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药的使用:化学在农业中的重要支持

农药的使用:化学在农业中的重要支持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化学支援农业主要有四个方面:肥料、农药、农业副产品和废料的化学加工。在今天农药主要有下列十大类:1.杀虫剂这是农药中发展得最早的一个部分。因此,“低毒高效”磷有机农药成为农药化学工作者大力研究的方向。因此这两种农药须与杀螨剂一齐使用,否则会因伤害了螨的天敌酿成红蜘蛛特别猖狂的局面。

农药的使用:化学在农业中的重要支持

化学支援农业主要有四个方面:肥料、农药、农业副产品和废料的化学加工。最近若干年来又新增了一个方面,即用高分子胶状乳液处理土壤,使成黑色薄膜覆盖在土壤上面。这对农作物有很大的好处,既增加光线的吸收,又保持热量的积聚,保持水分不被蒸发,防止土壤被侵蚀,使养料和农药不致流失。目前由于成本高,不能普遍地施用,但它的发展前景是远大的。

农药原指消除植物病虫害和保护作物安全的化学药剂,但今天农药的应用范围已不限于保护植物,还要保护家禽、家畜以至水产,并且刺激和控制它们的生长。微量元素实际上是介乎肥料与农药之间的物质,缺乏它会使植物产生病态,只要一得到补充,植物就又正常生长。农药中有一些也同时具有肥料的作用,不过两者的界线大体上还是可以分清的。

在今天农药主要有下列十大类:

1.杀虫剂(附杀螨剂) 这是农药中发展得最早的一个部分。不过从前总是用无机药品如砷(即砒)、汞、硫、铜等,或者用天然植物杀虫剂如烟草、桃叶、黎芦、除虫菊、毒鱼藤等,而现在的农药则90%为有机化学的人工合成药物。这是全部农药发展的总趋势。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改进了性能,提高了效率,而且开拓了新的来源。以前一亩地作物的除虫需要几公斤至几十公斤的药,现在一公斤的药可用于几十亩、几百亩、甚至几千亩。因为它的杀虫度可以是百万分之几而不是百分之几,所以我们称它为“高效”的。有机化合物由于分子内部原子排列和空间结构的关系,虽具相同的组分,而能演变成为许多不同的体型,各自有其特性。有机化合物品种的数目几乎是无边无际的,农药走上了有机化学的途径,自然有其广阔的天地,最近二三十年农药的发展史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杀虫剂中,目前消费量最大和品种较多的是含氯的有机化合物,如滴滴涕、六六六、七氯、艾氏剂、狄氏剂、硫丹等。不过它们的重要性已为含磷的有机药剂所超越。磷有机农药有六大优点:(1)效能高;(2)品种多;(3)应用范围广(可以杀虫、杀螨、杀鼠、杀菌、杀线虫、防治病毒、刺激生长等等);(4)作用的方式亦多种多样(可以触杀,可以熏蒸,可以内吸,还可以有选择性地杀虫);(5)毒性是暂时的,施用以后,逐渐化为无毒,不是长期的或永久的;(6)对作物、对土壤都有良好的副作用,因为磷是农作物三大营养原料之一。

磷有机杀虫剂在早期发展中曾经有过一个十分严重的缺点,即绝大多数的高效品种对人畜均有剧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美、英等国集中力量于军用毒物的研究,含磷有机制剂是其中重要项目之一。战后农药的应用研究是在已有的军用毒物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它的毒性太高,几年来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国中毒和伤亡的人数相当多。因此,“低毒(对人畜说)高效(对杀虫说)”磷有机农药成为农药化学工作者大力研究的方向。最近三四年来,情况有很大的转变,低毒高效的磷制剂由原来的两三个品种,一跃而为二三十个,其中有的毒性甚至比六六六或滴滴涕低得多。尽管目前还不能全部代替高毒药剂,但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杀螨剂是指消灭红蜘蛛、扁虱等类害物的药剂。螨在分类学上与昆虫不同纲,对农药的反应也不相同。滴滴涕和六六六是比较好的杀虫剂,但对螨的伤害力则很弱。因此这两种农药须与杀螨剂一齐使用,否则会因伤害了螨的天敌酿成红蜘蛛特别猖狂的局面。而磷剂则对两者均有强烈毒杀作用。无论杀虫杀螨的任何一种药剂,都不宜长期不间断地使用,因为昆虫和螨都是生物,时间长了,就能逐渐适应,产生抗药性。在农药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即制备多种药剂,交替使用,以避免产生生物的抗药性。杀虫剂中值得提到的还有诱引剂、忌避剂和不育剂,这是近来发展的新的分支。

2.杀菌剂 杀菌剂和杀虫剂一样,在农药中历史最久。菌有真菌和细菌两种,都是作物致病的主要因素。杀菌剂可分下列五个类型:汞剂、铜剂、硫剂、其他有机制剂和抗生素。由于铜、汞资源不是很丰富而用途又很多,许多国家避免采用它们做农药,所以后面三类是今后的重点。

3.植物刺激剂 这是一种影响植物生长的药剂,少量使用可以加速植物生长,过量使用时可以抑制植物的正常生长,过量太多往往造成植物的死亡。这类有趣的药物具有不少甚可宝贵的性能:如加速扦插生根,构成无子果实,疏花疏果,防止落果落铃,抑制块根和菜蔬在窖藏期中抽芽,使香料植物增多香精成分,甜菜提高含糖量,橡胶树多出乳胶等等。(www.daowen.com)

4.除莠剂 分为灭生性与选择性两大类,重点在于后者。前者对一切植物均有伤害作用,后者只对某类植物有害而对其余无害或伤害甚小。换言之,第二类药物对不同植物的危害在程度上和剂量上都有差距,利用这一现象我们就可以清除某一作物(如水稻)田内的其他植物(如稗、寥、水芹、泽泻等)。1956年美国化学家制成的除莠剂——二氯苯丙酰胺——即是专为稻田用的,采用飞机喷洒,效果很好。

5.熏蒸剂 人们常用有毒气体或具挥发性化学药品的蒸发,在密闭的情况下杀死害虫、病菌或其他微生物等,此类药品常被称作熏蒸剂。粮食、经济作物以及商品仓库多年以来经常采用,后又推广到果树和土壤内部应用,用于果树须借助于帐幕。土壤的熏蒸则可将药剂导入耕松的土壤面下10~15厘米处,然后将上面土层加湿、加压,以封闭药剂,使它在土中徐徐挥发,弥漫于耕土层,几天以后,逐渐渗出土面。这样做可以消灭大部分土壤昆虫、线虫、菌类、草根、草籽等,减轻它们对即将栽培作物的危害。我国近年来广泛采用深耕的办法,扩大了地下害虫活动的范围,这类药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6.杀鼠剂 国内近年普遍采用,效果显著,毋庸赘述。

7.杀线虫剂 为害作物的线虫多在土壤和水内活动,然后自根部进入植物,到达枝叶花实等部位为害。土壤熏蒸也有助于消灭线虫,但杀线虫药剂则不一定是熏蒸剂。这一分支虽然成立不久,最近几年来却有不少的新发展,有的新药在万分之一二的浓度即可奏效。由于土壤容积如此巨大,处理费用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8.防治病毒剂 这是农药中最新的一个分支,还在成立初期。人们只找到了一些线索,还须做更多的工作。

9.增效剂 当两个具有同类作用的药物被一起使用时,所获得的效果大于二者之和,即有所谓增效作用。这在医药上、香料配合上、甜味代用品的调制上,都是常见的现象。在农药除虫菊素的发展史上,增效剂是起了卓越的作用的。不少常用农药如滴滴涕、六六六、磷有机制剂等的增效剂近来也屡有发现,尽管迄今所取得的成果还不大,远不如除虫菊增效剂的显著,但这是农药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制出一个真正良好的增效剂,其实际效果丝毫不亚于创造一个新的高效药剂。况且人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有的是比较成熟的,有的是初步的,如何更加深入,全面分析,得出几条规律,创造几个优良类型,就可以将现有农药的威力扩大若干倍。

10.辅助剂 农药不是单独使用的(尤其是高效的农药,一亩地只需要几克或者还要少),必须有很多的辅助剂配合。如要制成粉剂施用,则须有固态载体滑石粉、高陵土之类,如要制成溶液喷洒,则须有适合的溶剂和稀释剂。此外还有乳化剂、展着剂、黏附剂等等。它们对农药能否很好在田间起作用是影响不小的。我们过去对这方面还注意不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