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力度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力度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7年9月11日,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举行秋季开学典礼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是一项事关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这就对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力度

2017年9月11日,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举行秋季开学典礼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是一项事关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用才之基在储才,储才之要在育才”,“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培养、提高素质”,“培养要下功夫,尤其要在思想政治培养上下功夫”,“要把适应履职需要作为培训方向”。“只有把培养工作做扎实了,选拔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才能水到渠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才能脱颖而出。”这就对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创新,以建设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体系为目标,以不断增强政治共识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培训质量为重点,切实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不断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进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坚持遵循规律与突出特色相结合,坚持普遍培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坚持改革创新与推动发展相结合。

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对象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组织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在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人士及其后备人选等为重点。

2017年9月11日,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举行秋季开学典礼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是一项事关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用才之基在储才,储才之要在育才”,“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培养、提高素质”,“培养要下功夫,尤其要在思想政治培养上下功夫”,“要把适应履职需要作为培训方向”。“只有把培养工作做扎实了,选拔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才能水到渠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才能脱颖而出。”这就对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创新,以建设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体系为目标,以不断增强政治共识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培训质量为重点,切实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不断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进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坚持遵循规律与突出特色相结合,坚持普遍培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坚持改革创新与推动发展相结合。

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对象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组织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在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人士及其后备人选等为重点。

2017年9月11日,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举行秋季开学典礼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是一项事关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用才之基在储才,储才之要在育才”,“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培养、提高素质”,“培养要下功夫,尤其要在思想政治培养上下功夫”,“要把适应履职需要作为培训方向”。“只有把培养工作做扎实了,选拔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才能水到渠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才能脱颖而出。”这就对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创新,以建设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体系为目标,以不断增强政治共识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培训质量为重点,切实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不断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进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坚持遵循规律与突出特色相结合,坚持普遍培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坚持改革创新与推动发展相结合。

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对象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组织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在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人士及其后备人选等为重点。

江苏省第17期党外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赴美国培训

相 关 链 接

社会主义学院

社会主义学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作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职责,是统一战线的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方针政策宣传基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给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院60周年的贺信中明确要求: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坚持“社院姓社”,突出政治培训,强化政治共识,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合党校、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www.daowen.com)

江苏省第17期党外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赴美国培训

相 关 链 接

社会主义学院

社会主义学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作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职责,是统一战线的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方针政策宣传基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给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院60周年的贺信中明确要求: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坚持“社院姓社”,突出政治培训,强化政治共识,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合党校、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江苏省第17期党外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赴美国培训

相 关 链 接

社会主义学院

社会主义学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作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职责,是统一战线的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方针政策宣传基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给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院60周年的贺信中明确要求: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坚持“社院姓社”,突出政治培训,强化政治共识,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合党校、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956年10月15日,社会主义学院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第一期学习班开学典礼

1956年10月15日,社会主义学院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第一期学习班开学典礼

1956年10月15日,社会主义学院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第一期学习班开学典礼

1992年5月19日,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沈达人、省民盟主委陈敏之为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揭牌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前身分别是政协江苏省委员会于1956年创办的“江苏省各界人士政治学校”和江苏省民主建国会、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于1956年创办的“江苏省工商界政治学校”。1958年两校合并,成立“江苏省各界人士政治学校”。1962年8月改名为“江苏省政治学校”。“文革”期间,省政治学校被迫停办。1987年1月,省政治学校立项重建。1988年9月,省政治学校改名为“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1991年9月迁至南京市苜蓿园大街51号。2008年经省委批准,学院加挂江苏中华文化学院的牌子。

1992年5月19日,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沈达人、省民盟主委陈敏之为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揭牌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前身分别是政协江苏省委员会于1956年创办的“江苏省各界人士政治学校”和江苏省民主建国会、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于1956年创办的“江苏省工商界政治学校”。1958年两校合并,成立“江苏省各界人士政治学校”。1962年8月改名为“江苏省政治学校”。“文革”期间,省政治学校被迫停办。1987年1月,省政治学校立项重建。1988年9月,省政治学校改名为“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1991年9月迁至南京市苜蓿园大街51号。2008年经省委批准,学院加挂江苏中华文化学院的牌子。

1992年5月19日,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沈达人、省民盟主委陈敏之为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揭牌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前身分别是政协江苏省委员会于1956年创办的“江苏省各界人士政治学校”和江苏省民主建国会、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于1956年创办的“江苏省工商界政治学校”。1958年两校合并,成立“江苏省各界人士政治学校”。1962年8月改名为“江苏省政治学校”。“文革”期间,省政治学校被迫停办。1987年1月,省政治学校立项重建。1988年9月,省政治学校改名为“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1991年9月迁至南京市苜蓿园大街51号。2008年经省委批准,学院加挂江苏中华文化学院的牌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