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立完整学习的重要性

建立完整学习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我建立了面向每个学生的完整学习历程的组织机制,确保每个学生的可利用的学习时间和行动都被调动和组织起来;更重要的是,确保每个学生都建立起自主学习的闭环,这个闭环既是时间利用的闭环,也是学习行为的闭环,更是学习意义感的闭环。因为我建立了一套建立学习意义感的互动机制,帮助学生越来越能够找到学习的意义感,因此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学习动机。

建立完整学习的重要性

在2018年省级课题研讨会上,我与几位教育专家一起进行了交流,在沟通中有一个话题形成了热点,各位专家提出了不同的,甚至有些对立的观点,这个话题就是:“我的教学模型是如何达成了突出的教学效果?”事实上,这个话题也不是第一次提出来——首先,同行们都认同我的教学效果:以很高的平均分表达出全班学生整体学科能力的提升;同时大家都认同我的课堂效果:热烈的学习氛围、良好的思维互动、持续的学习热情。但是,大家往往不能直接地理解:学习成绩是如何与教学设计打通的?

在会上,我概括了一个我的提法:“课前解决70%的问题,小组解决20%的问题,师生互动解决最难的10%问题。”就这个提法,有专家表达了很强烈的不解:一是凭什么来判断这个百分比?二是如何确保这个百分比?甚至有专家提出:“高中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最难的一个学科,很多颇有经验的老教师都不能确保把很勤奋的学生教会、教懂,凭什么说学生自己就能解决这么多的问题?”

会后,我思考了这个矛盾点:一方面,一些专家习惯了基于传统课堂来想问题,这种思维体系不是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分析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我虽然长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但是我所使用的表达语言依然很难逃脱传统教学的词汇。这就导致了因为沟通障碍而带来的观念矛盾。

为此,我重新梳理了我的表达方式,引入了三个关键概念和逻辑:

1. 建立学习闭环——为什么学习基础差异大的学生都能够同样形成突破从而实现全班平均分的迅速提高?因为我建立了面向每个学生的完整学习历程的组织机制,确保每个学生的可利用的学习时间和行动都被调动和组织起来;更重要的是,确保每个学生都建立起自主学习的闭环,这个闭环既是时间利用的闭环,也是学习行为的闭环,更是学习意义感的闭环。不管学习基础如何,学生都能够确保形成真实的学习、有效的学习、完整的学习。(www.daowen.com)

2. 形成学习意义——为什么每个学生都越来越自觉地投入学习,越来越乐于参与课堂合作?因为我建立了一套建立学习意义感的互动机制,帮助学生越来越能够找到学习的意义感,因此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学习动机。所谓学习的意义,在于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重要吗?”也就是说要让学生从认知概念过渡到理解价值。这三个方面,第一个最容易达成,第二个就比较考验教师的学科与教学素养,而第三个则是教学中的难点,大多数教师都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将群学课堂打造成为一个集中产生意义感的场合,学生通过相互表达、上台演讲、生生互评、师生互动,形成了强烈的学习“重要感”。

3. 保证学习深度——为什么学生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学习成效越来越明显?因为我一直关注学生的学习深度,通过深度的思考来修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数学是特别需要深度思考的学科。数学学不好,无一例外都是在这个学科上“学不进去”。学不进去的原因就是不能产生深度学习。那么这个深度是怎么发生的呢?第一,普遍而言,个体学习比群体学习有深度,所以必须组织好个体学习;第二,学习深度要靠学习时间换来,因此必须组织好前置学习时间;第三,学到有意义感的产生才有深度,意义来源于“重要感”,觉得重要才有意义,那这个重要怎么来的呢?第一,系统化的比较会带来重要。两个东西一比,这个东西比那个重要,自然觉得重要。第二,应用、解决现实问题会带来重要感。第三,群体性学习中大家共同参与,相互比较、评估、反馈,会带来重要感。这种反馈让我及时地知道我掌握没有、掌握得怎么样。就算我做得还不够好,但是别人的及时反馈也让我知道我做得有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可以说:学生自主学习达到70%的深度,还有一些思维的深度靠自己下不去,于是到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再深入20%的思维深度,最终不到10%的最深的知识能力点,通过教师参与互动来解决。

总体而言,建立学习闭环,形成学习意义,确保学习深度,就是这三个关键概念实现了我的学生学习成效的普遍优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