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原生态文化资源的价值特征分析

原生态文化资源的价值特征分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合理地梳理判定原生态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形态和价值特征,有助于对其进行有效地保护与开发。确定原生态文化样式的价值对于当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一定时代的原生态文化样态,通常由于其可能发生文化上的变化而使其价值也随之变化。

原生态文化资源的价值特征分析

人们在原生态文化的研究中发现特定形态下的原生态文化价值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这个差异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原生态文化和自然界的生态现象一样,都是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演变形成的文化。历经时光的变迁、岁月的洗礼,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原生态文化样式也在逐渐消失。故而,对于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也迫在眉睫。合理地梳理判定原生态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形态和价值特征,有助于对其进行有效地保护与开发。

4.1.2.1 关于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形式及作用

原生态文化以各种各样的样式呈现出来,说明是客观存在的,原生态样式是环境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之下产生的一种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原生态和自然的生态情况不一样,自然生态需要以自然环境为基础,而原生态同时存在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人们在历史长河当中,很长一段时间都忽略了原生态文化的存在和价值,历史进程催促着人们尽快地去改变落后的状态,人们在被推着向前赶路的历程中,并没有意识到原生态文化的逐渐消失,原生态文化的消散也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于远古历史的记忆,以及对于未来世界的探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各界逐步认识到世界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发展都是离不开原生态文化的,而原生态文化消失的脚步却没有停下来,因此,对于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就显得非常紧迫。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原生态文化,最关键也是首要任务需要对于各式各样的原生态文化样式的价值进行区别,要清楚地认识到并非所有原生态文化的价值都是一样重要的,只有区分出哪些原生态文化样式的价值含量高,才能进行一个先后重点保护和研究的顺序,以最大化的程度来保护原生态文化。

原生态文化一般对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不产生直接的作用,原生态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生态文化被人们所认知,将对研究和解析人类远古时代曾经经历过一些怎么样的生活情景等带来帮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文化历程的轨迹寻找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二是原生态文化能够表现出人类远古时期所经历的一些痕迹,这些都是人类文化的远古记忆,现代社会可以通过对原生态文化的认知找到人类不同部群、不同生活中无意识留下的文化特性;三是原生态文化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也有许多不同的元素,这些都可以融入现代社会中,为现代人们开展新的文化活动和创造新的产品提供很好的帮助,进一步丰富现代的文化建设;四是人们也可将原生态文化进行一定开发和利用,使其能够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

确定原生态文化样式的价值对于当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从众多文化形态中找到一些具有重要意义和特色的文化遗迹,从而为社会进步及未来的文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确定认识到原生态文化样式的价值也能够帮助人们重视与保护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化遗迹,使得这些遗存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地保护和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原生态文化产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有的变得更加具有价值,有的却随着人类现代化生活方式而变得无影无踪。许多原生态文化的演变和人类都是息息相关的,挖掘发现人类未关注的原生态文化也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在现代文化比较发达的区域,更加难以找到原生态文化的遗存。同时,一些原生态文化可能存在的区域,由于各式各样的文化形态同时并在,这些文化形态相互融合、相互交织,也给人们确定分辨其价值带来了较多困难。

原生态文化的基本价值需要其具有原始形态的体现,虽然许多文化和艺术的样式都可以在原生态文化中找到其多样性体现或者基因传承的标本,但是,原生态文化体现出来的应该是一种特定群落原文化的样子。而一些经过人为改造加工有着明显形式演变和内涵的文化或者样式,都不能被称为原生态文化。事实上,人们对于原生态文化的界定只是一种相对的衡量。最纯正的原生态文化似乎是不存在于世上的。许多原生态文化的品种,不管再原始、再纯正,也会受到时光的洗礼,会受到各式各样文化或多或少的影响,然而,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之下,即使是最为典型纯正的原生态文化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现在人们对于原生态文化的认定,大多是指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改变较少,没有明显人为地加工和改造,基本上保持了原本状态的文化样式。

确定原生态文化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困难,最主要的是人们在确认原生态文化价值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一是人们对于原生态了解的匮乏,导致有的文化样式可能会被误判,或者人们认为某种文化形态没有太大价值,但是往往通过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索会逐渐发现其重要性。二是原生态文化中文化的含量有多少,原生态文化之所以被称为文化,是因为其有一定含量的人为因素在内,其表现出了人类早期发展的文化形态。一些文化含量较高的形态较为容易被人们发现,而一些表面看起来文化含量不高的形态就很容易被人们忽略掉的,但是,这样表面看起来文化含量不高的形态并不代表没有价值。三是原生态文化与一些特定的时代也有关系。在一定时代的原生态文化样态,通常由于其可能发生文化上的变化而使其价值也随之变化。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代表意义,也就会产生独特的文化成果。同时,每个时代都出现一些具有原生态文化意义的产品发生变化的现象,这些变化会使原生态文化成为一个更加丰富的艺术样式。因此,在不同的时代,一些原生态文化会被这个时代同化,同时,也会有部分原生态文化被保留。从而,如何辨别界定这一系列文化现象也是一个较困难的工作。四是原生态文化和其所在的社会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原生态文化存在于不同的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与文化价值是不同的,也存在着一定的变数,原生态文化现象有时候和特定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例如,一些社会的需求会使得其原本的文化形态得到一定的改造,成为更加完善的文化样式,有的则会被岁月掩盖,又或许会以另外一种形式留在民间,这样,部分原生态文化的价值可能会发生新的转变,会重新承载新的文化价值,而另一些没有获得价值提升的原生态文化也将会在民间继续存在,传承、保留着最初的原生态样式和价值。

4.1.2.2 关于原生态文化资源价值的界定

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合理地界定原生态文化样态的基本价值首先应当制定一个能够让大家都基本认可的原则,同时以这一基本原则为基础,确定界定原生态文化样态基本价值的一系列标准。但这个标准只是相对合理,可能并不是特别全面,人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论证,争取能够找到一个更加完美、更能得到认可的标准。总体而言,当前对原生态文化资源价值界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标准:

第一,该文化遗存中蕴含表现的独特性。各个民族的原生态文化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文化活动及文化意义在日常之中也表现得十分广泛,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为生活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习惯当中通常也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特点,这些正是藏身于日常生活习惯中的文化要素。这些原生态的特色就是具有厚重的历史积淀,这样的文化样态集合了多种元素为一体,具有丰富性、独特性和唯一性。民族之中一些无意识的文化表现更是比比皆是,其展现于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例如,生活的习俗、生产的方式、伦理的规范、人际的礼仪,以及道德的约束等方面。这些文化表现有时候表现得很鲜明,有时候表现得又很隐晦,但是,其一直是存在于民族之中每个成员的社会生活当中,在社会生活中规范制约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所以,具有突出文化内涵的文化遗存就可以认定该文化遗存的价值存在。

第二,对特别的审美展示出的丰富性。在民族文化中不能少了审美的文化元素,往往此类元素在原生态样式中都有着十分丰富的体现。审美的文化元素可以和其他文化的元素一同发展,可以从一个整体分化成不同的个体,成为一个特别的文化样态,其在民族社会的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特点,甚至引领着该民族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在审美文化当中的艺术活动及艺术产品,这些艺术活动和艺术产品往往带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体现出来的,其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审美文化元素的丰富程度标志着该民族文化样式的基本状况,如果审美文化样式经过了人为地加工而得到了提升,成为民间的艺术,那么作为人类可以加工和制作的样式,就可以称之为原生态艺术。对于原生态艺术,人们可以是出自生存生活的本能需要而去创造的具有一定审美的形式,这样的形式被人们称之为艺术。这样的艺术不是在人们理性审美的前提下创造制作出来的,因此,可以归属于原生态艺术。如果是经过较多的人为加工,那么原生态的内涵就改变了,就变成了人们创造的艺术。(www.daowen.com)

第三,对该民族现今社会生活中的有机性。原生态文化的价值应该与当代人们生活的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们对于生活和理性的追求也需要从传统的原生态文化当中汲取一定的营养。文化需要传承,本民族的文化更是连接着本民族人民的情感,从本民族的文化当中汲取营养对于民族人民的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民族情感都有着重要的效应。各个民族的文化均是世代传承的,本民族潜意识当中的熏染和影响是不可磨灭的,也是不会中止的。经历过漫长的文化传承时光,许多文化元素会经历发展和改变,但其中最为基本的元素还是会潜藏在该民族的每个成员的精神中,成为一个无意识的存在,就这么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因此,这些有着民族文化基因的元素,是该民族连接和构建民族精神的基础。

第四,原始宗教和原始族群生态环境的契合性。原生态文化中存在着原始宗教的元素,原始宗教成分也是判断其文化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原始宗教和原始巫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原始部落人对于人们自身和自然的一个认识,其中,蕴含着人们的精神和情感,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最为特别的是原始巫术和一些宗教活动中具有强烈形式表现的因素,往往和当时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是该民族原始文化的一种体现。各个民族的原始宗教不仅表现着该部族的文化,还为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凝聚了巨大的精神资源,甚至成为该民族的精神传承和文化繁衍的重要特征。人们在各个时期当中的重要活动都体现着该精神内涵,无论是形式还是样式,都与原始宗教息息相关。故而,研究探索原生态文化样态中的宗教意识和其表现形式,同样是判定其价值的基本方式和标准。

4.1.2.3 关于原生态文化资源的价值特征

了解认知原生态文化的价值需要清晰地整理作为文化形态的原生态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关系。通过对原生态文化和其他相关文化的梳理,不仅能够厘清各种文化样态之间的界限,还可以认识到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原生态文化的基本价值就能在各种文化样态之间得到比较,从而使得原生态文化的基本价值得以凸显。

第一,原生态文化资源与民间文化资源的价值差异。要准确地识别原生态文化的价值,就应当明确原生态文化和民间文化之间的区别和差异,通过比较分析法,才能对原生态文化价值的理解更为深刻。在实践当中,经常有人错将民间文化认定为原生态文化,特别是一些经过加工的创新性文化现象,由于从表层来看,也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因而,经常有人错误地将这种民间文化认作原生态文化。尽管原生态文化和民间文化之间都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但是,二者具有显著区别,其中,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在于,原生态文化的艺术价值是融入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和智慧的结晶,而非经过人们后天加工而形成的。

原生态文化的文化价值高低的评判标准和民间文化及民间艺术的判定标准也存在差异,原生态文化的价值有时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而逐渐显现,有时通过外在的艺术形式就可以呈现,有时又是二者兼用具有一定的融合性,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结合。具体而言,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生态文化通常保留原有的形式,且该形式具有传统的时代特色,而民间文化则是经过了较大的加工或者改造;二是民间文化通常是人们的精神追求的一种艺术提升,展示着人们的审美意愿,而原生态文化则是和原住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相互融合在一起;三是民间文化通常是人类对某种生活愿望或者精神需求的再加工,具有显著的人类后期制作性和提升性,而原生态文化则更加侧重其自然生成性;四是通常各个时代的民间文化都具有该时代的特色,而原生态文化则具有以往的时代特色。通常而言,当某种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不再继续发展,而是在一个阶段范围内以较为固定的形态传承,最终会演变成原生态文化。

实际上,部分原生态文化是民间文化的雏形,有的原生态文化经过人们的加工和处理就具有新的文化样式,部分体现为民间文化。然而,这种文化形式就不能再以看待和评价原生态文化价值和意义的形式予以认知和评价,而应当以更高层次的眼光加以对待和研究,而那些未经加工仍然保留原始姓氏的原生态文化反而可能具有更为长远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应当准确认知和识别原生态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区别和联系。原生态文化和其他文化形式相同,都是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都体现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来看,一般经过提炼和加工的民间文化的审美价值基本都会优于原生态文化,但是从文化价值的层面来看,民间文化的文化价值未必就高于原生态文化。相较于民间文化而言,原生态文化对于开发的要求更高,任何轻率的不遵循原生态文化规律的开发都可能给原生态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严重损害。

第二,原生态文化资源与民俗文化资源的价值差异。民俗文化和原生态文化紧密相连,但二者并非等同关系,仍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一方面,民俗文化通常与审美化生活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却又并不集中体现于审美化生活中;另一方面,民俗文化则和原生态文化也具有重要的传承关系,可以说,民俗文化是原生态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提升和飞跃,因而,在民俗文化中常常能够看到原生态文化要素的缩影。民俗文化通常和当代文化相联,充当着原生态文化和当代文化之间沟通的中介和桥梁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原生态文化虽然是在固有的较为封闭的经济环境之下形成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生态文化的经济基础也必然受到冲击,原生态文化价值也会随之而发生改变。部分原生态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已经逐渐显现颓势,有的原生态文化逐渐演变成其他文化形态,有的原生态文化则随着当代社会一些负面思想的影响而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所以,原生态文化从理论和实践来看,的确具有活态生存的可能,但同时也要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困难。特别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冲击,原生态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如何保障原生态文化的原有形式,让原住民长期生活在原生态中而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这类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尽管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之间是水乳交融的关系,但也应当准确识别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在保护策略和方式上提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原生态文化资源与宗教文化资源的价值差异。宗教的形成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恐惧,在自然科学知识十分匮乏,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非常孱弱的这样一种社会大背景之下形成的,其在诞生初期和原始巫术活动有关,是原始巫术逐渐走向仪式化和体系化的产物。原生态文化和原始宗教二者之间是相互交融的关系,原生态文化可以部分包含原始宗教,可以将原始宗教视为原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究其原因在于,原始宗教是原住民的一种精神风貌和社会追求的缩影。然而,从狭义层面而言,原始宗教和原始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原始宗教相较于原始文化而言,是在更为早期的原始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样态,因而,从该层面而言,二者还存在较大差异。原生态文化不仅包括原始宗教文化所体现的原住民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而且所有人类生存生活相关的一切现象都包含在原生态文化当中,从内涵的范围来看,二者的差异性也较大。[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