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三略:先秦领导学的智慧

三略:先秦领导学的智慧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三略——先秦版本的领导学与先秦的其他兵书相比,《三略》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它不仅有军事思想,讲征伐之道,更包含政治方略,讲如何安天下,如何治天下,从这一点上出发,它的思想内涵不再局限于某一家某一派,而是杂取各家,萃其精华。道家是《三略》的中心体系。

三略:先秦领导学的智慧

12.三略——先秦版本的领导学

与先秦的其他兵书相比,《三略》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它不仅有军事思想,讲征伐之道,更包含政治方略,讲如何安天下,如何治天下,从这一点上出发,它的思想内涵不再局限于某一家某一派,而是杂取各家,萃其精华。它在思想上杂糅了儒、法、道、阴阳各家,是对先秦得天下、治天下的所有方略的一个大融合。

《三略》:

先秦版本的领导学

释典

《三略》,又名《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一部列入《武经七书》的经典性兵书,相传为张良的老师黄石公所作。黄石公本为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

《三略》分上、中、下三略,共3800余字。《上略》主要讲述“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认为“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中略》主要讲述“差德行,审权要。”以不同时代帝王的政治业绩,来说明“权变”要根据时代的不同而要有不同的策略。《下略》主要讲述“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告诫君主要任人惟贤。

与先秦的其他兵书相比,《三略》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它不仅有军事思想,讲征伐之道,更包含政治方略,讲如何安天下,如何治天下,从这一点上出发,它的思想内涵不再局限于某一家某一派,而是杂取各家,萃其精华。它在思想上杂糅了儒、法、道、阴阳各家,是对先秦得天下、治天下的所有方略的一个大融合。

用《三略观察》首席军史研究员宫玉振的话来概括就是“以道家谋略取天下,以阴阳家理论察形势,以法家原则理将卒,以儒家思想治天下,便是《三略》的全部内容。”

道家是《三略》的中心体系。《上略》的开头部分就通过对“刚”“柔”范畴的分析,为全书确立了“尚柔”的谋略起点。如“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如“莫不贪强,鲜能守微。若能守微,乃保其生”等。

阴阳家思想也集中地反映在了《上略》。在这部分,它确立了“贵因”的谋略原则。如“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变动无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

以法治军是《三略》的一条基本原则。如“将之所以为威者,号令也;战之所以全胜者,军政也;士之所以轻战者,用命也。故将无还令,赏罚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士卒用命,乃可越境”;“一令逆则百令失,一恶施则百恶结。故善施于顺民,恶加于凶民,则令行而不怨”等等。

儒家思想在《三略》中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下略》中有“贤人之政,降人以体。圣人之政,降人以心。”“降体以礼,降心以乐。”“以德之君,以乐乐人。无德之君,以乐乐身。乐人者,久而长。乐身者,不久而亡。”“舍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乱之招,顺者治之要”等等。通过对“礼乐教化”的弘扬,为《三略》确立了以德治国的基本取向。

所以,宋人戴少望在《将鉴论断》中这样说:“兵法传于今世者七家,惟《三略》最通于道而适于用,可以立功而保身。”

现存最早的刊本为南宋孝宗、光宗年间所刻《武经七书》本,今有宫玉振的《白话三略》。

《三略》与企业管理

就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三略》的最大启发就是“为国之道,恃贤与民。”贤,讲得是重用人才;民,讲得是争取民心。

在先秦众多的兵书中,《三略》是最具有“民本”主义的一本。在它看来,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用兵作战,都必须以“得人”为本。所以《三略》开篇就指出“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三略·上略》)

能否得人,关键在君主。“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昆虫,则圣人归之。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求贤以德,致圣以道”(《三略·下略》)。说恩泽遍及于百姓,贤人就会归附他;恩泽遍及于万物,圣人就会归附他。贤人归附的,国家就能强盛;圣人归附的,天下就能统一。使贤人归附要用“德”,使圣人归附要用“道”。可见,君主个的人道德修为在得人方面有关键性的作用。

当然,《三略》恪守的是君主本位主义,在它的思想体系中,治国安邦的本质还是要落实到君主的绝对权力上面,还是要落实到君主的杀伐大权上面。所以,在强调君主的德行的同时,《三略》也强调了君主的君威。“豪杰秉职,国威乃弱。杀生在豪杰,国势乃竭。豪杰低首,国乃可久。杀生在君,国乃可安。”认为君主一定要操有生杀权柄,国家才会安定。

在这样的基础上,它主张:“以赏为表,以罚为里。”这一点与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坚持以积极因素为主、以正面教育为主的理论暗合。

那么,如何培养真正合格的人才呢?《三略》具体地提出将帅要具备“十二能”,避免“八患”。

所谓“十二能”,是合格将帅应有的素质,包括清廉,沉静,公平,严肃,能接受劝谏,能明断是非,能容纳人才,能博采众议,能知各国风俗,能通山川形势,能明险关要隘,能把握三军的形势。

所谓“八过”则是将帅易犯的过失,包括:拒谏,不采用谋士好的建议,不分善恶,一意孤行,自我炫耀,听信谗言,贪财,贪恋女色。

作为一本“通于道而适于用,可以立功而保身”的兵书,《三略》在管理哲学上面的借鉴意义也是极其明显的。

首先是刚柔并济的原则。在《三略》看来,纯刚易折,纯柔不立,“柔”、“弱”、“刚”、“强”这四者,关键是“兼此四者而制其宜”。真正的智慧,在于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二者的完美结合。

其次是顺应时势的思想。认为只有善于把握时势,因时而动,因势而行的人才能称得上是高明的人,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第三是一种分寸感的拿捏,能够知其行知其止。《三略》继承道家思想,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所以在极盛时候就要想到如何预防衰败的到来,告诫人们要知道守微保生,“莫不贪强,鲜能守微,若能守微,乃保其生”。

从《三略》一书中,可以处处领悟到战略的长远性,思维的辩证性,方法的灵活性,决策的预见性,意志的坚定性,行动的主动性,管理的复杂性,等等。

宋代哲学家程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下之理一也,途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从这个意义上说,《三略》完全是可以作为一部企业管理专著来读的。

大家眼中的《三略》

(《三略》)是博采众长的产物,继承前代兵学的成就,以道家谋略取天下,以儒家思想安天下,以法家原则勒将卒,以阴阳家观点识形势,凸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黄朴民人大历史系教授

《黄石公三略》、《淮南子·兵略训》,都已远远超出军事范畴,揭示了战略最深层的一些原理。

——洪兵清华大学东方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三略》中的管理智慧

1.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三略·上略》

[译文]既能柔又能刚,国家的声誉就会更加光亮耀眼;既能弱又能强,国家的名望就会更加彰显。只能柔,只能弱,国家必然要削弱;只能刚,只能强,国家必然要灭亡。(www.daowen.com)

2.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三略·上略》

[译文]柔能制服刚,弱能制服强。柔,是一种美德;刚,是一种祸害。弱者,是人们愿意帮助的对象;强者,是怨恨者攻击的目标。“柔、刚、弱、强”各有用途,人们应该兼具这四种方法,并适当的运用他们。

3.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三略·上略》

[译文]做主将的方法,应该致力于收揽英雄的心,赏赐、爵禄赐给有功劳的人,如此就能像群众宣达自己的志向了!所以与群众有同样的喜好,就没有做不成的事;与群众有共同的憎恶对象,就没有不可摧毁的敌人。

4.军以赏为表,以罚为里。赏罚明,则将威行;官人得,则士卒服;所任贤,则敌国畏。——《三略·上略》

[译文]军中以赏赐为外表,以刑罚为内在。赏赐刑罚得到彰显,那么将帅的威严就能运行;官位任用了适当的人才,那么士卒就会心服;所任用的官吏贤能,那么敌国就会感到畏惧。

5.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故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则下力并,而敌国削。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接以礼,励以义,则士死之。——《三略·上略》

[译文]用兵的要点,在于崇尚礼仪而加重奉禄。崇尚礼仪则智士就会前来,加重奉禄则义士就会轻视死亡。所以对贤士加重奉禄不能爱惜钱财,赏赐有功劳的人不能超过期限,那么属下就会同心并力,而敌国就会因此削弱。所以用人的方法在于:用爵位来尊重他,用钱财来赡养他,那么士人就会自动前来;用礼仪接待他,用正义激励他,那么士人就会为你卖命。

6.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三略·上略》

[译文]身为一个将帅,一定要与士卒分享滋味,并共处安危,如此才能对敌作战。

7.将之所以为威者,号令也;战之所以全胜者,军政也;士之所以轻战者,用命也。故将无还令,赏罚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士卒用命,乃可越境。——《三略·上略》

[译文]将帅之所以具有威严,这是因为他具有发号施令的权力啊;战争之所以能取得全部的胜利,这是因为军中的制度严明啊;士卒之所以会轻易的战斗,这是因为卖命的缘故啊!所以身为一个将帅命令一旦发布就不能收回,赏赐刑罚一定要讲信用;要如天地般公平无私,才可以驾驭军队;士卒愿意卖命,才可以离开国境。

8.夫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败敌者,众也。故乱将不可使保军,乖众不可使伐人。——《三略·上略》

[译文]统帅军队,把持形势的,是将帅;取得胜利,打败敌人的,是士卒们。所以头脑混乱的将帅不可以保全军队,不服将帅的士卒不可以用来讨伐敌人。

9.良将之统军也,恕己而治人。推惠施恩,士力日新,战如风发,攻如河决。故其众可望而不可当,可下而不可胜。以身先人,故其兵为天下雄。——《三略·上略》

[译文]良将统帅军队时,会用恕道来约束自己以治理他人。推行仁惠、广施恩德,于是士卒的力量日渐增强,拥有这样的士卒,其战斗时就好像风一样的迅速,攻击时就好像黄河决堤一般猛烈。所以敌人对于良将的军队,只可以远望而不能加以抵挡,只可以投降而不可以取胜。将帅以自己身为表率,所以他的士兵也是天下最强大的。

10.将者,能思士如渴,则策从焉。夫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倦;专己,则下归咎;自伐,则下少功;信谗,则众离心;贪财,则奸不禁;内顾,则士卒淫。将有一,则众不服;有二,则军无式;有三,则下奔北;有四,则祸及国。——《三略·上略》

[译文]将帅,能饥渴的期盼贤士的到来,那么贤士的策略也就会得到采纳!如果将帅拒绝谏言,那么英雄也就会离他而去。策略得不到采纳,那么谋士就会反叛将帅而去。善恶不分,那么功臣就会感到心灰意冷。刚愎自用,则下属就会将过错归咎于他;喜好自夸,则下属就不愿建立功绩;相信缠言,则众人离心;贪图钱财,那么奸细就无法禁绝;迷恋妻妾,那么士卒就会沉湎于女色。将帅具有这其中的一项恶行,那么众人就不会服他;具有其中的二项恶行,那么军队就没有纪律;具有其中的三项恶行,那么士卒就会败逃;具有其中的四项恶行,那么国家就会遭到祸患。

11.将谋欲密,士众欲一,攻敌欲疾。将谋密,则奸心闭;士众一,则军心结;攻敌疾,则备不及设。军有此三者,则计不夺。将谋泄,则军无势;外窥内,则祸不制;财入营,则众奸会。将有此三者,军必败。——《三略·上略》

[译文]将帅的计谋要隐密,军队的成员要同心,攻击敌人要迅速。将帅的计谋能隐密,那么奸细就不会产生;军队的成员能同心,那么军队就会团结;攻击敌人能迅速快捷,那么敌人就会来不及设置防备措施。军队具有这三种条件,那么计谋也就能获得实现。将帅的计谋泄漏,那么军队就没有形势;外敌得以窥伺军中,那么祸端就不能制止;钱财进入军营,那么众多的奸邪就会聚集生事。将帅不能预防这三种情况发生,军队一定要打败仗。

12.将无虑,则谋士去;将无勇,则吏士恐;将妄动,则军不重;将迁怒,则一军惧。军谶曰:虑也,勇也,将之所重;动也,怒也,将之所用。此四者,将之明诫也。——《三略·上略》

[译文]将帅没有智虑,那么谋士就会离他而去;将帅没有勇气,那么官吏士卒就会产生恐惧;将帅轻举妄动,那么军队就不会稳重;将帅迁怒别人,那么全军的成员都会感到恐惧。军事上的谶言说:智虑,勇气,是将帅所应重视的能力;动作,发怒,是将帅所应妥善运用的。这四条,是将帅明确的训诫。

13.君无疑于臣,臣无疑于主;国定主安,臣以义退,亦能美而无害。霸者,制士以权,结士以信,使士以赏。信衰则士疏,赏亏则士不用命。——《三略·中略》

[译文]君主不怀疑臣下,臣下不怀疑君主;国家安定,君主安全,臣子功成身退,也可以获得美名而没有损害。称霸的人,驾驭士人用权术,结交士人用诚信,役使士人用赏赐。诚信不足则士人将与你疏远,赏赐不全则士人不会为你卖命。

14.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顾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三略·中略》

[译文]役使智者,役使勇者,役使贪者,役使愚者。智者乐于建功立业,勇者喜好依自己的意志行事,贪者追求利益,愚者不顾自己的性命。凭借着这些人各自的性格来加以运用,这是军队微妙的权术啊!

15. 无使辩士谈说敌美,为其惑众。勿使仁者主财,为其多施而附于下。——《三略·中略》

[译文]不要使辩士谈说敌人的好处,这是因为他会蛊惑众人。不要使仁者掌管财政,这是因为他会经常拿钱财来施惠部下而使部下归附于他。

16.主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失权。臣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以事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国弱,威多则身蹶。——《三略·中略》

[译文]君主不可以没有道德,没有道德则臣子就会背叛;不可以没有威严,没有威严则会失去权柄。臣子不可以没有道德,没有道德则不能侍奉君主;不可以没有威严,没有威严则国家就会衰弱,但威严太多又会使自己遭受损伤。

17.贤人之政,降人以体;圣人之政,降人以心。体降可以图始,心降可以保终。——《三略·下略》

[译文]贤人的政治,能降服人们的行为;圣人的政治,能降服人们的内心。行为降服了就可以计划事情的开端,内心降服了就可以保全事情的结局。

18.众疑无定国,众惑无治民。疑定惑还,国乃可安。——《三略·下略》

[译文]民众怀疑政府的政策则没有安定的国家,民众困惑政府的法令则没有守法的百姓。怀疑消失,困惑解除,国家才可能安定。

19.犯上者尊,贪鄙者富,虽有圣王,不能致其治;犯上者诛,贪鄙者拘,则化行而罪恶消。——《三略·下略》

[译文]犯上的人受到尊崇,贪鄙的人得到富贵,虽然拥有圣王,也不能使国家获得秩序;犯上的人遭到诛杀,贪鄙的人受到拘束,那么教化就能推行而罪恶就会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