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野外实习的内容认识与团队合作简要介绍

野外实习的内容认识与团队合作简要介绍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是对于此次野外实习的内容认识。图18小溪斜长角闪混合岩岩脉在进行团队合作野外实习的时候,要明确分工,比如我们小组是由一位同学观察整个岩体的结构构造,若发现了比较好的现象可请小组成员一起观察;两位同学测量走向、节理和岩体的产状;一位同学负责打标本、编号、拍照;两位同学观察以及描述。每个人都要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在总结的时候讨论并补充野簿。

野外实习的内容认识与团队合作简要介绍

首先是对于此次野外实习的内容认识。除了解了大别山地区的地质概况之外,这次野外实习中最大的收获有两点:第一是在野外看到一块岩体时知道该如何开展研究,第二是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团队合作效率

那么如何开展一次野外实习呢?首先要在室内查找好当地的地质背景资料,查阅别人填的地质图,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之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假说或者模型深入了解,如果能发现问题更好,到了野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直接找到该假说或者模型的出露区,观察验证。在野外的时候,看到一块岩体,先要观察四周是否安全,然后远观,看岩体的走向和产出状态,测量节理的产状,绘制素描图;再选择一个合适的面测量产状,观察新鲜面的岩性,要多看几个地方,不然可能会因为某一个地方是堆晶产生或者后期充填而导致判断错误;判断完成之后看是否发生过变形,如果变形了,就要测量面理的产状,观察线理,再看岩体里面特殊的构造,比如包裹体、岩脉、矿化、变质等;看完这些,要基本上能够推测出这些岩体是怎么形成的,是属于侵入、喷发还是沉积;如果是火成岩,要判断形成过程中是一次岩浆的产物还是经过岩浆的混合,多次岩浆作用的结果,是否有包裹体,在后期遭受过什么作用,比如热液的充填、构造变形等;将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猜想记录在野簿上,最后将自己观测的点连起来,对比总结,将它们放到区域地质背景之中,观察是否有联系,比如第一个点中岩体上的面理方向与大断裂的方向一致,可能是大断裂形成过程中的应力产物。

图18 小溪斜长角闪混合岩岩脉(www.daowen.com)

在进行团队合作野外实习的时候,要明确分工,比如我们小组是由一位同学观察整个岩体的结构构造,若发现了比较好的现象可请小组成员一起观察;两位同学测量走向、节理和岩体的产状;一位同学负责打标本、编号、拍照;两位同学观察以及描述。每个人都要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在总结的时候讨论并补充野簿。但是,不足的地方是由于一位同学只负责一个方面,其他的方面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在下一次的实习中我们要考虑这一点,让每位同学轮流负责任务,让每位同学都有事做,都能得到锻炼,只有这样整个小组才能全面观察、详细记录。

这一次的实习很愉快,但由于自己的体力有点跟不上,每天的最后一个点很难打起精神完全投入,以后要加强锻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