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 2021:城市更新主张的继承与转变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 2021:城市更新主张的继承与转变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创意引领城市更新,不仅是产业经济结构的变革,更是城市在公共交往、文化传承及认同建构等层面上沟通性的提升,最终实现由钢铁城市向创意城市的根本性转变。新文创构想对于城市更新实践颇具启示意义。与创意城市理念所关注的产业转型、文化氛围及创意阶层的城市崛起相比,新文创面向如今由网络化与数字化重塑的社会现实,提供了重视城市文化传承、公共交往激发的思路。本文即从这三个方面对新文创城市构想的实现进行阐释。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 2021:城市更新主张的继承与转变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及数字化浪潮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深入,诸多国家与地区都在积极寻求知识、信息技术驱动下的产业转型。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集技术、智力及文化属性为一体的新产业形态,具有低能耗、高产出及较强的社会带动效应。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被多国作为扭转传统产业衰落、实现社会转型的战略选择。早在1998年,英国就出台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明确提出发展“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创意产业。[2]紧随其后,在新世纪之交,东亚的日本、韩国等国也在政府“文化兴国”战略主导下推动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国家在经济复兴、社会繁荣及文化输出等多方面的全面振兴。[3]与上述国家相较,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虽起步较晚,却随近十年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而激流勇进。目前,信息科技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文化经济支柱,发展“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已被相关部门纳入国家文化战略加以引导,以此为契机实现产业、社会与文化的繁荣复兴。

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社会效应体现在城市更新中。不同于传统工业重资产、高能耗的特征,文化创意产业以生产文化技术型产品为目标,以知识型劳动者为主要从业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孕育充满活力的创意氛围,在物质空间、精神内涵及社会交往等多层面上革新城市样貌。21世纪初,英国学者查尔斯·兰德利提出“创意城市”,强调在城市发展中深植创意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与城市基础架构等硬件建设相比,在城市中营造创意氛围(creative milieu)才是城市发展的通货。[4]也就是说,具有创意的城市不仅意味着创意经济(诸如包括版权专利、商标、设计在内的创意行业)的繁荣,还意味着城市整体心理基础建设的进步,需要将富有创意、创新想象力及才能等的无形资产应用到塑造城市的诸方面。[5]实现创意城市的愿景,就是将创意性思维、创意型产业及创意阶层融入城市,形成鼓励人们参与、沟通并分享的城市氛围。

创意城市的主张在文化创意与城市发展之间搭建桥梁,指出了在后工业社会实现城市经济、文化与社会共荣的可行路径。不同于单纯追求经济指标的理性城市主张,创意城市不局限于调整城市经济结构,更注重文化创意所引领的城市全面更新,尤其强调城市空间再造,激发多元交往,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活力。在近20年诸国的创意城市实践中,基于城市旧工业遗产改建文化创意园区的策略即是例证。德国鲁尔区、英国谢菲尔德市、北京798艺术区等将工业厂房改造为音乐创作、艺术设计及现代装置展示中心,这一策略在延续既有城市架构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功能的转变,不仅将文化创意企业聚集于此,而且还吸引了大量从事艺术工作的创意阶层入驻,活跃了当地文化与社会交往的氛围。文化创意引领城市更新,不仅是产业经济结构的变革,更是城市在公共交往、文化传承及认同建构等层面上沟通性的提升,最终实现由钢铁城市向创意城市的根本性转变。

随着以互联网、信息科技为基础的“新经济”逐步深化,创意与城市的耦合关系更为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强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型产业,是依靠个人或团队以创意和产业结合的方式进行的知识产权营销,然而在新媒介技术驱动的城市场景中,文化创意对城市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对艺术、传媒、影视等具体的文创行业具有推动作用,更体现在数字文化创意对城市整体性变革具有推动作用。这一变革基于持续创新的科技手段,跨越地域边界实现主体的广泛连接,又深入地域文化资源从中汲取创意,以数字文化生产建构IP,从而联动城市文化、产业及社会价值的良性循环,最终重构城市文化创意发展生态圈。立足数字文化影响,以往创意城市的理念框架也需在网络化、数字化的新城市场景中加以重塑。(www.daowen.com)

2018年4月22日,腾讯在UP2018新文创大会上提出“新文创”的战略构想。新文创构想基于以往对商业化、“泛娱乐”的反思,强调“通过更广泛的主体连接,推动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互相赋能,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数字文化生产和IP构建”。[6]在互联网+文化创意发展的前十年,对流量、资本及市场的过度强调冲击了对文化价值的重视。快手整改、内涵段子下架及视频网站未成年模式上线等事件,都折射出“泛娱乐化”趋势造成的碎片化、品位降低等消极影响。[7]新文创构想的提出,期望在文化与商业价值之间实现良性循环,新的文化生产与传播方式呈现三种趋势:第一,从娱乐转变为注重文化+娱乐的内容生产;第二,依托互联网技术红利,借助科技提升文化的传播方式;第三,转变由垄断力量主导的文化生产,在生产者、协作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广泛连接,实现各行业的广泛参与。[8]总而言之,新文创更强调文化、科技、商业及社会参与等的共同作用,以更为系统的发展思维提升文创在全社会的广泛影响。

新文创构想对于城市更新实践颇具启示意义。与创意城市理念所关注的产业转型、文化氛围及创意阶层的城市崛起相比,新文创面向如今由网络化与数字化重塑的社会现实,提供了重视城市文化传承、公共交往激发的思路。以新文创构想思考城市更新,即是以数字文化IP 为核心,创新地融合城市场景,将传统文化符号(如当地休闲生活饮食风格、景观风貌等)通过数字文创重塑,塑造充满地域想象的“文化生活新空间”,从而激起受众情感共鸣,讲述更具时代性的地方故事。[9]从新文创构想出发的城市更新可从以下几点寻求启示:第一,作为城市基石的文化符号如何经由数字化生产得以传承、再造?第二,以互联网、新媒介主导的技术环境,在城市文化更新、社会交往联动中发挥着怎样的推动作用?第三,作为城市存在基础的物质空间,又如何成为数字重塑过程中新的连接点?本文即从这三个方面对新文创城市构想的实现进行阐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