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抗战老兵邱树芝:大别山的伤痛与自豪

抗战老兵邱树芝:大别山的伤痛与自豪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仲夏时节,在息县县城90岁抗战老兵邱树芝的家里,老英雄向记者讲述了70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他说,这些战争的伤痕,带给他相伴终生的痛苦,也早已成为他的“光荣奖章”,为此感到自豪。70多年前那场与日寇的战斗,在邱树芝的记忆中异常清晰。在后来的战争期间,邱树芝当上了连指导员,带领战友冲锋陷阵,5枚奖章是老人这辈子最自豪的记忆。“文革”期间,邱老的5枚奖章不慎遗失。

抗战老兵邱树芝:大别山的伤痛与自豪

臀部枪伤,左眼失明,右手刀伤,十指变形……这些都是战争留给邱树芝老人难以磨灭的印记。

仲夏时节,在息县县城90岁抗战老兵邱树芝的家里,老英雄向记者讲述了70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他说,这些战争的伤痕,带给他相伴终生的痛苦,也早已成为他的“光荣奖章”,为此感到自豪。

邱老身材高大,精神矍铄,1925年出生于陕西安康县,是典型的西北汉子。

本报记者与邱树芝夫妇合影,左三为邱树芝老人。 马童 摄

“我12岁就在地主家干活,15岁时被国民党拉去当壮丁。”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回忆,老人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经四川到广西,在那里打鬼子!”

70多年前那场与日寇的战斗,在邱树芝的记忆中异常清晰。在桂南会战中,他所属的部队跟敌人狭路相逢,展开了一场拉锯战。

“当时日本人在河西,我们在河东,隔着一条河。可是鬼子人多,往往我们刚冲过去,但一会儿他们又冲过来,就这样来回拉锯。但大家士气高涨,毫不退缩,一个劲地往前冲!”说到这里,老人哽咽了,身为机枪手的他目睹了太多战友的死别,“记得吃饭时,对方一颗炮弹打了过来,12个士兵只剩下俩”

这场战役持续了整整两天两夜,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最终取得胜利。

那时,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战高潮,国共合作的顺利推进让这股抗战力量势如洪水。后来,邱树芝所在的国民党部队被整编到新四军,在陈毅军长的麾下与日军作战,成为抗日部队中的重要力量。(www.daowen.com)

出身穷苦的邱树芝在旧社会一直没有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机会,加入新四军后,他在苏州和山东铜县各学习了半年,“在共产党的部队里,我学会了读书、写字。”

少小离家,邱树芝的足迹随着抗战遍布了全国各地。在后来的战争期间,邱树芝当上了连指导员,带领战友冲锋陷阵,5枚奖章是老人这辈子最自豪的记忆。

1955年,邱树芝从息县出发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停战后,他又跟随建设北大荒的队伍到了东三省,在那片辽阔的黑土地上,帮助当地居民建房子、种粮食、搞建设,成为三江平原上的首批拓荒者。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邱老已经记不清自己参加了多少次战役、战斗。战争在给他留下5枚奖章的同时,也留下了5处伤病,其中,4处都是打鬼子时留下的。

“这些伤没少折磨他,尤其是腰伤和脚伤,现在每到雨天还是会疼,上下楼都不方便。但他犟得很,从不叫疼叫苦。”老伴夏印月说起邱老的伤,心疼不已。

文革”期间,邱老的5枚奖章不慎遗失。邱老说,虽然奖章没了,但刻在身体里的奖章永远不会遗失,是抹不去的记忆,更是他激情岁月的见证。

娓娓道来的故事,让盛夏午后的时光停滞在了老人的峥嵘岁月里。夕阳的霞光中,邱老与我们挥手作别……

(《信阳日报》记者:赵雪峰 时秀敏 杨柳 黄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