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四川上古史新探:七姓王与板楯的故事

四川上古史新探:七姓王与板楯的故事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阳国志·巴志》曰:汉高帝灭秦,为汉王,王巴、蜀。说帝,为募发民,要与共定秦地。帝将讨关东,民皆思归。目复除民罗、朴、咎、鄂、度、夕、龚七姓,不供租赋。免除租赋的七姓中,并无范姓,足见其人是从华夏来的客民。他又能游说七姓王出兵,助汉平定三秦,就必然是精通人语言、习俗,与七姓王素常往来,友好有素的人。可能王与他原只约定平定三秦为止,他讲信约,不肯远征关东而一定要同人回家。

四川上古史新探:七姓王与板楯的故事

华阳国志·巴志》曰:

汉高帝灭秦,为汉王,王巴、蜀。阆中人范目,有恩信方略,知帝必定天下。说帝,为募发民,要与共定秦地。秦地既定,封目为长安建章乡侯。帝将讨关东,民皆思归。帝嘉其功而难伤其意,遂听还巴。谓目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耳。”徙封阆中慈乡侯。目固辞,乃封渡沔县侯。故世谓亡秦范三侯也。目复除民罗、朴、咎、鄂、度、夕、龚七姓,不供租赋。

阆中有渝水,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乐人学习之。今所谓巴渝舞也。(www.daowen.com)

我考这连写的两段文字,前段是常氏采自谯周的《三巴记》,后段是取材于《白虎通》。《白虎通》又是缘于前汉乐官之说写出的。《晋书·乐志》有更详的叙述。详见《华阳国志校补图注》,此不更赘。单谈“”这个民族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