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课程体系评价中的问题研究

高校课程体系评价中的问题研究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设计的合理性问题还没有引起专业足够的重视。三是课程体系实施的有效性监控力度有限。概而言之,高校开展课程体系评价的规范性得不到保证。一般而言,所谓课程体系预评价是指在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对专业课程体系达到培养目标的程度的预测评价。目前国内尚鲜有关于课程体系预评价的研究。

高校课程体系评价中的问题研究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重视专业课程建设,以课程为核心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同时,高校也十分重视专业认证等外部评价。但是,高校针对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实施以及评价机制的研究还相对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课程体系设计的合理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课程体系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设置,是高校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现实中,一些高校专业培养目标不准确,与学校办学定位有差距;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毕业要求和专业能力要求不明确;因人设课现象仍然存在;课程体系设计逻辑关系不清晰;每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尚未明晰;课程体系设计的流程尚未确定。可以说,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设计的合理性问题还没有引起专业足够的重视。

二是课程体系模块设计和课程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体现不充分。随着专业发展和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体系中的学科交叉课程群、课程模块的形式日益增多。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如何科学地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如何科学地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随着国家倡导的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医科等建设的兴起,迫切需要专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新的变化,这就需要在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强化课程模块的功能,体现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但是,就目前大多数专业而言,课程体系模块设计和课程设计的科学性问题体现还不充分。

三是课程体系实施的有效性监控力度有限。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直接保证。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完成后,课程体系是否能够按照原定的时间和任务安排得以落实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师资力量的配备、实验设备等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的配置、教学过程的实施,能够满足课程体系实施的需要。对课程体系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有一个科学的预测。然而,现实中,高校对课程体系实施的监控力度还不够,教学任务落实与计划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四是课程体系评价的规范性得不到保证。虽然课程体系评价是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针对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课程体系评价还做得不够。一些高校还没有将课程体系评价纳入质量保证体系的范围;有的高校开展专业评估工作,重在事后检查,没有完全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课程体系评价;有的高校虽然开展课程体系评价,但是体现学习成果导向的理念和做法还不足;评价主体、评价工具和评价流程方面,还没有建立规范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内部课程体系评价与外部专业认证的关系尚未厘清。概而言之,高校开展课程体系评价的规范性得不到保证。(www.daowen.com)

高校构建质量保证视域下的课程体系预评价机制势在必行。质量保证是指对高等教育体系、院校或专业/项目进行持续评估(评价、控制、保障、保持和改进)的进程。一般而言,所谓课程体系预评价是指在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对专业课程体系达到培养目标的程度的预测评价。既可以是专业培养方案在实施前的预评价,也可以是高校应对外部专业评估(认证)实施前的自我评价。课程体系预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范畴,它是按照培养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课程体系设计合理性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的过程。

目前国内高校专业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尚未系统地建立课程体系预评价这一质量保证机制,尚未将课程体系预评价规范纳入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在此情况下,本书针对课程体系设计的合理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课程体系模块设计和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体现不充分、对课程体系实施的有效性监控力度有限、对课程体系评价的规范性得不到保证等问题,探讨构建质量保证视域下的课程体系预评价机制,力图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目前国内尚鲜有关于课程体系预评价的研究。综合而言,在课程体系研究方面具有四方面的不足:一是课程体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学科专业领域,对院校层面课程体系研究不多;二是现有研究主要涉及课程体系优化方法的研究,对课程体系设计方法研究不多;三是现有研究更多聚焦在课程评价,尚未将课程体系评价纳入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四是课程体系评价主要集中在事后评价,而忽略事前、事中的评价。由此可见,国内高校课程体系预评价研究还刚起步,与内外部质量保证之间的联系尚不够紧密。

鉴于此,从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和服务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出发,加快我国高校课程体系预评价研究是大势所趋。这既是高校创建质量文化、强化问责和引导、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社会需求、满足专业认证等外部质量保证的必然选择。本书将在充分掌握国内外已有研究和实践积累的基础上,着力“扎根中国、放眼世界”,强调“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强调利益相关者多元参与、基于数据监测,以课程教学、课程体系、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主线,厘清课程体系预评价与质量保证之间的关系。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研究,力图在课程体系预评价和质量保证的新视角、新方法方面寻求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