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禹治水:黄淮平原的经典故事

大禹治水:黄淮平原的经典故事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禹治水,三顾家门而不入是中国史前神话中最脍炙人口的故事,然而从大禹故事展开看,治水只是大禹的起点而非终点。大禹为什么要治水?事实上,黄河发大水平均7个月一次,是很有规律的,避灾是可以预先防范的。而这一改革愿望的成败竟然取决于大禹能否成功治水。大禹治水是中国4100年前中原地区生产力崛起的缩影。在中国文明不断的历史中,有大禹统一中国南北九州上百个部落的重大贡献在内。

大禹治水:黄淮平原的经典故事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娶涂山”,“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吕氏春秋》曰:“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大禹治水,三顾家门而不入是中国史前神话中最脍炙人口的故事,然而从大禹故事展开看,治水只是大禹的起点而非终点。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4100年前,帝尧时期的华夏部落面对东南方九夷各部落的对峙,尤其是曾挑起战端的东夷重新崛起的威胁,帝尧采用四岳的建议,开始招贤纳士改革内政。

期间,帝尧发现了在历山(今山西运城)附近种稻捕鱼惠乡邻的的虞舜和典龙,并认识到种稻比旱作物产量是高出了3—5倍。

图2.15 山东嘉祥武梁祠画像石中手持农具木耒的大禹像(脸部已残)

图2.16 今人绘制的大禹治水想象图

显然,这个巨大的产业优势一旦大面积形成,华夏部落的竞争就会出现明显的政治优势。于是,帝尧决定大面积种稻。

但种水稻不比旱作物,它需要先治水保田。用谁来治水呢?招贤纳士的结果是来了外出谋生的成都北川羌人治水能人鲧禹父子俩,但对于平原种水稻治水保田,鲧禹父子并无经验。

于是,鲧用了九年时间治水无功而被流放羽山。尧舜又用其子禹来治水。大禹通过学习先人经验,在水位与田地的关系中找到了治水保田的方案,经过13年的长期研究试验,终于成就了大片的水田。

这让华夏部落实现了对九夷的竞争优势。九夷酋长部落的奴隶大量成为华夏部落的种稻自由民,这一现象很快瓦解了九夷。

由于大禹治水的目的性史料中并无详细记载,所以,后人从尧、舜、禹美德中误猜以为大禹治水是为了避灾而不是为了种稻。史料中的“洪水”,应该是社会危机表达的借用。

事实上,黄河发大水平均7个月一次,是很有规律的,避灾是可以预先防范的。而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当时人类确实是无法防御的。所以,大禹治水只能是治水保田提高社会生产力,加大政治竞争力。

4100年前,由帝尧发起的改革,其初衷是针对自身不足,化解对峙。因此,帝尧对外“以亲九族,协和万邦”,对内聚焦于生产力改革。从禅让王权看,他决心要让一个社会产业前景落后的彪悍部落放弃自我,成为一个追求社会发展水平更高的,能包容天下并下马来治天下的部落。偏偏这一点是帝尧永远也不会说出口的话,历代史学家也疏忽了。不管帝尧是否有此心,事实就是沿着这个社会变化在进行。而这一改革愿望的成败竟然取决于大禹能否成功治水。

图2.17.1 古羌人在高原治水是浅水

帝尧从发现南方来的两少年舜、龙种稻开始,针对相比北方旱作物有3—5倍产量的水稻,帝尧明确了生产力崛起的方向,从而在黄淮平原开设农耕新区。而大面积种稻先要治水,这样,鲧禹父子应召治水。治水开始是由来自千河之乡的四川治水专家大禹父亲鲧负责,因黄淮平原与四川山地的水流特性不一样,治水涉及的关系也大不一样。鲧因治水方法不当劳而无功。

大禹接手治水后,放弃了父亲羌人治山地浅水的方法,而是根据以前女娲部落巫文化中《河图·易》农耕所示的治水经验。沿着历史水文资料“河图”的指引,对平原田块进行逐一探定,分别制定治水方案并获得了成功。

大禹治水是中国4100年前中原地区生产力崛起的缩影。大禹一生经历极其丰富。《中》书研究认为,大禹出生于四川绵阳北川石纽,而终年归宿又回到了家乡附近的禹穴沟九龙山第五峰,后人取九五之尊之地的意思。

(www.daowen.com)

2.17.2 古羌人在高原治水是浅水,史称鲧盗息壤

图2.18 黄淮平原关联水系位置图

研究看到,大禹在黄淮平原主持治水13年过程中,亲眼看见了当地民众富有后出现大量交换需求。

显然,帝尧改革,大禹治水,舜龙种稻,让民众众望所归,继而虞舜采取典龙创新完成了货币起源,大禹的货币应用规模化和税法的及时跟上,使中国上古各族群生存差异性艰难地以求同存异的方式化解,将百族之间的差异特征用人类共同的生存优化效率来糅合了。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南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年),有一个名叫何致的人游览湖南衡山,在樵夫的指引下,找到了一块历来有传说的禹王碑。

禹王碑高1.84米、宽1.4米,碑文9行,共77个字,每字长宽约0.16米。碑文形如蝌蚪,似篆非篆。明代杨慎曾撰禹王碑释文:“承帝日咨,翼辅佐卿。洲诸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神。郁塞昏徙。南渎愆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图2.19 南宋时期在湖南衡山发现的“禹王碑”

中国北方特有的唯物思想路线形成于古羌人理性。或许古羌人谦让理性来自更早的智人,而大禹正是来自这一脉系中的古羌人源头族群中人。大禹一生从随父治水开始,功勋卓著有如下行为轨迹:北川羌人—随父寻业—受诏治水—子承父业—阳城建库—登封待收—率兵南下—放逐三苗—建宁海城—接受禅让—涂山会盟—放量用币—统一九州—禅让王权—绍兴会盟—推广税法—鼓励造字—确认《归藏》—助子立国—重启王权—假立陵园—坐镇梁州—启三星堆—开放雍州—归宿禹穴—延国百年。

他一生的功绩比他十七代子孙的总和还大。中国以前的史学界曾不承认有夏。认为中国史前史在3500年前的甲骨文出现以前都是没有依据的。但今天我们从甲骨文中上百个“福”字可以看到,大禹统一九州时这些福字都是代表被融合起来的不同部落。清华大学李学勤率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团队历时十多年,收集证据数千个,确认了中国夏王朝起源于公元前2070年前。DNA 研究及无数文献关联显示,中国人类在夏时期有个一脉相承的对应存在。

图2.20 著名史学家李学勤先生(1933—2019)

在此,我们把大禹的功绩与中国文明的成果用逻辑贯通起来。在中国文明不断的历史中,有大禹统一中国南北九州上百个部落的重大贡献在内。九州统一是与北方强悍民族改革融入农耕和海洋文明有关。即大禹的成功与中国理性的上缘引导、特别是与帝尧改革方向的正确有关。大禹有创造性的行为除治水外,还有他奉帝舜之命南下控制上海沙冈,大规模发起采集海贝为币。

大禹南下后,在控制上海沙冈采贝区的斗争中,他没有与良渚文化发生大规模的兵戎相见,只是冤杀了一个太湖流域的酋长防风氏,但大禹又认错给他平反,化解了族群矛盾,显示了大禹高超的治国才能,正应了他治国16字心法。

图2.21.1 商王朝疆域示意图

大禹统一九州,有上百个部落被融合了。所以,大禹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他把帝尧改革的初衷发挥到了极致,让帝尧禅让的政治目标得以完美实现。他是草原、农耕、海岸文明融合的集大成者,让中国文明的创新空间变的巨大无比。从图2.21.1看,商王朝疆域并没有比大禹九州大。

图2.21.2 商朝的127个甲骨文“福”字表

商朝127个“福”字是在不同地缘条件中形成的。这个字代表了一个部落的生存敬畏和特征。这个字对应关系最紧密的是汉族后来的“百家姓”。这也是中国所谓的“百善”的源头,也是后来公共之“孝”的源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