在中国古代舜时期,就有了刺绣,最早是用来做衣服装饰的。到了宋代,受书画影响,刺绣工艺极为精工。在元代,为了防止损坏,朝廷对外国的诏书用的都是刺绣。清乾隆时期,刺绣的材料和工艺都达到高峰,精美异常。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在沉淀民族精神的同时,刺绣也给世界艺术宝库增添了光彩。它以其奇幻多变的色彩、明暗闪烁的光泽、立体凹凸的图案,获得了文人雅士和市场的青睐。到了明清两代,官员服饰的前胸和后背,必须缀有金线和彩线绘成的“补子”,作为官员品级的徽识。据《清史稿》记载:“文官一品绣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雁,五品绣白鹇”等等。这样根据官府和市场的需要,不仅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刺绣队伍,也促进了刺绣艺术的蓬勃发展。

此外,中国古代官员由于品级的不同,其官服在颜色、形制和质地上,都有不同的要求。据《唐会要》记载:“三品官员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大红),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妇人从夫之色。”这样既促进了印染技术的发展,也丰富了布艺工艺的材质和色调。在多种艺术的相互浸染、借鉴和提高之时,布艺从各种手工艺之中脱颖而出,特立独行,成为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并存的高雅艺术品。

布艺,从画纸样开始,并以其多种色彩的材质,如绸、缎、绒、毛、棉等,形成了酷似绘画的立体装饰图,并且通过缝制、针法、刺绣、编织、勾勒等女红手艺的融会贯通,使得制品日趋成熟,获得了中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布艺,除了具有纹饰、线条和色彩等造型语言的历史意义之外,还具有文化学、民俗学社会学和民间美术等学科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思考。女红制品颇能表现地域特色和乡土风情,用以托物寄志,借物抒情。在劳动人民之中,也能起着服务生活、美化生活的作用。总结并且加以保护布艺这一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传承并且发展这一非物质性的文化遗产,使得这一套工艺进一步得到发扬和光大,是我们后人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布艺工具简单、花样丰富、制作精良。通过图文对照,让学生学会女红,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这是当前学生动手劳作和艺术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首章开宗明义进行阐述的道理所在。

展示厅

图1—6

图1—7

布艺作品“香囊”(图1— 6),属于刺绣作品。民间布艺多用一些隐晦的、象征性的图形,以花卉、虫鸟植物动物等表达人们祈盼吉祥、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套谐音吉祥图案和具有象征性、寓意性的吉祥符号。比如,蝎子、蜈蚣、蛇、蜥蜴、蟾蜍等组合构成的图,民间称之为“五毒”。在小孩过端午节的香袋上绣“五毒”图案,寓意以毒攻毒。

布艺作品“布老虎”(图1—7),属于儿童布艺作品。使用老虎、“五毒”等图案,取避邪镇恶之意,同时希望小孩子像老虎一样健壮。

信息库

布艺和布艺品

布艺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涉及刺绣、拔花、缝贴、缠挑等许多工艺,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瑰宝。这些精美的衣饰、摆件、挂件、玩具……以其多变的造型、鲜艳的配色、夸张的装饰风格及浓浓的乡土气息,吸引着我们走进民间布艺的世界,领略其中拙朴而清新的美丽。

图1—8

图1—9(www.daowen.com)

百家衣(图1—8)是婴儿服的一种,由一百个家庭贡献出的布片做成,故名百家衣。每当婴儿出生后,特别是数世单传,孩子的啼哭声打破了家庭的沉寂,全家人为之惊喜万分。这时,孩子的奶奶、爷爷就要向左邻右舍报告喜讯,并向百家近亲好友求乞布块。特别是那些谐音“留”“成”的“刘”“陈”“程”姓,在老人们看来,这些谐音都是吉利之语,对于保佑孩子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这些人家的一小块布头或是一方旧布片,老人们也会珍重地留下来。布块的大小花色一般不太讲究,但以蓝色为最好。因“蓝”谐音“拦”,只要有蓝色的布块,妖魔鬼怪就收不走孩子。

近年来,布艺增添了新的艺术色彩。布艺品是家用纺织品中集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于一体的小件产品,有时其装饰功能的要求会超过其实用功能,但是其设计的基础仍是来源于实用价值,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布艺品常常被用于餐厅、厨房、卫生间等空间的装饰以及室内陈设上。布艺装饰包括窗帘、枕套、床罩、椅垫、靠垫、沙发套、台布、壁布等。

现代的人们越来越追求贴近自然的生活,用来表现这一主题的布艺,色彩趋向淡雅且明快,米白、浅褐、砖红、暗绿等“大地色系”广为流行;图案则偏向简洁、活泼,以花朵植物、海洋鱼类、珊瑚、贝壳等作为描述对象的题材将会越来越多。在布艺纹理上,则讲求粗犷与细腻的对立统一。图1—9展现的是现代居室中典雅华丽的布艺文化。

留言板

通过上网搜集资料,了解古代男女服饰的特点。

知识拓展

一、布艺品的种类

布艺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如按使用功能、空间、设计特色、加工工艺等方法进行分类。不管用什么材料和加工工艺制作的布艺品,最重要的是用在什么地方和做什么用,所以我们通常把布艺品按照使用功能和空间分类。

1.餐厅类

用于餐厅的系列产品。包括桌布、餐垫、餐巾、餐巾环、杯垫、餐椅套、餐椅坐垫、桌椅脚套、餐巾纸盒套、咖啡帘、酒衣等。

2.厨房类

用于厨房的系列产品。包括围裙、袖套、厨帽、隔热手套、隔热垫、隔热手柄套、微波炉套、电饭煲套、冰箱盖、厨用窗帘、便当袋、保鲜纸袋、擦手巾、茶巾等。

3.卫浴类

用于卫浴的系列产品。包括卫生(马桶)坐垫、卫生(马桶)盖套、卫生(马桶)地垫、卫生卷纸套、毛巾挂、毛巾、小方巾、浴巾、地巾、浴袍、浴帘、浴用挂袋等。

4.装饰与陈设类

壁挂式有信插、鞋插、门帘和装饰类壁挂;平面陈列式有各种工艺篮、布艺相框、灯罩、杂志架、各种筒套等。

5.垫子类

用于客厅和起居室以及其他休闲区域的各类坐垫、靠垫,其配套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不胜枚举。

6.包装类

平时休闲购物时可以用,或者挂于某处移作他用,也可以用于装饰,设计手法非常多。

二、布艺品的功能

1.实用功能

布艺品的产生首先是实用功能的需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布艺品成为必不可少的产品。茶巾、围裙、袖套等厨房用产品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2.装饰功能

布艺品同服装一样,在实用的基础上,人们不断地追求美的享受,不断地推陈出新。就说便当袋这个产品,在保证其完成保暖功能的基础上,聪慧的妈妈们用爱心和灵巧的双手使便当袋越来越漂亮,现在许多软体的、温馨的化妆袋就是从便当袋演变而来的。布艺品的使用使家居装饰的个性化更为突出。

3.文化诠释功能

对家居布艺品的选择,往往体现家居主人的品位和文化底蕴,有人喜欢回归乡村,有人喜欢追求豪华,有人喜欢简约、有人喜欢前卫……他们通过对布艺品的选择,来表达对家的热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望。布艺虽小,它所表达的内涵却非常丰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