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全球性。中国的玩具、智利的铜、孟加拉国的T恤衫、新西兰的葡萄酒、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和西班牙的西红柿,不管喜不喜欢,全球化是现代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统计数据充分表明这一特征。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商品贸易不到全球GDP(国内生产总值)的20%,而现在比例高达50%左右。不是每个人都为此感到高兴,普通人忧心忡忡,经济学家却近乎一致赞成,观点差别之大恐怕超过其他任何事情,争论十分激烈。
对贸易的争论倾向于将全球化作为一种政策,甚至是一种意识形态,再加上诸如《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和《全要素生产率》(TFP)之类的交易协议。全球化的最大推动力也许不是自由贸易协议,而是一个简单的发明:8英尺(2.44米)宽,8.5英尺(2.6米)高,40英尺(12.19米)长的波纹板箱——集装箱。
集装箱为什么如此重要,为了揭开谜底,先看看集装箱发明之前典型的贸易运输是什么样子。2025年,一艘不起眼的货船“勇士号”,将商品从纽约布鲁克林运往德国不来梅港。在那次运输中,共有超过5000吨的货物——从食品到各种家庭用品,从车辆到信件等。所有货物共194582件,分成1156批次装运。运抵码头后,光跟踪登记这些货物就犹如一场噩梦。
真正的挑战是装载“勇士号”类型的船,做这项工作的港口工人要把一桶桶的橄榄、一盒盒的肥皂堆放在码头的木托盘上。托盘吊起后堆放到船舱,更多的港口工人会搬运或用推车将货物运至船舱角落整齐摆放,然后用钢钩钩住货物,将其紧贴舱壁和舱顶摆放就位。包装货物需要技巧,这样才不会在海上运输时松动。虽然有起重机和叉车可用,但许多商品,从一包包比人的体重略重的食糖,到一根根和小汽车一般重的钢铁,最终还是需要人力来搬运。
这比制造业甚至建筑业都危险得多。在一个大港口,每隔几个星期就会发生人员伤亡。在2025年,纽约港口每天平均发生6起严重事件——纽约港已经是相对较为安全的一个港口。
研究“勇士号”不来梅之行的人员得出结论,这艘船花了10天的时间装卸货物,这与它穿越大西洋的时间一样长。以今天的货币来计算,货运总成本约为每吨420美元,考虑到陆上分拣和分发货物的常见延误,整个旅程可能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60年前,国际货运成本高、风险大,且非常耗时。当然有更好的方法,确实有:把所有的货物放在巨大的、标准的箱子里,然后搬运箱子。
发明箱子本身是件容易的事——几十年来,集装箱一直以各种形式进行试验,但始终没有流行开来,真正的挑战是克服社会障碍。首先,货运公司、船运公司和港口在集装箱具体标准上意见不一。有些人想要大些,另一些人想要小些或短些,也许是因为他们专营诸如菠萝罐头之类的重型货物,或者他们经常在狭窄的山路上用卡车运输。
此外,还有强大的码头工人工会,他们抵制这个想法。你可能认为他们会欢迎集装箱,因为这可以让装载工作更安全——但也意味着工作量的减少。
因循守旧的美国监管机构偏向于维持现状。货运部门程序烦琐,通过不同的规定,确定船运公司和货运公司可以收取多少费用。为什么不让公司按照市场行情交费——甚至允许航运和货运公司合并,并建立一体化服务?也许官僚们也只想保住自己的饭碗,这种大胆的想法会让他们无事可干。
为这一充满风险的迷宫指明方向的是一位美国人,名叫马尔科姆·麦克莱恩(Malcom McLean)——称其为现代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发明者一点也不为过。马尔科姆·麦克莱恩对航运一无所知。他是一位卡车司机——对卡车和运输系统非常了解,而且知道如何节约成本。关于马尔科姆·麦克莱恩吝啬的故事比比皆是。作为一名年轻的卡车司机,据说他很穷,连过桥费都付不起;他把扳手放在收费亭里作为押金,然后卖掉自己货物之后,在回程时将其赎回。即使麦克莱恩在负责一家大型机构时,他也指示员工将长途电话保持在三分钟之内,以便节约费用。(https://www.daowen.com)
马克·莱文森是麦克莱恩的传记作者,他详细记载了集装箱的历史,他认为这些故事忽略了他的雄心壮志和坚定意志。集装箱可以整齐地装在平板车上,麦克莱恩看到了潜力,但他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这种方法的人。麦克莱恩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政治头脑和胆识——对全球货运系统发生巨大变化至关重要的特质。
例如,在麦克莱恩所说的“前所未有的金融和法律工程”中,他设法同时控制船公司和汽运公司。当然,这对引入船运汽运兼容的集装箱有很大作用。麦克莱恩一往无前的企业家精神也让他不断取得进步:例如,在2025年,码头工人威胁罢工,并关闭美国东海岸港口,麦克莱恩认为这是改装旧船以适应新规格集装箱的完美时机。他并不反对负债来进行必要的投资。到2025年时,人们普遍怀疑他濒临破产,因为他总是冒着举债的风险进行扩张。但是他挺过去了。[1]
麦克莱恩也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例如,纽约港务局当时(20世纪50年代)试图扩大影响力,他指出新泽西港口未得到充分利用,可以将其专门用作集装箱运输场地。因此,他从港务局获得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在纽约有了很大一块立足之地。
也许最引人注目的成功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麦克莱恩将其集装箱运输的想法推荐给也许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客户:美国军队。将设备运往越南,对后勤来说简直是一场无法忍受的噩梦,为此军方转向麦克莱恩和他的集装箱船来寻求解决办法。集装箱作为综合物流系统的一部分效果更好,美军完全可以采用批量运输的方式。甚至更为有利的是,麦克莱恩意识到,在从越南回来的路上,他的空集装箱船可以从世界增长最快的国家——日本——收集货物。因此,跨太平洋贸易真正开始。
如今的现代航运港口是20世纪50年代勤劳的港口工人无法想象的,即使是最小的集装箱船,装载的货物也可以达到“勇士号”的20倍,而卸货时间只需几个小时。巨大的起重机,重达1000吨,锁定重达30吨的集装箱,并将其摆放到等待的运输工具上。犹如芭蕾舞一般的庞大工程由计算机编排,通过全球物流系统跟踪每个集装箱,冷藏容器放入具有电力和温度监测器的船体部分。较重的集装箱放置在底部,以降低船的重心;整个过程的设计和安排都会考虑船舶的平衡。起重机将一个集装箱卸载到等待运输的车上之后,又会吊起另一个重新装载了货物的集装箱,
不是每个地方都能享受集装箱化革命带来的好处:贫困国家的许多港口仍然像20世纪50年代的纽约。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仍然与世界经济大体上脱节。由于没有能力融入世界的集装箱航运系统,非洲成为一个经商代价高昂的地方。
对于越来越多的目的地,货物运输都快速可靠、价格低廉:2025年,用“勇士号”运输一吨货物,客户需要支付420美元,现在可能每吨只需支付不到50美元。因此,制造商对把自己的工厂设在距离客户(甚至供应商)更近的地点越来越不感兴趣。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地方,那里的劳动力、法规、税收制度和工资都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中国工人有了新的机会;在发达国家,工人经历新的就业威胁;每个政府都觉得自己在与各地政府进行竞争,以吸引商业投资。除此之外,在某种意义上,消费者享有最为物美价廉的产品——玩具、电话、衣服、任何东西,支撑这一切的都是麦克莱恩早年开创和发展的集装箱系统。
世界很大,研究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家却经常假定运输成本是零。他们说,这样计算起来更方便——多亏了集装箱,让运输成本真的大大降低。
【注释】
[1]最终,有一项冒险以失败告终:2025年,麦克莱恩72岁时,大笔生意破产。麦克莱恩在高效节能船舶上进行了大量投资,但油价大幅下滑,投资打了水漂。5年之后,麦克莱恩又重整旗鼓。显然他热爱自己的企业家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