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动画导演基础》:合理跳轴的使用方法

《动画导演基础》:合理跳轴的使用方法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看来,不是所有的跳轴都是不合理的。由此看来,跨越轴线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变得合理的。但要注意,跳过轴线之后就要在轴线的另一侧设计机位,且不能没有理由和铺垫地重新回到原来的一侧进行拍摄,以免形成新一轮不合理的越轴。

《动画导演基础》:合理跳轴的使用方法

既然已经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违背轴线规律所产生的各种后果,为什么还要重复地说到跳轴?原因在于万事都具备两面性。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早就被定义为好的、善的东西,使用不当同样也会起到负面作用。相反,人们意识中的坏的东西有时也能起到正面作用,例如医生会用以毒攻毒的办法,使用少剂量的有毒物质来为中毒人员解毒。跳轴也是如此。

跳轴用通俗的话描述就是一种违背轴线关系设计机位的行为。不考虑轴线的存在,随意设计机位,就会形成跳轴。有人也会习惯性地把它称为越轴或离轴。也就是说,在设计机位和改变摄影机、摄像机的拍摄视线和角度时,完全不顾轴线的存在,忘记应该遵循的“机位不能随便跨越轴线一侧180度的范围”这项拍摄原则,造成了镜头画面中一切运动的被拍摄对象在位置、方向和关系上的混乱。

跳轴所产生的后果,与违背轴线关系所产生的四种后果一样,即人物位置和方向上的混乱感会让导演失去对摄影和摄像机拍摄机位的控制;还会造成视觉上的“突然感”“不适感”等,使看片人产生比较强烈的心理震动。

以法国著名导演戈达尔的经典电影《精疲力尽》为例(见图7-11至图7-19)。

图7-11 《精疲力尽》(1)

图7-12 《精疲力尽》(2)

图7-13 《精疲力尽》(3)

图7-14 《精疲力尽》(4)

图7-15 《精疲力尽》(5)

图7-16 《精疲力尽》(6)

图7-17 《精疲力尽》(7)

图7-18 《精疲力尽》(8)

图7-19 《精疲力尽》(9)(www.daowen.com)

把跳轴称作影视片镜头拍摄中的一剂毒药,一点也不为过。毕竟它会给正常顺序的视觉表达、故事讲述甚至是情绪渲染带来负面影响。但它也有良性的、积极的作用,因而这种视听语言又被喻为“伪毒药”。

如果故事正好要表现剧中某个人物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荡,正常的、平静的情绪突转为变态、狂躁等极端的情绪时,导演可以有意设计一个跳轴镜头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那这个跳轴就可以被观众接受,它在此时也就变得合理了。

跳轴还可以用来表现剧情的突转和叙述节奏、情绪的突变。文字作品可以用文字非常明确地解释、介绍这种剧烈的、突然的转变;而影视作品靠的是视觉化的镜头画面,靠语言(包括人物台词、旁白)直白地说出来,很容易让观众觉得手法过于简陋、方式不够高明甚至还会影响观众对整部影片品质的评价。因此,如果导演能想到通过跳轴的方式来表达或暗示剧情、人物情绪、影片整体氛围和节奏等即将产生突转,不仅不会让观众觉得这是一个拍摄上的错误,相反还会让观众在全然不知的情况下接受,即便是一些专业人士也会赞叹这种运用镜头语言的方式和导演手法的绝妙。

另外,跳轴还可以用来表现创作者的一种创作理念,即某种颠覆常规的观念,导演可以用它来表现剧中人的心理状态 。就像在《精疲力尽》中,那个玩世不恭,世界观和情感世界几乎崩坏的男主角,他的生活中充斥着偷盗、避免警察的追捕、杀人、骗取女人的钱财和感情,而这些都是具有正常道德规范的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于是导演在影片一开始表现男主人公驱车躲避警察的戏中,就采用了跳轴的方式,即警察追赶男主人公的方向和其被男主人公枪杀的方向完全是错位的。这种跳轴情况还出现在影片的其他位置,例如一群包括女主人公在内的记者围住某人采访时也使用了跳轴的拍摄方法。导演如此使用镜头、安排情节也许就是试图诠释出男主人公戏弄人生的生存观念。由此看来,不是所有的跳轴都是不合理的。

经过前面的分析,可以判断出轴线不是绝对的不可跨越的。这个跨越既指摄影机或摄像机在用不同的镜头表现同一组拍摄对象时越过了轴线,造成了视觉上的混乱和破坏了画面空间统一性,也包括没有产生视觉误差,也没有破坏画面空间统一性的特殊情况。

细心的研究者不难发现,在一些影视作品段落中,摄影机或摄像机虽然越过了轴线,却保证了视觉和空间、方向等很多方面的合理性。由此看来,跨越轴线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变得合理的。只要找到跨越轴线的合适方法,就可以形成合理越轴。

第一,如果拍摄两个人坐在餐桌两侧对话的一场戏,机位在轴线左侧,可以在表现某一个谈话人的镜头结束后加一个空镜头,例如一个与他们谈话相关的城市街景、海浪激烈拍打海岸岩石的画面、阴雨中浓密的森林等,当镜头再切换回两个说话人身上的时候,机位已经越到轴线的右侧,开始了新一轮的在轴线右侧的不同机位的切换。

第二,在越轴之前,先拍一个方向感不强的特写镜头。还是跟上个例子中的两个人一样,机位一开始设定在轴线的左侧,但由于这段对话非常重要而且内容也比较长,镜头在轴线左侧内正反打、外正反打地来回切换了好几轮,但对话段落还是没有表现完,如果在轴线左侧再多切换几次,观众必然会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疲劳感。这个时候可以穿插一个方向感不强的细节型特写镜头,把这一组在轴线左侧拍摄的镜头的方向感削弱,然后再把摄影机或摄像机搬到轴线的右侧进行拍摄。因为此前在轴线左侧所形成的方向感等因素被一个方向感不强的特写镜头给打破了,这个特写镜头恰到好处地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获得空镜头,即当镜头拍摄到其中一个落魄男人时,镜头从他身上摇开,一直摇到其身后不远处的窗户上,镜头没有停止运动但从摇镜头改成推镜头,一直推到窗外,窗外灰暗的天空下,在瑟瑟秋风中奋力挣扎着的干树枝疯狂地摆动着,几片枯萎的树叶被刮得迷失了方向。这种空镜头的出现实际上是男人失落、伤感、挣扎情绪的一种延续,将人物镜头最终转化为这样一个包含着两种景别模式的空镜头,也不失为一种合理跨越轴线的好方法。

第三,在一个镜头之内也可以实现合理越轴。方法非常简单,就是运用移动摄影,具体说就是在一个镜头内让摄影机产生移动并跨越轴线即可形成合理越轴,只要能确保观众能接受镜头拍摄角度、地点的大幅度的变换即可。

但要注意,跳过轴线之后就要在轴线的另一侧设计机位,且不能没有理由和铺垫地重新回到原来的一侧进行拍摄,以免形成新一轮不合理的越轴。

第四,此方法与上一个手法相似,也是一种在一个镜头内实现合理越轴且被观众接受的巧妙方式。办法很简单,就是通过调度人物来实现,即在一个镜头之内改变其方向和位置,让人物合理地越过轴线,并建立新的轴线关系。但后面的镜头必然要越到新轴线的侧面来定机位、拍摄,才能保证越过轴线后的拍摄是不越轴的。

第五,将被拍对象设立在轴线上,使其面部、背部正对着摄影机或摄像机,通过这样的无方向性的人物镜头来越轴。

一定要注意,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越轴,只要合理地越过了轴线并建立新的轴线关系,就一定要在越过的轴线一侧安排镜头,依照新的轴线关系确立镜头,否则就会形成新一轮的不合理越轴。

思考题

1.掌握轴线的含义、作用与分类。

2.什么是跳轴?跳轴所产生的后果是什么?导演是如何把跳轴合理化的?

3.合理越轴有哪些方法?

4.找一到两个片断深入研究两个人对话,以及坐在圆桌旁的一群人的轴线关系,分析导演是如何遵循轴线关系进行拍摄的。

5.请做拉片笔记详细记录拉片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