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黔南州村寨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黔南州村寨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黔南州特色村寨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在西部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黔南州村寨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黔南州特色村寨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在西部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为指导,探索新路径。

2.5.4.1 提升村寨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格局

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家方略,构建黔南州“民族特色共享村寨试验区”。传统的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只注重单一的观光旅游功能,而忽略了民族特色村寨对城市负荷超载的分担能力。比如,分流城市的养老、城市康养、城市中小学生耕读;同时,探索城市优质医疗、卫生、教育等资源向民族特色村寨分流的体制机制,用城乡共享机制激活民族特色村寨资源资本化,化解城市负荷超载的困境,探索民族特色村寨房屋使用权跨区域流通的体制机制,争取国家层面的认可与支持。

2.5.4.2 健全完善乡村现代化治理体系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模式及手段创新,运用航空摄影实景三维斜飞数据采集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黔南州全域传统民族文化村寨、地面附着物进行普查,建立乡村实景三维航影大数据;基于三维航空摄影实景大数据,编制《黔南州村寨文化资源旅游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探索多规合一的体制机制,为西部地区乡村治理现代化探索样本。[13]

2.5.4.3 构建村寨文化资源资本化金融服务平台

创新金融投资体制机制,放宽相关金融、保险机构经营准入,允许相关金融机构在黔南州乡村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经营业务。实行更加开放的金融政策,积极探索有利于传统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的金融产品,增强金融服务功能。

2.5.4.4 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人才储备

人才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鉴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和村寨居民文化素质的参差不齐,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大力度培训文化旅游行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实施乡村文化旅游技能人才培训。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就业行动计划,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指导乡村文化旅游培养,从整体上提升乡村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技能素质和服务水平。建立一支实用的乡村文化旅游人才队伍,为推动全州乡村旅游特色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法律层面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人口传统文化素质提升轨道。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普及民族文化知识,加强中小学民族文化教育,以发展乡村特色文化旅游为契机,将扶智与扶贫工作相结合。

2.5.4.5 加大特色村寨文化品牌建设力度

根据黔南州民族聚居性的特点,重点发展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毛南族五大类民族村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资源价值,发掘特色村寨文化资源核心要素,依托音寨、水各、卡蒲、怎雷等特色村寨形成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特色村寨品牌,以马尾绣、刺绣、牙舟陶、剪纸、蜡染等特色工艺为基础的特色旅游产品,以都匀毛尖、惠水牛肉干、三都九阡酒、独山三盐酸、福泉金谷福梨、盘江狗肉、荔波青梅酒等为代表的特色旅游食品。从地方手工艺品、特色民族纪念品、土特产和风味食品入手,持续完善特色村寨旅游产品产业链和产品的附加值[14]

2.5.4.6 完善村寨文化旅游资源资产化经营监管体系

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村寨文化资源资产评估体系,形成科学合理地评估村寨文化资源资产的方法、原则,以及具体的指标体系,将村寨文化资源资产纳入量化管理体系;[15]另一方面,健全特色村寨文化资源产权服务和监管体系,从村寨文化资源的特殊产权属性入手,以降低保护性开发的交易成本和专业化损失为原则,合理界定地方政府、投资开发商、村寨居民、文化传承人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益关系,约束利益博弈强势方的短期开发行为,形成注重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长效机制[16]

【注释】

[1]马锐.对中国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探讨[J].兰州学刊,2005(6).

[2]汤傅佳.浅议旅游文化资源的产品开发模式[J].科技信息,2011(22).(www.daowen.com)

[3]马锐.对中国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探讨[J].兰州学刊,2005(6).

[4]张金霞.美国游客来华旅游市场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

[5]朱勤.小议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及保护[J].科技经济市场,2007(4).

[6]卢长怀.我国农村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北方经贸,2006(12).

[7]李康林.西部地区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探究[J].商业时代,2011(5).

[8]蒋婵,曹裴琳.黔南的历史沿革[J].文史月刊,2012(7).

[9]罗艳.黔南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的SWOT分析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15(9).

[10]吴学成.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模式探讨[J].科协论坛,2012(3).

[11]李军,向轼,李军明.民族村寨文化振兴的三维视角:时间·空间·价值[J].广西民族研究,2019(3).

[12]伍光恒.现代化进程中布依族文化的变化与保护传承——来自贵州关岭县小盘江村的调查[J].民族学刊,2018(5).

[13]刘琴,周真刚.贵州民族村寨治理困境及法治转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3).

[14]宋荣凯,张立辉,张友.贵州瑶族绕家支系传统社区自然生态及其文化述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7).

[15]唐剑,张明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产权界定与保护性开发——基于巴泽尔产权经济理论视角[J].民族研究,2016(6).

[16]张立辉,张友.贵州省黔南州传统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J].民族学刊,2019(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