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茶源地理·贡茶古今:皇帝享用的民间优秀资源

茶源地理·贡茶古今:皇帝享用的民间优秀资源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追根溯源,皇帝的口味其实正是每一朝每一代的民间优势资源给“贡”出来的,贡茶概莫能外。从最初的唯好茶上贡,到后来要考虑产量集中、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等等因素。但是在“八之出”中陆羽说,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而到了公元770年,当朝决定在顾渚建立中国第一个贡茶院。因此“近来不贵蜀吴茶,为有东溪早露芽”。

茶源地理·贡茶古今:皇帝享用的民间优秀资源

追根溯源,皇帝的口味其实正是每一朝每一代的民间优势资源给“贡”出来的,贡茶概莫能外。这个由下而上的遴选机制,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从最初的唯好茶上贡,到后来要考虑产量集中、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等等因素。

唐朝时,陆羽用了40余年,走遍了今日江苏、浙江、江西的产茶区,足迹南至两广,品茶鉴水,到江南后,在产茶区湖州停留的时间较长。

最初他建议义兴阳羡茶上贡,认为这一带生长的茶是接近顶级优质茶的,他将自己的观点写在《茶经》里。当时《茶经》还没有最后定稿,在定稿中,陆羽并没有给出哪种茶是中国最好的茶的结论,而只是给出了好茶的生长条件。但是在“八之出”中陆羽说,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

我们可以推断,陆羽鉴茶的前后进程:在常州义兴君山阳羡茶之后,陆羽发现湖州长兴顾渚山的茶叶是更为典型的紫笋茶,所以在定稿的《茶经》中,他在理论上给了湖州顾渚茶更优的依据。

陆羽在公元767年(唐大历二年)建议阳羡茶入贡,大约在三年后,又在顾渚山重新校定顾渚紫笋茶。而到了公元770年(唐大历五年),当朝决定在顾渚建立中国第一个贡茶院。(www.daowen.com)

到了宋朝,福建建安茶代替顾渚紫笋成为宋代最大宗的贡茶,除了茶的因素,还有地理位置的原因。

当时京师所在地为汴梁,即现在的开封。中国是一个内陆温带的国家,每年立春后,北方仍是寒风凛凛,久久不见绿色,人们对春天萌发的第一批植物嫩芽,都怀有极大的欣喜。建安茶的出产地,属于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4℃~19℃。每年农历二月,北方寒气未消,江浙略有春意,福建的建安茶就已经制好运往朝廷了,“二月制成输御府”真是“建溪春色占先魁”。因此“近来不贵蜀吴茶,为有东溪早露芽”。(以上均自苏轼诗词)

公元977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朝廷决定以建安茶代替顾渚茶,每年上贡,在建安设立贡茶院,称为北苑御焙,设漕司行衙负责通过水陆两路运送贡茶上京师汴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