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级财务会计:会计计量属性与财务报告

中级财务会计:会计计量属性与财务报告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各会计事项的确认标准基本融合了FASB与IASC的规定,并凸显符合各项要素的定义,具有可计量性的要求。会计计量的关键是计量属性的选择和计量单位的确定。本节主要介绍会计计量属性,财务报告则在本书后续章节讲解,在此不再赘述。这将增加现值计量属性计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中级财务会计:会计计量属性与财务报告

财务信息的生成必然涉及会计要素的会计确认、计量、报告,从而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一、会计确认与计量

(一)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将某一会计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正式地列入某一财务报表的过程。它同时以文字和数字描述某一项目,并将其金额包括在报表总计之中。会计确认涉及确认标准及确认的时间。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5号《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中指出,确认标准是指应在效益大于成本以及重要性前提下,符合各项要素的定义,具有可计量性、相关性以及可靠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所规范的确认标准包括:与会计事项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将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该事项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我国各会计事项的确认标准基本融合了FASB与IASC的规定,并凸显符合各项要素的定义,具有可计量性的要求。会计确认时间通常是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

(二)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计量各项经济业务,并登记入账簿及财务报表的过程。其特征是以数量(主要是以货币单位表示的价值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会计计量的关键是计量属性的选择和计量单位的确定。其中,计量属性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我国2006年新修订的基本准则明确了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若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则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就计量单位而言,会计计量单位包括货币量度、劳动量度以及实务量度。当前财务报表以货币单位为计量尺度。

会计记录是指对经过会计确认、计量的经济业务,采用一定方法记录下来的过程。在会计记录中,对于经过确认而可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处理的每项数据,要运用会计账户和金额,按复式记账规则的要求,在账簿上加以登记。会计记录是会计核算中的重要环节,并形成复式簿记系统。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都是会计确认、计量的结果。本节主要介绍会计计量属性,财务报告则在本书后续章节讲解,在此不再赘述。

二、会计计量属性

我国2016年修订的基本准则指出,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一)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是指为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支付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入账后的账面原值在该资产存续期内一般不作调整。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历史成本计量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以及可验证性。该计量属性往往只确认实际交易活动产生的结果,而不对尚未发生的交易进行估计。从股东及债权人的角度看,这种以交易事实为依据计量的金额是客观的、可验证的,以此计算的收益是可靠的。这也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会计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然而,由于历史成本不涉及后续确认,因此所提供会计要素的历史数据与不断变化的现时价格脱节,缺乏相关性,使得会计信息需求者依据历史成本信息进行的财务分析与其决策需求的相关性有待提高,从而影响其决策。

(二)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资产重置成本的计量主要适用固定资产盘盈和资产评估等的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重置成本的计量主要适用于预计负债等的计量。

重置成本的优点主要表现在:重置成本为现时信息,增强了会计信息决策的相关性;重置成本也有利于避免物价上涨时虚计收益。重置成本计量属性的主要缺点是重置成本的确定缺乏客观性。在确定计量重置成本时,市场上所售资产的价格可能并不完全一致,销售条件等可能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重置成本数额的确定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主观因素。此外,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可能在市场上很难找到与之相同甚至相似的资产,重置成本只能依靠估计。重置成本的确定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因素。(www.daowen.com)

(三)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应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

可变现净值的优点是: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可变现净值同样提高了会计信息决策的相关性;可变现净值的缺点在于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费的净值确定可变现净值的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因素。

(四)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现值通常用于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的计量。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我国企业持有的资产的现值计量基本遵循了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原则;对初始取得的资产的现值的确定更加接近其历史成本。因此,在观念上既充分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同时又对现值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进行了严格限定。

现值计量属性的优点在于,现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现值计量属性的缺点也很明显,即现值估价技术中,未来现金流量的确定,折现率的选择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因素,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的要求较高。这将增加现值计量属性计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五)公允价值

依据2014年所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使用的估值技术主要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其中,市场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的资产、负债或资产和负债组合的价格以及其他相关市场交易信息进行估值的技术;收益法是将未来金额转换成单一现值的估值技术;成本法是反映当前要求重置相关资产服务能力所需金额的估值技术,通常指现行重置成本法。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点在于:有利于提高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同时也可提高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缺点在于: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尤其是采用收益法估价技术时,因不同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管理当局之间对投资的期望报酬率不可能完全统一,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这导致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中主观成分多。此外,该计量属性容易导致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使会计信息失真。

需要指出的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不是完全独立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以及现值之外。从本质上看,尽管公允价值有别于其他计量属性,但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有交融之处。如交易发生当时的价格既是历史成本又是公允价值,现值是公允价值的估价方法之一等。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例1-1】天津可美食品有限公司20×9年3月以20万元购买了一批调味品包装瓶;该公司现在购买同样的一批调味品包装瓶需要25万元;如果将这批调味品包装瓶出售,销售价款为23万元;如果公司打算把调味品包装瓶出售,支出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1万元。如果公司准备2年后将这批调味品包装瓶出售,预计可以收到的价款为21万元(若同期资本市场投资报酬率为5%)。

由上述信息可知,该批存货的历史成本为20万元;重置成本为25万元;基于市场法估价技术的公允价值为23万元;基于现值估价技术的公允价值为19.05万元,即21万元/(1+5%)2=19.05万元;可变现净值为22万元(23万元-1万元);现值为19.05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