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印度半岛的肥沃与富饶

南印度半岛的肥沃与富饶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印度半岛东南西海岸分布着诸多天然港口,成为印度次大陆与外部世界通商交往的重要通道。从11月至4月是东北季风季节,由于印度次大陆北部开始迅速降温,印度洋及其周围气流依然保持相当的热量,这导致从喜马拉雅山脉的气流横扫千里,跨越恒河平原和南印度德干半岛,直至印度洋。从此英国东印度公司基本征服、占领了南印度绝大部分领土,这些领土被并入英国东印度

南印度半岛的肥沃与富饶

南印度半岛如同一个倒三角形伸入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印度洋,东西南三面环海,漫长的海岸线绵延六千余公里,两侧海岸又各横亘一条上千公里的山脉,分别为面向阿拉伯海的西高止山脉和面向孟加拉湾的东高止山脉。东、西高止山脉与大海之间形成了东西两条狭窄的德干高原和海岸平原。德干高原以温德亚山脉和纳尔默达河作为南北印度的分界线,被山脉拦截的水汽在德干高原和平原上形成充沛的降水,汇集成纵横交错的河流奔向大海。在东、西高止山之间海拔300~1700米的丘陵和高山地带,成为后来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种植园主开垦并种植咖啡、金鸡纳、香料、茶叶的主要区域。德干高原东部的东高止山、西部的西高止山有众多山口是德干高原连接海岸港口的主要通道。南印度半岛东南西海岸分布着诸多天然港口,成为印度次大陆与外部世界通商交往的重要通道。

南印度地区气候是典型的热带气候,每年要经历两次季风的影响,酷热、潮湿和季风带来暴雨是当地气候的主要特征。从6月至9月是西南季风季节,由于印度次大陆北部和中部炎热的空气形成低压区,导致印度洋潮湿气流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涌入印度次大陆,而喜马拉雅山脉像一堵高墙,阻止了气流进入中亚,并迫使气流上升,引起气流温度剧烈下降,给南印度地区带来了大量的降雨,既滋润着南印度广袤肥沃的土地,肆虐的飓风和洪水也席卷城镇和村庄,留下一片片废墟。从11月至4月是东北季风季节,由于印度次大陆北部开始迅速降温,印度洋及其周围气流依然保持相当的热量,这导致从喜马拉雅山脉的气流横扫千里,跨越恒河平原和南印度德干半岛,直至印度洋。

自然的季风交替使南印度地区热带和亚热带遍布森林、灌木和特有的经济作物。循环的季风有利于跨越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南中国海之间长距离航海,促进了印度洋海上商贸发展。据学者研究考证,在公元前1000年时,横跨印度洋的海上贸易正在快速发展。公元初,在南印度马拉巴尔海岸港口,东西方的贸易已经很常见,产自南亚的纺织品宝石、象牙、胡椒珍珠小麦等商品被运至中东和东非。

14世纪前的南印度地区经历了十多个王朝迭代统治,各个王朝统治时期产生特有文明,呈现出与印度东北部和西北部截然不同的历史文化。直到14世纪时期,卡尔纳塔帝国崛起,统治了南印度大部分地区。南印度半岛地理上濒临印度洋和阿拉伯海,地处印度洋的贸易中心,历史上沿海港口商贸发达,与罗马帝国、阿拉伯世界、非洲东北部、中国南部、东南亚地区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15世纪以前,阿拉伯商人主宰和控制着这条海上贸易航线,产自南印度的香料(胡椒、丁香肉桂豆蔻等)、生丝、棉花制品、象牙、兽皮等商品经阿拉伯商人穿越印度洋大量出口欧洲和非洲。优质的香料、棉制品及其他物产引得欧洲人垂涎欲滴。马拉巴尔海岸和科罗曼德尔海岸的城镇是当时南印度与欧洲、东非、中东、希腊、耶路撒冷和中国的主要贸易口岸。最著名的港口为坎努尔、维津詹姆、埃尔讷古勒姆、卡利卡特(科泽科德)、芒格洛尔和穆吉里斯。因为繁荣的海上贸易,马拉巴尔海岸的城镇很早就成为繁荣和富有的国际化城市,犹太人、波斯人、希腊人、欧印混血人种以及托马斯基督徒、穆斯林等一起聚居在马拉巴尔海岸。15世纪早期,中国明代郑和舰队曾登陆马拉巴尔海岸。

南印度茶区示意图

1497年葡萄牙探险家瓦斯科·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之命,率船队远征南印度,成功登陆南印度的卡利卡特港,开拓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海上航线。1502年,瓦斯科·达·伽马再次率领25艘船组成的船队进入印度洋,配备“大量大炮、数量充足的军需品和其他武器”,杀戮、烧毁、抢夺阿拉伯人船队,赶走了阿拉伯人。1503年葡萄牙人在科钦建立了贸易站,葡萄牙人依靠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和残暴的手段,开拓了欧洲和印度之间海上贸易航线,打破了阿拉伯人垄断的东方海上贸易,控制了南印度沿海港口和贸易,将印度洋贸易网络融入欧洲贸易之中。整个16世纪,葡萄牙垄断了东方海上航行,也垄断了印度与欧洲的贸易,葡萄牙也成为第一个以香料贸易发财的欧洲海上帝国。16世纪末,葡萄牙势力开始衰弱,荷兰人乘势崛起,1602年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进入印度南部地区建立贸易站和要塞,试图打破葡萄牙人对香料、棉织品贸易的垄断。1600年底,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获得了英国国王授予的东方贸易垄断权。1616年,丹麦东印度公司成立。1664年法国东印度公司成立,跟着也来到南印度扩张商业势力。欧洲诸强都试图在南印度角逐争夺贸易垄断权,从此南印度地区成为欧洲列强群雄逐鹿全球贸易的焦点之地。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烽火不断的战争却是各国公司之间的战争,英国东印度公司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1611年和162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已经分别在默吉利帕塔姆和阿玛伽岗建立贸易站。163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南印度东海岸购买马德拉斯帕塔姆村庄,一年后建立了东印度公司马德拉斯(现金奈市)圣乔治堡贸易站。1641年,圣乔治堡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南印度科罗曼德尔海岸的总部。根据《东印度公司法案》,178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重新组合建立三个管辖区,在马德拉斯的圣乔治堡贸易站升级为马德拉斯管辖区,相当于一个省,另外两个分别是孟买管辖区和加尔各答管辖区。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印度南部地区不断地与荷兰和法国争夺贸易权和土地,特别是与法国进行了一场场旷日持久的军事争夺,以控制和占领印度南部;同时不断地与南印度各土邦王国迈索尔、海德拉巴和马拉特联盟之间发生血腥战争。英国东印度公司利用王国之间的矛盾,通过贿赂、威胁和许诺等手段,挑拨离间、分化瓦解、各个击破。179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第三次迈索尔战争中打败海德拉巴君主尼扎姆、迈索尔君主蒂普苏丹和马拉特人,与迈索尔王国签订了《塞林伽巴丹条约》,获得了塞伦和马拉巴尔海岸地区等大片土地。1799年2月14日,英国东印度公司发动了第四次迈索尔战争。在塞林伽巴丹战役中,英国东印度公司军队打败了迈索尔王国的蒂普苏丹首领,占领了迈索尔王国首府塞林伽巴丹和哥印拜陀、卡纳拉等大部分领土。从此英国东印度公司基本征服、占领了南印度绝大部分领土,这些领土被并入英国东印度公司设立的马德拉斯管辖区。除了法国控制的本地治里区外,英国人成为这片土地的征服者和统治者,马德拉斯市遂成为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贸易和交通中心。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南印度地区除了海德拉巴、迈索尔、特拉凡哥尔、科钦和维兹亚那格兰姆王国保留部分领土成为英国殖民政府的附庸土邦国之外,其余的领土全部归属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马德拉斯管辖区,包括后来发展咖啡、茶叶种植区域的哥印拜陀、尼尔吉里、阿奈默莱、马拉巴尔的瓦亚纳德、特拉凡哥尔的穆讷尔等。

第四次迈索尔战争结束后至1818年期间,英属印度马德拉斯政府就派出多支科学考察队对南印度地区进行全面的勘探和考察。1799年,马德拉斯总督爱德华·克莱夫勋爵任命46岁的苏格兰人柯林·麦肯齐上校领导了第一次迈索尔地区考察。柯林·麦肯齐当时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名上校,他早在1783年9月就加入东印度公司马德拉斯工程兵团,参加了迈索尔战争,辗转于南印度的哥印拜陀等地区,拥有丰富的勘探、测绘经验。东印度公司要求麦肯齐上校勘定确立迈索尔、海德拉巴王国割让给东印度公司的领土边界,并指示:“调查并非纯粹的军事或地理信息,但你的调查必须扩展到整个国家的统计信息”,甚至测量耕种和未开垦的农田。至1810年,麦肯齐上校领导了多次南印度地区考察测绘。麦肯齐上校领导的考察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制作出历史上第一张迈索尔地区地图,标示了重要景观和考古地标。麦肯齐上校还收集了迈索尔地区大量自然、地理、建筑、历史、习俗和该地区的民间故事等材料,以及成千上万的手稿、铭文、书籍、硬币和绘画,使得他后来成为博学的东方学专家、地质学家和文物收藏家。1810年他被任命为马德拉斯管辖区测绘局总测绘师。由于他突出的贡献,1815年他被授予最尊贵骑士巴斯勋章,并担任首任英属印度政府测绘局局长。(www.daowen.com)

柯林·麦肯齐上柯

1800年,马德拉斯殖民政府再次派遣38岁的植物学家弗朗西斯·布坎南博士植物学家本杰明·海恩博士负责对迈索尔地区和南印度地区政治、社会和资源的全面调查和考察。苏格兰人弗朗西斯·布坎南博士(也称弗朗西斯·汉密尔顿),1783年获得爱丁堡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他曾跟随著名苏格兰植物学家、卡尔·林奈植物分类系统的支持者约翰·霍普教授学习植物学知识。毕业后加入英国商船队海军,在“蒙特罗斯公爵”号船担任外科医生,往来于英国、孟买和中国之间。1794年,他来到印度,开始服务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孟加拉地区的医疗机构。本杰明·海恩博士也是一位植物学家,当时担任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在南印度班加罗尔的拉尔巴格植物园的负责人。弗朗西斯·布坎南博士另外一项成果是1807—1814年受殖民政府派遣对孟加拉地区政治、社会和资源的全面调查和考察。他的考察报告历史学家提供了翔实的19世纪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社会和经济资料。1806年,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14年,他还担任加尔各答植物园园长,成为英国著名地理学家、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

1800年至1802年,马德拉斯军队的威廉·兰普顿中校率领的测量队,对南印度半岛进行了著名的大规模的大三角地区的勘探和测绘。威廉·兰普顿中校早年从军,参加了第四次迈索尔战争。他最早建议殖民政府采用最新的大地测量学技术对南印度地区进行测绘,他的建议获得了英属印度军队总司令罗伯特·克莱夫少将的支持。他碰巧听到天文学家詹姆斯·丁威迪博士携带一套先进的经纬仪从中国返回英国途中经过马德拉斯,原来丁威迪博士携带这套仪器被派往中国,帮助清朝政府进行国土的勘测,无奈中国皇帝和朝廷不感兴趣,丁威迪博士只好扫兴地携仪器返回,1801年到达马德拉斯。威廉·兰普顿中校幸运地获得了这套仪器,他用这套先进的经纬仪开始了南印度半岛的测量,获得了南印度地形地貌等地理数据。

马德拉斯殖民政府试图通过对南部地区的实地勘探和测量,探明适合南印度地区发展的资源和当地的种植业区域,为大力发展种植业提供依据。经过几年艰苦的探险,弗朗西斯·布坎南博士1807年正式出版了考察报告《马德拉斯、迈索尔、卡纳拉和马拉巴尔旅行》一书。考察队初步探明了南印度迈索尔和马德拉斯地区历史、地形、文化、艺术、居民状况、宗教信仰、自然资源以及农业和商业等产业现状,特别是不同区域中森林资源和最适合种植的森林区域分布情况。

英国人在南印度地区开垦、种植经济作物的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20年代,在南印度地区,英国商人最早看中的是当地具有一定种植基础且具有巨大市场前景的咖啡作物。传说17世纪时期,南印度半岛的咖啡种植业始于迈索尔地区,穆斯林巴巴布丹从麦加朝圣返回时带回了咖啡种子,种植在迈索尔地区,开始了迈索尔地区小规模的咖啡种植。至18世纪末,咖啡成为欧洲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一种饮料,是除了香料之外最重要的商品。欧洲商人都认为在已有一定咖啡种植基础的印度南部地区发展咖啡种植园是值得投资的产业。英国人便开始在迈索尔地区发展咖啡种植园,迈索尔地区也成为南印度咖啡产业的发源地和中心,随后咖啡种植拓展至马拉巴尔地区,再拓展至马德拉斯地区,咖啡种植园在南印度地区蓬勃发展。1860—1870年是南印度咖啡产业的鼎盛时期,1861年,印度咖啡出口量达到2000万磅。在西高止山脉的迈索尔、特拉凡哥尔、瓦亚纳德和库格等地区遍布英国人建立的咖啡种植园。与咖啡同时发展的还有金鸡纳树种植业,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的奎宁是当时治疗疟疾的最好药物。1880年初,锡兰(今斯里兰卡)咖啡种植园发生严重咖啡锈病,这种咖啡锈病菌开始传染、蔓延至南印度咖啡产区,使得南印度整个咖啡产业遭受沉重的打击,特别是瓦亚纳德和特拉凡哥尔地区。同时,由于国际市场上巴西的咖啡大幅度增产,市场供过于求,导致国际市场咖啡价格不断下降,也使得南印度咖啡种植者严重亏损而放弃咖啡种植。

19世纪50年代初,阿萨姆地区种植茶树成功,而远隔千里的南印度地区茶产业还处于萌芽时期。实际上,南印度地区茶树种植的历史与阿萨姆和喜马拉雅山脉的茶树试验种植是同时起步的。1835年,东印度公司茶叶委员会秘书戈登从中国带回大量的中国茶籽,经过加尔各答植物园培育成茶苗后,约2000株中国茶苗被送往南印度尼尔吉里山区科提山谷的试验场种植,由驻守乌德格曼德勒姆村(也称乌塔卡蒙德村,现简称“乌提镇”)的英军指挥官克鲁上校和法国植物学家乔治·塞缪尔·佩罗蒂提负责试验工作,但当时茶叶种植没有引起英国人的重视,茶叶种植试验不了了之,随后茶叶种植试验园被废弃。咖啡产业的衰落,促使英属殖民政府在南印度地区再次开展茶叶种植试验,茶产业才开始引起英国人的重视和兴趣,英国咖啡种植园主开始转换或者投资茶产业。除了迈索尔和库格地区外,其他地区都开始转向发展茶叶种植,逐步形成了从北向南的迈索尔、库格、尼尔吉里、阿奈默莱、瓦亚纳德、特拉凡哥尔(现喀拉拉东部和北部)的茶叶、咖啡和金鸡纳三种作物交叉种植经济带。后起的南印度茶产业谙熟阿萨姆茶产业的成功之道,把握了茶产业增长机遇,东、西高止山脉开始出现星罗棋布的茶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