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教三论的理论与实践》:铸师魂,献教育,博爱之心

《高教三论的理论与实践》:铸师魂,献教育,博爱之心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附录落寂无声献教育博爱之心铸师魂李改英三尺讲台挥汗如雨的身影有他,学科建设的梯队中有他,“三农”服务的队伍中有他,岗位科学家的名录中有他,对事业他就是这样的执著而认真;学生的婚礼上有他,同事的病房中有他,朋友家庭发生了矛盾又想起了他,对同志他总是这样的关怀备至。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用自己的行为准则演绎着绚丽的人生风采,用一句话概括他,那就是:落寂无声献教育,博爱之心铸师魂。

《高教三论的理论与实践》:铸师魂,献教育,博爱之心

附录 落寂无声献教育 博爱之心铸师魂

李改英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三尺讲台挥汗如雨的身影有他,学科建设的梯队中有他,“三农”服务的队伍中有他,岗位科学家的名录中有他,对事业他就是这样的执著而认真;学生的婚礼上有他,同事的病房中有他,朋友家庭发生了矛盾又想起了他,对同志他总是这样的关怀备至。然而,荣誉面前没有他,利益面前没有他,他就是这样的谦让而淡泊名利。他就是河南农业大学高腾云老师。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用自己的行为准则演绎着绚丽的人生风采,用一句话概括他,那就是:落寂无声献教育,博爱之心铸师魂。

三尺讲台 无悔人生

和他的初次接触还要追溯到我的学生时代,那是假期“三下乡”时,我们几个同学被派去向他咨询一些专业知识,没想到这个大名鼎鼎的教授是那样的和蔼而温文尔雅,我也顺利获得了想要的资料。毕业留校任教后,我成为动物生产教研室的一员,才知道已经升为教授的他竟是凡事认真,课前要能默背教案,讲课做到声情并茂,课后还要认真总结。他总是说教师不负责任,等于毕业时培养了一批“烂白菜”。慢慢地,他的做事风格也让我不敢怠慢。

然而印象中他好像并不富裕,一件浅蓝衬衫,一件黑夹克就是他的一贯形象,后来发现他才是真正的学者风范,两袖清风,潜心教学就是他的全部追求。当时,他的爱人已经是一家企业的董事长,有轿车,有司机,而他连个手机也没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就是他的交通工具,一碗烩面就是他的待客方式,同事们每次开善意的玩笑,他总是轻松地回答,没人打扰,烩面养人,自得其乐。直到现在,自行车仍旧是他上班的唯一交通工具。

别看他生活朴素,为人低调,对于科研和教学的投入却毫不吝啬和马虎,用他的话说,钢要用到刀刃处,凡是科研花费,他肯定慷慨解囊,对于大家的试验方案他也总是废寝忘食地参与研究和讨论,包括试验的每一个步骤他都要反复琢磨,几年来同志们已经适应了他的这个特点。有时候我们的课题遇到麻烦,每当大家偷偷地对他说去“打点”一下时,总是遇到他的严厉批评,他很痛恨那些歪风邪气。

是呀,我们是人民教师,担负祖国赋予我们的重任,自身不正,怎能培养出祖国的栋梁之才呢?耕耘知识的沃野中,他兢兢业业,永不懈怠;一间教室,半亩田地,那里有他人生的精彩。即使两鬓斑白,青春不再,只要有学生叫上一句“老师”,只要能为农业创收,再多的辛苦和遗憾也烟消云散——自从踏上三尺讲台,那就是他无悔的人生选择!

潜心科研 淡泊名利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纵观过去,我们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古老文明,然而我们却从近代开始落后于西方,特别是科学研究方面,可是对于真正搞科学的人,那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由于农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我常常目睹老师们天长日久练出来的出奇功夫,那就是试验、试验、再试验。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教研组就开始了南阳牛的育种研究,经过一代一代不断筛选,说不清经历了多少日日夜夜风风雨雨,如今看着农民朋友如花的笑容,有谁知道那曾经凝结了多少学者的辛勤汗水。伴随着经济发展,又开始了黄河滩绿色奶业示范带的建设,当人们在家品尝着香甜的牛奶时,大概也没人认识烈日下传授农民知识的那一个个黝黑的面孔。前一个项目刚刚结束,地方品种改良措施的探讨又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皮南牛、夏南牛等一个个项目的实施给农民创造了无数效益。没有人给他任何功名利禄,甚至还要自掏腰包,但为了祖国科学研究的发展,他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实验室里有他忙碌的身影,田地里有他辛勤的汗水,养殖场里有他熟悉的面孔,讲台上有他铿锵的声音,一切只为向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有人说,搞学问的人都是又痴又呆,混不上一官半职,又捞不到利益,何苦?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人,置身在珠光宝气环境中也无伤他的自尊,拥有万卷图书的穷学生,并不想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珠宝,潜心科研的他,并不羡慕任何人的光荣头衔和高官厚禄,自始至终奉行着自己做人处事的原则,那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每次外出听到大家对他的赞扬,每次看到他昔日的学生干出不凡的业绩,作为他的学生和同事的我都深深为他感到自豪,那才是对一名教师无与伦比的回报。

我们不言辛苦,因为我们正收获着幸福;我们不言付出,因为我们收获了最大的财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把智慧和力量奉献给渴望知识的人们,就是一个教师最光荣的追求!(www.daowen.com)

爱生如子 桃李芬芳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天职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有位名人说得好,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在于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几十年来大家给他总结了一句话,那就是:传授知识是严师,关爱学生似慈父。

记得那一年他的两个研究生发生了矛盾,俩人互不相让,惊动了导师,他先是给男生做思想工作,后是与女学生电话沟通,直到最后俩人都冰释前嫌,如今他们还经常提起那段经历。他对学生的内心思想就是把握得这样细致,每当哪个学生思想波动时,他总是会觉察到,有时候学生也主动找他化解矛盾和疑虑,思想理顺了,做起课题也就无牵挂了。实在不便说出的,他就请女老师去婉转地做一些思想工作。学生的经济状况他也详细掌握,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他总是暗中资助,有时候连学生出去找工作的路费他都给“报销”了。

有人说,如今做老师难,的确如此,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找工作,一揽到底。每年刚刚开学,细心的他就为学生规划好了毕业后的前途,谁适合到学校,谁适合到企业他都提前留意。一个2006年毕业的学生,由于体弱,做课题时高老师就给了他很多照顾,其实那个学生很有头脑的,完全可以进校当教师,固执的他却去了一家企业工作。高老师很是牵挂他的工作情况,几年后还念念不忘说,可惜了一个人才。一天偶然接到这个学生的电话,当我问他工作情况时,他居然泣叹说高老师像父亲一样关心他,他却没干出一番业绩,愧对恩师。2008年的一个毕业生,一表人才,可就是说话太毛糙,高老师为此很是操心,工作一晃半年没着落,最后去了一所学校任教,在送别的路上高老师一再叮嘱,戒骄戒躁,和领导搞好关系。他就是这样,学生的成长、成才是他一生的牵挂,不论学生是在羽翼未丰的校园,还是在整装待发的路上,抑或是在生产一线的岗位上,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谆谆教导。

清楚地记得,2009年期末学生作弊被抓的事,有谁去关注考试之后的事情呢。他抓了作弊的学生却像做了亏心事一样内疚,担心学生心理出状况,担心影响其他考试,晚上他找到那位同学专门对他进行了心理开导,直到学生放下包袱并决定以此事件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时,他才放心。每当想起这件事内心总有一丝微微的颤动,在全校学生中去找一个考试作弊的学生,真是用心良苦。他的举动也许并不那么耀眼,但他折射出了一名教师朴素的教书育人精神,那就是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此,他也用行动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老师的付出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不图任何回报的爱,这种关爱是这样的威严而细腻,是这样的温馨而促人奋进,让人铭记一生。

呵护“青苗”胜似长辈

真的不想回顾,那些年我严重的自卑,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亮丽的外表,没有光荣的头衔,不自信是我的代名词。而今,每当游刃于工作之中,回顾自己取得的那些小小的业绩时,才发现原来始终有一种力量激励着我,这种力量总是如一湾涓涓细流,如一缕和煦春风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没有理由不去努力,不去追求上进。

记得我做的第一个实验,盲人摸象一团黑,他却让我大胆尝试,失败了也丝毫没责怪,直到成功;记得我写的第一篇论文,我自己都没法看,是他逐句修改,直到最后有几个杂志争着刊登;记得他指导我申报专利、撰写书稿,每当我犹豫放弃时,他总是说,那其实很简单,别说不会,鼓励我迎难而上。记得育儿艰辛时,他教给我的育子常识;记得父亲病重时,他送来的鼓励和关爱;更记得我们夫妻矛盾时,他含蓄而婉转的批评……

对我是这样,对其他年轻教师同样是这样,他总是鼓励大家开拓思路搞研究,科研经费大力支持。当年有两位老师没有课题和经费,他总是和他们促膝相谈,寻找资源优势,寻找切入点,经费总是共享;当年整个系里没有一台像样的电脑,他用培训节余经费为课题组每个教师办公室购置了电脑,给同志们提供方便;发表了文章,奖励他不拿,费用他催着给报,这就是他——吝啬到头苦自己,大公无私为他人。有一阵儿,他积压了一堆任务,让大家写文章、整专利、改书稿、报项目,大家很是抱怨,最后他淡淡地说,自己已经是教授了,什么名利也不要,只为我们的晋升积累素材,让我们感到无比惭愧。

高老师,您在工作上是一名严师,教我们如何做学问,如何为人处事;生活中您又俨然一名长辈,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总是让我们从黑暗中看到光亮,从绝望中看到希望。可我们又能够拿什么报答你呢?我们知道只要在工作上取得成就就是你最大的期望,把你的关爱化作工作中不竭的动力,在来年有个好的收获就是你想要的最好的报答。

(河南省教育厅“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征文比赛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