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木版年画:传统民间艺术与当代设计

中国木版年画:传统民间艺术与当代设计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随着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木版年画受到很大冲击,但在一些著名年画产地仍将木版年画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民间艺术一直传承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不同地区的木版年画,受地域和人文环境的影响,而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目前,年画已不仅仅是春节期间流行的装饰性绘画,而是作为中国民族艺术设计经常采用的一种艺术元素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国木版年画:传统民间艺术与当代设计

年画,欢庆年节时用于装饰环境的一种绘画,为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年画,一般采用木刻雕板印刷,或以木版印刷为主,兼以手工涂色,故常称为“木版年画”。年画产生于农历春节的喜庆新年和除凶避邪活动,它以镇宅祈福、年丰人寿平安富贵、吉祥喜庆的容和构图丰满、线条单纯、色彩艳丽的艺术风格,表达了人们企盼平安吉祥、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

年画最早萌芽于秦汉之际,当时已开始有固定的年节习俗,人们每逢除夕便在门户上画神荼、郁垒及虎,借以驱除鬼魅不祥之物。至宋代时,年画得到较大发展,每逢岁末有门神、钟馗等神像出售,年画的题材内容也拓展到美女、娃娃、风俗、戏曲等领域

明代中叶以后,木版彩印套色技术的发展,使木板年画进入空前繁荣的发展阶段,年画的一些主要产地相继出现,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山东杨家埠年画等驰名产地开始兴起。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年画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历史小说、戏文故事、娃娃仕女、山水花鸟、吉祥图符及风俗时事等内容大量进入年画题材,年画的雕版和绘制工艺更加精益求精,画面更显丰富雅致,色彩更加明朗娇艳。后来,随着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木版年画受到很大冲击,但在一些著名年画产地仍将木版年画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民间艺术一直传承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年画与其他绘画种类相比,更注重装饰性和娱乐性,并依据其实用功能,形成了横竖方直、尺幅大小等多种形式。不同的题材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以适应不同的装饰要求,其常见形式主要有:贴于门上的“门画”,贴于米囤、水缸等处的“斗方”,挂于堂屋中央的“中堂”,带有节气表的“历画”,由古代屏风绢画演变而来的“条屏”,以及根据张贴位置不同而得名的“窗顶”“窗旁”“坑围”“桌围”等。在表现历史故事及戏曲题材的年画中,又有单幅画、组画、连环画(即多幅条屏组成的屏画)等样式。年画的标题常取一些吉祥用语,且多用谐音寓意形式,如莲花和鱼构成的画面寓意“连年有余”等。(www.daowen.com)

年画的构图一般不讲究纵深空间,而较注重平面构成;以线为造型基础,善于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对象;以形象的组合及线条、色彩的节奏,造成画面的装饰美感。不同地区的木版年画,受地域和人文环境的影响,而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例如,天津杨柳青年画受文人画的影响,绘制细腻,造型准确,形象生动,色彩艳丽雅致,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苏州桃花坞年画构图饱满,画面精细,秀美典雅,画面色彩丰富浓艳,后期吸取了西洋画的表现手法,造型风格特色与装饰意趣进一步增强。山东杨家埠年画表现手法粗犷,线条简劲有力,构图饱满热闹,色彩鲜艳明快,风格纯朴。河南朱仙镇年画的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形象夸张、头大身小、线条粗犷、粗细相间、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其他如河北武强、四川绵竹、陕西凤翔、山西临汾、湖南滩头、福建漳州、广东佛山等地的年画,也都有各自地域特点和风格特色。

年画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其题材内容始终紧贴民俗民风,其造型风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其鲜艳明快的色彩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给普通百姓的生活增添了吉祥喜庆氛围。尽管不同地区的年画风格不尽相同,但年画所独有的共同特征早已深入人心。目前,年画已不仅仅是春节期间流行的装饰性绘画,而是作为中国民族艺术设计经常采用的一种艺术元素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按照年画的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创作的艺术设计作品,不但常见于室内装饰、产品装饰设计等领域,而且在平面设计中也屡见不鲜。近年来,木版年画作为一种重要题材,格外受到中国邮票设计师的关注,迄今已有多种此类题材的邮票问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