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过程

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过程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业机会识别的动因之一,就是应对并化解机会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一般性商机的这三个差别,使创业机会识别需要有别于一般性商机识别的一套知识体系。创业机会不同于一般性商机,创业机会的内在结构复杂于一般性商机,这就使创业机会识别难于一般性商机识别。基于此,创业机会的识别,还需要进行四种要素的匹配性分析。

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过程

1.创业机会识别是为了应对并化解机会的不确定性

创业机会是四种要素的有机组合,每个要素自身都有不确定性,这就使创业机会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第一,客观上,特定商机具有不确定性。商品市场的不确定性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典型的是,原本市场上需要某种商品,但“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某种替代品的出现,可能导致原本有需求的商品这时就没有需求了。于是,前面出现的商机即消失了。可见,商机的不确定性是常见的现象。

第二,特定创意与商机的匹配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创意与商机的匹配,客观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创业者主观上期望自己的创意与客观上存在的商机相匹配,但创意是创业者的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创意的客观效果与主观期望往往存在差异,这就可能使特定创意与商机的匹配关系处于不确定的状态。

第三,创业者是否有能力实施相应的创业,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创业者利用特定商机与创意的匹配关系而实施自己的创业,多数会认为自己有能力将相应的创业推向前进。但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创业者,也只有真正步入创业之后,才会证实自己的能力是否真的与客观需要一致。

第四,创业者能否获得创业所需要的资源,更具有不确定性。创业者不可能起步之初即拥有创业所需要的所有资源,而是需要从核心团队之外的个人或机构(含企业)获取相应的资源(人、财、物)。但是,资源是需要通过市场交易才可能获得的。创业者需要的某些资源,可能在创业者可触及的范围内,根本就不存在相应的供给者;也可能存在创业者需要的各种资源的潜在供给者,但在潜在供给者认为将相关资源提供给创业者有可能伤害自己的利益时,他们不会将相关资源提供给创业者。

既然上述四种要素都具有不确定性,则创业机会必然也具有不确定性。创业机会识别的动因之一,就是应对并化解机会的不确定性。凡事预则立。为规避或减少创业机会的不确定性,创业者即需要进行创业机会的辨识,且理性识别机会有助于规避或化解创业的风险。

2.创业机会识别的特殊性

创业机会识别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创业机会不同于一般性商机。最为基本的是,创业机会有四种要素,即适当的商机、有价值的创意、可得的资源、团队的能力。创业机会与一般性商机有三个差别:一是创业机会要求特定商机是可持续的,蕴含着可持续的增长需求;而一般性商机,可以是昙花一现的。二是创业机会要求创业者有创意,进而通过实施相应的创意为客户创造价值;而一般性商机多数要求商家有现成的产品,用既有产品去满足客户的需求。三是创业机会要求商家(新创企业)拥有小团队(对应能力)、轻资产(对应资源),即可从事相应商业活动;而一般性商机的利用,往往要求商家是大团队、重资产。创业机会与一般性商机的这三个差别,使创业机会识别需要有别于一般性商机识别的一套知识体系。

其次,创业机会识别是一个反复探索的过程。创业机会不同于一般性商机,创业机会的内在结构复杂于一般性商机,这就使创业机会识别难于一般性商机识别。特别是,一般性商机多数是显在的,而创业机会多数是潜在的。这更加使创业机会识别远难于一般性商机识别,进而使创业机会识别成为一个需要反复探索的过程。创业者一是需要深入调研、甄别细分市场商机,并精细构思、设计自己的创意;二是要反复考察、论证创意、商机两者的匹配程度;三是需要反复调查分析能否在恰当的时间获得实施相应创意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

最后,创业机会识别是将“创业的冲动”变为“理性的创业”的关键环节。理性的创业者如果没有发现适当的创业机会,多数绝不会贸然创业。而那些简单地将一般性商机理解为创业机会的人,多数会陷入盲目创业的冲动之中。因为还没有发现适当的创业机会,即从一般性商机出发而创业,很可能遇到潜在的竞争者特别是既有企业的竞争。特别是,如果创业者发现的一般性商机是昙花一现的,则创业还没有实质性起步,可能商机就已经消失了,新创企业要么需要重新去发现真正的创业机会,要么只能被淘汰出局。由此不难看到,创业机会识别是将“创业的冲动”变为“理性的创业”的关键环节。(www.daowen.com)

3.创业机会识别的主要环节

无论是商机诱发型创业,还是创意推动型创业,创业机会识别都需要经历如下识别环节。

环节一:商机的价值性分析——商业价值

商机的价值性分析,就是分析特定商机所对应的市场需求规模与结构,特别是该商机刚刚形成时的需求规模与结构(简称起始规模与结构)、可能的客户群、客户群的人文特征,以及哪些客户有可能成为新创企业的目标客户、哪些客户有可能成为目标客户中的领先客户。领先客户是新创企业未来应该首先开发的客户,并需要借助领先客户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去开发其他目标客户。商机总是针对细分市场而言的,不同细分市场上商机的商业价值是不同的。但凡成长性行业中的商机,未来会有较大的商业价值。而萎缩性行业中的商机,不管该行业是“相对萎缩”还是“绝对萎缩”,对创业者而言,这样的行业中的商机多数不是可取的商机。因为既然行业在萎缩,具体商机对应的市场需求也不会有多大的价值。

环节二:商机的时效性分析——机会持续时间与市场成长性。

适合创业的商机,一定要有持续性和成长性。商机的时效性分析,也就是分析特定商机的持续时间与市场需求的成长性。商机的持续时间,即特定商机所对应的市场需求有可能持续多长时间。无疑,相应的市场需求持续越久,新创企业越是值得去追逐这样的商机。所谓商机的成长性,实际上是指特定商机所对应的市场需求的成长性。仅当创业者所面对的市场需求从长期趋势上看会持续成长的情况下,市场上才可能容纳较多的企业,从而新创企业也才会有较大的成长空间。一般而论,新创企业在市场需求成长最快的时间段(简称“机会窗口”)向市场推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才有可能尽快在市场中立足,进而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环节三:机会要素的匹配性分析——商机、创意、资源能力的匹配程度。

前述多处指出,创业机会是适当的商机、有价值的创意、可得的资源、团队的能力四者的有机组合,当且仅当这四种要素处于匹配的状态时,对特定的创业团队而言,相应的商机才能够被称为创业机会。基于此,创业机会的识别,还需要进行四种要素的匹配性分析。在这里,商机与创意之间的匹配是最基本的,如果这二者不匹配,此时的商机自然不能被视为创业机会,且其他要素之间的匹配性就无须分析了。如果商机与创意之间是匹配的,接下来就需要分析创业者的能力是否与自己的创意相匹配,即创业者是否有能力实施相应的创意,以及创业者是否能掌握实施该创意所需的资源。如果自己的能力、掌控的资源不足以实施相应的创意,则这时的商机也不构成创业机会。

环节四:机会的风险收益性分析。

多数机会都伴随着风险。因为有风险,也会有收益。故如前述三个环节的考察、分析,创业者都得出了“yes”(即“这是一个适合本团队的创业机会”)的判断,这时就需要进行机会的风险收益分析,以判断“固然是适合自己的创业机会,但该机会是否好到值得自己冒险而为”的问题。当且仅当机会的风险收益大到某种程度,诸如创业者“满意”的程度,创业者才值得放心地冒险起步、启动创业。否则,就得回到第一个环节,以寻找、发现更具价值、更为恰当的创业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