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郑板桥:元代曲圣,中国词曲界最豪者

郑板桥:元代曲圣,中国词曲界最豪者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郑板桥有句诗说得好:“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元代杂剧奠基人,被誉为“曲圣”,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近代梁启超说他是“中国词曲界之最豪者”,日本青木正儿称其为“中国戏曲史上的殿军”。《桃花扇》中的男主角即当时“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其祖籍商丘,现存的侯方域故居“壮悔堂”位于商丘市睢阳区中山大街。1934 年,樊粹庭弃政从艺,接管永乐剧院,将其更名为“豫声剧院”。

郑板桥:元代曲圣,中国词曲界最豪者

清代郑板桥有句诗说得好:“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榜样的力量永远是无穷的。如同戏曲表演界出现了许多佼佼者一样,戏曲编剧中也有很多光彩熠熠的明星。他们因何走上戏曲编剧这条道路?他们在创作上有何过人之处?类似的问题很多很多,不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关汉卿——曲家圣人

关汉卿,汉族,号已斋叟,解州(今山西运城)人。元代杂剧奠基人,被誉为“曲圣”,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文人作家之一,著有杂剧60 余种,现存《窦娥冤》《拜月亭》《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10 余部。他的剧作反映了古代统治阶级的腐朽黑暗,表现了下层市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

图59 关汉卿画像

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其昂扬的战斗精神、坚定的立场让人不禁动容。

汤显祖——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1550—1616),祖籍江西省临川县云山,字义仍,号清远道人,是我国明代一流戏曲家、文学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21 岁中举,34 岁中进士。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皇帝被贬。后又因触怒权贵,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 年)愤而弃官归里。

图60 汤显祖画像

此后,汤显祖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其戏剧作品《牡丹亭》(又名《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蒋士铨——中国戏曲史上的殿军

蒋士铨(1725—1784),字心馀,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人,祖籍湖州长兴,乾隆二十二年进士。(www.daowen.com)

蒋士铨精通戏曲,善写诗词古文,蒋士铨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诗文上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49 种。

近代梁启超说他是“中国词曲界之最豪者”,日本青木正儿称其为“中国戏曲史上的殿军”。

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号东塘。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世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昇并论,称“南洪北孔”。

图61 蒋士铨画像

其代表作《桃花扇》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国热情。《桃花扇》堪称是中国有史以来结构最好的历史剧,其创作主旨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桃花扇》中的男主角即当时“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其祖籍商丘,现存的侯方域故居“壮悔堂”位于商丘市睢阳区中山大街。

●樊粹庭——中原“汉卿”、梨园巨匠

樊粹庭(1905—1966),原名樊郁,河南遂平人,著名豫剧作家、改革家和教育家,被尊为“现代豫剧之父”。

1934 年,樊粹庭弃政从艺,接管永乐剧院,将其更名为“豫声剧院”。1935 年,樊粹庭开始编写剧本,在20 余年中创作、改编剧本67部,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大悲剧:《涤耻血》《三拂袖》《霄壤恨》《义烈风》;四大喜剧:《洛阳桥》《凌云志》《女贞花》《柳绿云》;四大历史剧:《水工郑国》《宋景诗与武训》《无敌楼》《王佐断臂》;四大神话剧:《红珠女》《劈山救母》《月宫玉兔》《雷峰塔》。

图62 孔尚任画像

图63 樊粹庭生活

在戏曲创作和改编中,樊粹庭吸纳新的元素,对祥符调这一地方剧种精心打造,结束了豫剧祥符调一向无剧本的历史,使豫剧逐渐成为阵容最强、传播最广、受众最多、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